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侦探推理

【论文转载】从柯南道尔到克里斯蒂――传统侦探小说的认知与批评价值(1)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从柯南道尔到克里斯蒂――传统侦探小说的认知与批评价值
张萍 刘世生
侦探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长期以来,它在文学研究领域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自居正统,捍卫所谓主流文学的评论家对通俗文学的研究嗤之以鼻,甚至羞于承认对这种文学类型的关注。通俗文学在他们看来只是生活中的一项娱乐活动而已。英国诗人兼评论家W.H.奥登曾承认:“对我来说,和其他很多人一样,阅读侦探小说就像嗜好烟酒。”

国内外都存在着通俗文学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与通俗文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对于通俗文学的研究本不多见,且多数任停留在对其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的美学评论上。以侦探小说为例,戴维.盖赫林可算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也主要研究后现代侦探小说的“硬汉侦探”形象特点;格罗斯沃格尔把克里斯蒂小说的持久魅力部分的归功于侦探形象和改编电影的成功。应该说这些理论研究对侦探小说的深层结构,文本特点和读者在阅读中的理解机制研究较少。为重视侦探小说的批评价值,从读者认知角度来探讨通俗文学受欢迎的原因以及对主流文学的借鉴作用,应当说是十分有益的。
近年来,鉴于通俗文学在大众文化中的重要影响,许多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通俗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玛丽.S.瓦格纳在《阿加莎。克里斯蒂》一书中对克里斯蒂的生平以及各个时期的作品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而且在第六章还以“形式的游戏”为题对克里斯蒂三十年代的小说进行了互文性分析,强调了其小说之间的主题互借现象,把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背景)的变换归结为克里斯蒂小说受欢迎的原因。朱国华在《文艺研究》1997年第6期发表《略论通俗文学的批评策略》,建议将通俗文学纳入严肃的学术范畴之中,采取一种批评的策略,在以人文尺度把握文学精神外,还要对通俗文学的内部规律进行探讨。但总的来说,从小说的文本功能和读者心理认知角度对这种文类的总体把握还是一个空白。朱国华还进一步指出,探讨通俗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应该从其功能着手,其美学价值倒在其次。本文以传统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家为例,以文本特点及其相应变化的理解认知模式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侦探文学的批评价值。

侦探小说的鼻祖是爱伦.坡,但传统侦探小说的集大成者当推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尔以短篇小说见长,他塑造的侦探形象福尔摩斯以成为神探的象征和代名词。阿加莎.克里斯蒂则擅长把握长篇小说的宏大结构,她的侦探波洛和马普洱小姐作为业余侦探也是深入人心,与性格特异,具有刻板专业精神的福尔摩斯相比,前者更具有亲和力。这两位作家可以说代表了传统侦探小说的最高水平,但他们在作品中体现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主题类型相同而风格有异的文本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吸引读者的呢?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又是怎样有意识的对读者的认知过程进行限制和引导的呢?侦探小说的批评价值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探寻读者在理解柯南道尔和克里斯蒂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时认知模式上存在的差异,有助于对这种文类的理解机制和批评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
对阅读中理解认知模式的研究目前比较流行的大致有两种。一是自上而下法,该模式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线性的信息流动过程,以文字为基础处理信息,不考虑读者和语境的作用,即阅读者在没有外部因素干扰和帮助的情况下,只从文字,句子和语篇上理解文章含义。读者相应的理解认知过程为解码文字,读取信息,然后存储记忆。第二种模式是戈曼德提出的“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这一著名假设。他认为作者用文本表达自己的思想,传达一定的信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心理语言模式,力图重现作者的意图。这种模式又被称为自上而下法。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非如第一种模式所说的只是被动地输入和编码,而是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阅读时已经有一个预测和想象,阅读过程是一个在阅读和原假想之间不断验证、磨合的循环过程。
应该说自上而下的模式和自下而上的模式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的结合才能体现理解中的互动进程。这里所谓的互动就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文学交际模式中由作者通过文本到读者的单向信息流动,就变成作者和读者通过文本的双向互动过程。相比较而言,这种综合模式更全面的概括了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理解活动。以对侦探小说的理解为例,读者之所以被小说所吸引,是因为读者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案件真相进行假想之后,其推想在阅读的验证或修正过程中,不断因为被证实或被否定而欲罢不能。在最终结果被展示之前,读者始终有一种猜谜游戏的参与感,这种感觉使他们兴奋入迷,这正是这类小说的吸引力所在。如何使读者自始至终保持这种兴奋和参与感是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既然读者在互动认知模式中的侧重点不同,侦探小说作家对于读者认知心理的把握和引导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特点。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50年代公安题材电影创作回顾

    50年代公安题材电影创作回顾 影片个案艺术分析 7例 孟犁野 80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社会在大 踏步前进中产生的剧烈震颤 ,刑事犯罪案件的有增无 已 ,公安战线上英模人物的大量涌现 ,以及以寻求心理...[详细]

  • 将阴谋玩转极致的犯罪小说《死前之吻》

    《死前之吻》讲的是一个青年,为了获得金钱和地位,玩弄阴谋,将女人戏于鼓掌之间。最后,阴谋终于败露,即将获得的一切,也随之烟消云散。说实话,初次看见介绍,我是不太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是以侦探为主角的侦探小说,而非从犯罪者的角度叙述的犯罪小说。但这么点偏见,也很快消失。...[详细]

  • 周浩晖“罗飞系列”全评(全文完)

    周浩晖“罗飞系列”全评 文/水镜 看侦探小说也有几年了,但是之前一直都是看欧美或者日本的作品。国内作家的只看过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也许是国内侦...[详细]

  • 历史最牛的推理作家排行榜TOP10

    推理小说的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无数个谋杀案在这里发生,无数个倒霉蛋在这里被谋杀,无数个作家在这里竞争……不夸张的说,推理小说界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文学圈,但是仍然有很多作家希望挤进这个领域掘一桶金、分一...[详细]

  • 十本欧美代表性推理小说

    咳咳...本鼠也来俗套一回- -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十本在我看来极富代表性的小说,换作他人,可能也只是感觉平平吧- - 1.《十日惊奇》(新星出版社) 简评:十天如地狱般的惊奇,包含十个黑暗的拼图,拼凑出来令人绝望的真相。包...[详细]

  • 日本推理小说三杰

    推理小说与侦探小说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犯罪的社会背景不同。在江户川乱步时代,推理小说揭示的犯罪动机不外于争夺遗产、因情怨恨、复仇雪恨,基本上与欧美侦探小说相似。但到了松本清张时代,他把小说的背景放置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日本政界、财界乃到官场的黑幕都得到了生动表现;对犯罪的剖析,也触及到人性的高度。在这方面。松本清张与60年代崛起的森村诚一是杰出的代表。...[详细]

  • 雷克斯·斯托特《矛头蛇》

    《矛头蛇》是隶属于尼禄・沃尔夫系列的作品,尼禄・沃尔夫又是隶属于雷克斯・斯托特的人物。提到雷克斯·斯托特,我就不得不顺带提提封面上的作者介绍。只摘录其中两条:他是史上智商最高的作家;和埃勒里•奎因并称为美国侦探小说黄金时代最高成就者。这两条可真了不得!于是,我很期待地翻开第一页。...[详细]

  • 评雷米心理罪系列之《暗河》(泄底):暗河浮世,魑

    心理罪系列之《暗河》   作者:雷米   豆瓣:8.3★★★★★ 评:★★★★★ 就好像那个深埋于地下的世界突然翻转,从此黑白颠倒,魑魅魍魉招摇过市。 早就想为国产推理作品写一点书评,有这个念头是在...[详细]

  • 日本推理小说三女杰

    据《朝日新闻》报道:一批女推理小说家成就卓著,给日本推理小说界带来了盛誉。仁木悦子、夏树静子与山村美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详细]

  • 十部侦探小说推荐列表

    十部侦探小说推荐列表 上海聚会提到让我列一份侦探小说推荐列表,并且限定十部。从实际角度看,列出一份百大列表读者不大容易操作,毕竟大家时间有限。但是另一方面,10部作品也许不少读者会发现有八、九部都已经读过了,或...[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