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施托姆《茵梦湖》

发布时间:2021-02-27 来源于:网络 作者: 张素玫 点击数:

  短篇小说《茵梦湖》是施托姆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其优美哀婉的笔调、伤感的爱情故事、清丽独特的艺术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茵梦湖》是一个关于青春和爱的回忆,老人在暮色苍茫中,回忆着青年时代的一幕幕场景,呈现出来一些并无直接关联的回忆的片断。没有任何言辞的修饰和情感的渲染,只有平淡至极、简洁又简洁的语句。作者施托姆不动声色地描绘着,全篇未着一个“爱”字,却分明点染出一个美丽哀婉的初恋故事;全篇也未涉一个“情”字,却分明流露着浓浓的乡情、对欢乐韶光的眷恋、对青春不再的痛惜,以及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和痛楚。

  小说一共写了10个片断:“老人”、“儿时”、“林中”、“姑娘亭立路旁”、“还乡”、“一封信”、“茵梦湖”、“依着妈妈的心愿”、“伊莉莎白”、“老人”。此处选取了第七、八、九片断,讲述的是主人公莱因哈德在外漂泊多年后重返故乡,昔日恋人伊莉莎白已嫁给埃利希为妻,莱因哈德受埃利希邀请来到茵梦湖庄园小住,在伊丽莎白陪同下旧地重游,却处处皆是伤心地,莱因哈德也永远离别了故乡和心爱的姑娘。

  这三个片断是小说的核心部分,主人公的命运与爱情含蓄而忧伤地展现开来。莱因哈德和伊莉莎白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然而相爱却不能相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一些看似散漫实际却强大无比的力量,使他们没能够走到一起。在“依着妈妈的心愿”这一片段的场景中,莱因哈德读起了一首古老的民歌:“依着妈妈的心愿,我另选了位夫婿;从前所爱的一切,如今得统统忘记;我真不愿意!……”伊莉莎白轻微颤抖的手、默默走去花园的身影,母亲追随着的目光,似乎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真相。当两人再次漫步在茵梦湖边时,山水草木依旧,人却已然非昨。“‘伊莉莎白’,他说,‘在那一带青山后面,留下了咱们的青春。可如今它又在哪儿呢?’”如此平淡的一句话,又蕴涵了两人多少欲说还休的怅惘,欲言又止的隐痛。施托姆对主人公情感的描写朦胧而含蓄,然而在施托姆不动声色、不涉情爱的笔下,美丽而忧伤的情感一层又一层弥散开来,在字里行间,带给人揪心的痛楚,那浓烈的情感隐藏在伊丽莎白含泪的眼睛、失神的目光,以及莱因哈德朝她伸出的双臂又猛然转身的背影里。“我知道的,别骗我,你永远不会再来了。”“永远不会,”他说。一切都只能以相见不如怀念来结束,不曾言说的爱带来无尽的回味。这段让人情伤一生的爱情悲剧,正合了李商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湖中那一朵孤寂绽放的白色睡莲,隐在那些大叶子中间,躺卧在黑黝黝的水面上,遥远、孤独、沉静、美丽。莱因哈德游了过去,却怎么也不能靠近,无法采摘,他终于游回头了,那一朵美丽的莲花,就如圣洁的梦幻,漂浮在水中央,也永远梦幻般漂浮在莱因哈德的记忆中。在含蓄的爱情故事的间歇,施托姆仿佛不经意地描绘了一朵睡莲,它无疑是莱因哈德心中的伊丽莎白,可望而不可即,和莱因哈德隔着一段不能缩短的距离。茵梦湖上那朵孤寂的睡莲,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学意象,它永远哼着忧伤的恋歌,携带着美丽与哀愁,轻柔地开放在读者心间。这一意象不仅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更增添了小说含蓄朦胧的意境之美和浓浓的诗意。

  《茵梦湖》中有多处出色的景物描写,营造出诗意氛围。童年的莱茵哈德和伊丽莎白在幽暗的树林中的情景,情趣盎然,对森林的描写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匝地的浓荫里,闻到了树叶丛中的阵阵清香。选文中对茵梦湖庄园的描写片段,极好地展现了作者的绘景能力,呈现给我们一派令人心醉的田园风光。“小路绕上一座山坡,坡前长着一些树梢差点儿跟坡顶一般高的百年老橡树;越过树梢再往前看,便是一个豁然开朗的、阳光明媚的天地。脚下远远地躺着一片湖水,宁静,湛蓝,四周几乎全让阳光朗照的绿树包围着;树林只在一个地方留着豁口,展现出背后远远的一带青山。正对面的绿色树林中间,像撒上了雪似的一片洁白;那是果树正在开花。在高高的湖岸上,耸立着一座别墅,白墙红瓦,给绿叶衬着显得格外悦目。一只鹳鸟从烟囱上飞起来,在湖面上慢慢盘旋……”读来也不啻是一首清心骋怀的田园牧歌。

  穿插在小说中的几首民歌也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施托姆通过这些嵌进作品中的富有北德地方色彩、情感炽烈的民歌,烘托、暗示主线的发展。正如《红楼梦》里面嵌进大量的诗词歌赋,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多有映射,《茵梦湖》中的民歌民谣,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身为抒情诗人的施托姆尤为擅长诗意的巧妙运用,选文中所穿插的几首民歌,都与主人公的命运密切相关。“依着妈妈的心愿,我另选了位夫婿;……”民歌隐晦地点穿了莱茵哈德和伊莉莎白“情变”的缘由,以及伊莉莎白的怨悔,“我站在高高的山上……”这首名为《修女》的古老民歌,映射着伊莉莎白婚姻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虽然小说最后没写出伊莉莎白的结局,作者却借助民歌作了暗示:伊莉莎白陪莱因哈德旧地重游茵梦湖,彼此伤心,情不能已,回来的时候,伊莉莎白哭泣着上了楼,“死亡,唉,死亡/将带给我以孤寂!”一支古老的歌在莱茵哈德耳中突然“震响”,令他几乎停止了呼吸,暗示着伊莉莎白郁郁而早逝的命运。

  小说在结构上也前后对应,第一个片断和最后一个片断分别都以“老人”为名,让主人公的回忆在暮年展开又收回,仿佛一本轻轻打开阅读又缓缓收拢的人生回忆录。

  《茵梦湖》一向被视为诗意小说的杰作,其含蓄朦胧的意境和幽微、隐忍的情感表达颇具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郁达夫曾感慨:“我们读完《茵梦湖》之后,无论如何总不能理解他何以用了这么简单的文字,能描写出这样复杂的感情来。”一部《茵梦湖》被写得千回万转,意味无穷,施托姆不愧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流派的佼佼者。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外国奇幻小说排行榜100部

    下面为大家罗列了一百部经典的西方奇幻小说,其实这里包括奇幻小说、科幻小说、魔幻小说……总的来说都属于幻想文学的范畴。虽然说是奇幻小说排行榜,但实际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也不能对这些经典小说做出真正公允的排行,仅仅是将这些书罗列出来并辅以简单的评论,已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详细]

  • 瓦莱斯《起义者》

    在世界文学中,巴黎公社文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如果说巴黎公社昂扬的革命精神在鲍狄埃、米雪尔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以鲜明、有力、凝炼的诗句表现出来,那么真实动人地再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始末的却是瓦莱斯的著名长篇小说《起义者》。...[详细]

  • 史诗奇幻小说TOP24

      D&D类小说败坏了奇幻文学的声誉。最典型的是封面上经常站着一个金发丰满的公主、抓住一个科南似人物的赘肉手臂。这让我想起廉价的滑稽书,并且忍不住要在书架过道中呕吐。...[详细]

  • 卡夫卡《城堡》

    卡夫卡的《城堡》与他的另两部长篇小说《审判》及《美国》合称“卡夫卡三部曲”,它们看起来都荒诞不经,而《城堡》更富于“卡夫卡式”的构思和语言风格,故把它列为代表作提出来。...[详细]

  • [英国]福斯特《印度之行》

     1924年出版的《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是公认的20世纪经典之作,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阿齐兹与穆尔夫人、阿齐兹与菲尔丁、阿齐兹与阿德拉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深刻表现了20世纪初紧张的英印关系,探讨了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会里(特别是在印度的英国人对当地印度居民的偏见)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是否能够建立真诚的友谊的主题。小说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又运用了大量象征主义技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戴维・洛奇概括性地指出这是一部“乔装成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小说”。...[详细]

  •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详细]

  • 森茉莉代表作:《甜蜜的房间》

    《甜蜜的房间》是作家森茉莉在六十岁后,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的,是一部足以称之为“生涯代表作”的长篇小说。...[详细]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写于1870年的一篇讽刺小说,描写“我”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后的遭遇。资产阶级政客收买报刊,把它们当作造谣中伤、讹诈恫吓的工具,把一个正派的候选人诬蔑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等。作品犀利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民主制度的虚伪。...[详细]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飘流记》是18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历险的经历启发而成。笛福在此书中描写了人对自然的挑战,写成一部十分有趣、雅俗共赏、老少爱读的名著,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详细]

  • 霍夫曼《金罐》

    《金罐》,霍夫曼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收录在小说集《卡洛风格的幻想故事》中。...[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