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昆德拉认为,小说人物并非来自母体,而是源于某个语句、某个隐喻或者某种情境。在他的作品里,人物性格、情节和各种观念的讨论水乳交融地组织在一起。在流畅的情节中他可以轻松地讨论巴门尼德和尼采,而读者丝毫不会感到牵强...[详细]
-
[捷克]昆德拉《笑忘录》
《笑忘录》是昆德拉于1979年流亡法国期间发表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捷克知识分子在高压统治下的多舛命运和坎坷遭遇。小说以诙谐的笔触、富有节奏的行文对人的生存、命运及政治、音乐、性...[详细]
-
[加拿大]希尔兹《斯通家史札记》
《斯通家史札记》是加拿大作家希尔兹一部久负盛名的作品,先后荣获过英、美、加三国大奖。《斯通家史札记》在情节上并无太大悬念,但却在平凡中透出伟大,淡朴中窥见深邃。小说讲述了加拿大一位普通妇女黛西从出生到去世的...[详细]
-
[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断头台》
《断头台》发表于1986年,是一部多主题复式结构的长篇小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艾特玛托夫对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详细]
-
[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一日长于百年》
《一日长于百年》是艾特玛托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交响乐式”的小说采用传说、现实、科幻三个层面交融并行的复式结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表现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详细]
-
[韩国]金东里《乙火》
长篇小说《乙火》,改编自193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巫女图》。那么是什么促使作家在四十多年后重新饱含热情地讲述这个故事呢?金东里说,想通过文学手法将萨满教的神秘世界更为详尽地描述出来。在金东里看来,萨满教的神灵是...[详细]
-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之后,58岁的马尔克斯,经过两年多呕心沥血的耕耘,出版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详细]
-
[法国]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
《流浪的星星》是法国作家克莱齐奥于1997年写成的作品。小说以战争为背景,却避开血雨腥风的杀戮,绕过勇士的壮举,将视线停留在无辜的孩子和难民身上。人们面对战争、饥饿、疾病和死亡时苍白无力、软弱无助,然而正是他们,从...[详细]
-
[法国]艾什诺兹《我走了》
20世纪最后一年的龚古尔奖经过激烈角逐,终于颁给了艾什诺兹的《我走了》,书名本身仿佛就是对20世纪文学的最好结语。从《格林威治子午线》到《高大的金发女郎》再到《我走了》,对于对文学中的实验精神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艾...[详细]
-
[法国]莫迪亚诺《暗店街》
《暗店街》讲述一个“寻找”的故事。小说作者莫迪亚诺1945年出生于法国。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尽,被德国占领的恐惧还没有完全消逝。作家的父亲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这个“动荡年代的产儿”对自...[详细]
-
[俄罗斯]瓦尔拉莫夫《乡间的房子》
《乡间的房子》是一部带有散文笔调的中篇小说。作者瓦尔拉莫夫继承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农村题材小说的优秀传统,通过对“我”在乡下买房、修房、居住经过的记述,以抒情的口吻描绘了俄罗斯北方大自然的瑰丽景色,讲述了...[详细]
-
[俄罗斯]佩列文《夏伯阳与虚空》
《夏伯阳与虚空》这部小说颇有争议,有的评论家推崇备至,有的评论家批判有加。不过平心而论,这部小说引人入胜,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都有很强的创新性。读者阅读时可能一时不知讲什么,但读完会受到启发。小说中反映的困惑和...[详细]
-
[俄罗斯]乌里茨卡娅《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运用女性视角讲述故事,却又不仅仅是家庭记事。小说主人公美狄亚,并不像希腊神话中那位因情欲和报复而丧失理智的美狄亚,而是一位宽厚善良的女性。...[详细]
-
[俄罗斯]马卡宁《书市上的斯薇特兰娜》
《书市上的斯薇特兰娜》是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0年。作品叙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美丽率真的女书贩事业与爱情的曲折与沉浮,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普通民众的生活。当时苏联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向“安乐化...[详细]
-
[俄罗斯]哈里托诺夫《命运线》
俄罗斯当代作家哈里托诺夫的名作《命运线》写于1981至1985年,原载《各民族友谊》杂志1992年第一、第二期。同年获首届俄语小说布克奖,被评论界誉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