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萧根胜《国瓷之光——李国桢传》 用工匠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

发布时间:2022-12-0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萧根胜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肃的报告文学作家,曾经创作出版过获得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青海长云》及其他一些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近读他历时6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国瓷之光——李国桢传》,以其长达五十多万字的体量、恢宏的气势、严谨的结构和饱满的情怀,让我读后深感震撼。

  作品中的主人公李国桢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陶瓷科学家、陶瓷科学研究先驱之一、古陶瓷材料研究杰出代表,在我国陶瓷领域中作出过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工业实验所工程师,从事多项重要研究工作获得成功,并享有专利权。1954年,担任轻工业部陶瓷处工程师,规划了新中国陶瓷事业的发展蓝图。曾被评为全国轻工系统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大会。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陶瓷研究生涯中,足迹踏遍全国各大瓷区瓷厂,恢复了“五大名窑”,再现了“六大瓷系”,培育了唐山、邯郸、淄博、宜兴、潮州、佛山等各个瓷区现代陶瓷科技创新的“五朵金花”,取得了我国“南青”与“北青”两大著名青瓷划时代的巨大成就,参与编著、合著多部带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专业学术性著作,发表重要科研论文60多篇,为繁荣和振兴我国陶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要为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陶瓷科学家树碑立传谈何容易?然而,萧根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抱着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为文学严谨的创作精神,一头扎进去,一干就是6年多,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萧根胜和主人公李国桢是老乡,同为河南郏县人,而且曾是家乡父母官的萧根胜,早就对这位闻名乡里的乡贤推崇有加,敬仰他大公无私献身祖国陶瓷事业的高尚情操,和对科学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刻苦精神,加上作者和主人公同处中原盛产陶瓷的地理优势,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萧根胜拿起手中的笔,要为这位闻名乡里、蜚声海内外的陶瓷科学家树碑立传,弘扬其献身科学的爱国精神,这才有了这部书的出版。然而,作品的主人公李国桢早年外出求学后,随着当时社会形势的发展,他辗转多处,先后在重庆、上海、北京、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广东、福建、浙江、四川、陕西等,凡是出产瓷器和有窑口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活动范围之广,接触人员之多,涉及的科学技术之专业,所有这些都给作者创作此书设置了重重障碍,主人公已经去世多年,加上时过境迁,许多地方人事更迭,而且其所从事的又是专业性极强的陶瓷行业,所以采访起来难度很大,搜集资料也十分不易。

  既然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为了创作这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萧根胜凭着作家的良知和一腔热血,抱着为艺术负责的严肃态度,及对乡贤李国桢这位陶瓷科学家的崇敬之情,纵横上海、北京、江西、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广东、福建、陕西、河南等地,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走访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200多人,凡是主人公到过和工作过的地方,他都一一到实地进行走访调查,而且有些地方去了不止一次,获得一手资料,理清思路,历时6年创作完成这部史诗级作品。由于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语言简洁,使整部书显得恢宏大气,又因其严肃的创作态度、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广博的专业知识介绍与引用,把李国桢这位终身献身中国陶瓷事业的科技泰斗形象,像雕塑一样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不单描写一个人物,记录他感人的生平事迹,而且花费大量笔墨,通过对他身边人和事以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由表及里地深入到人物内心的创作态度,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主人公身上具有的那种高贵的民族精神和可贵的人格魅力,不由让我们为之动容。

  全书24章,从标题到内容,脉络清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每个章节作者都写得格外用心、收放自如,而且每个章节的小标题也都别出心裁、耐人寻味,比如“接收的悲哀”“背着背包跳舞”“中国样本”“第三只眼睛”“命运被这样改变”“走出去的脚步”“邯郸‘魔釉’”等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更让人惊叹的是,无论对主人公从事业到家庭、从婚姻到生活,还是涉及有关他的活动场所,作者都善于从小处着眼,运用大量感人的细节描写,使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因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想,这除了掌握主人公大量的资料外,还与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有关,走访、查阅、搜集整理,凡是主人公走过的地方,他都要重走一遍,进行一一核实印证;凡是主人公接触过的人物,只要在世,他都想办法去采访;有些当事人不在,他也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予以考证,从而搜集到大量的一手写作素材和资料。据了解,作者写作此书期间,右眼视网膜脱落,左眼视力下降到了0.03,先后三次实施眼疾手术,仍然坚持不懈地把这一饱含着对主人公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陶瓷史认真负责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这种近乎虔诚的创作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众所周知,陶瓷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文明作出的重要而又独特的贡献。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度,由于种种原因,到了近代,陶瓷发展却停止不前。在这种情况下,生于中原,长于战火纷飞年代的李国桢在颠沛流离,饱受战争之苦后,受命于危难之时,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关怀下,担负起了恢复、制造“建国瓷”的历史重任。此后的岁月里,他接到任务后,又马不停蹄地先后辗转全国各大瓷区,为抢救和恢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窑口和瓷器,查阅大量资料,受尽种种磨难。经过反复的摸索和钻研,多年来,由他亲身实践、不断探索、继承和开创的陶瓷技术至今领先世界。他是新中国当之无愧的陶瓷大师,杰出的陶瓷界泰斗,更是恢复和振兴中国陶瓷业的“窑神”。面对这样一位人人称颂的“瓷界”巨人,又该如何展现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中国作为陶瓷的故乡和发源地,有着上下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面对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堆积如山的大量史料,如何创作出一部别开生面而又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传记?萧根胜没有望而却步,更没有盲目乐观和仓促开笔,他带着对陶瓷界泰斗和乡贤的一腔敬意,潜下心来一头扎了进去,而且一扎就是数年,开始他苦行僧般的创作生涯。

  一部优秀的作品离不开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和写作技巧。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的写法并不单一,而是调动多种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分别采用倒叙、平叙、插叙、补叙,引用、概括、议论、纪实、白描等多种表现手法,从主人公李国桢的抉择和家庭生活入手,如何走上探索中国陶瓷科技之路开始写起,浓墨重彩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心路历程。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除了对主人公李国桢这一典型人物的生活描写、性格刻画、技术能力、学术水平、吃苦精神和对祖国无限忠诚,对事业执着追求外,还用大量生动的文笔写出了他周围身边的人和事,围绕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及他对同事、家人和生活的细节描写,为刻画人物形象,增强人物感染力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他人客观评价,与李国桢时不时发自内心的感慨陈述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物形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作者在作品序章《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开头写道:“2000年3月10日,星期五。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周少华,早上醒得格外早。他边散步边自忖:今天讲课的内容与往常一样,咋会很早就睡不着了?可能与晚上编排近期活动时,想到恩师交代为他整理资料的任务还没有着手,情绪有些波动有关。正在想着,手机响了,是北京的座机号码。莫不是老师的电话?真乃心有灵犀呀!”然而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却接到恩师儿子报告父亲去世的噩耗。这种别开生面的倒叙处理方式,为引出下文起到了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效果。接下来,作者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似的,在那里闪、转、腾、挪,尽情施展自己的拳脚,又像一个高明的说书人那样,通过生动的讲述,引领读者沿着李国桢的人生轨迹慢慢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真实感受到这位默默无闻、献身科学事业的陶瓷专家,在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中,是如何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哪里需要去哪里,抛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恩怨排除外界干扰,一心扑在恢复和振兴中国陶瓷事业上,靠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取得了一次次成功,攀上了陶瓷科学高峰,为传承祖国陶瓷技艺,弘扬中国民族精神所作出的一切贡献。李国桢是一个平凡的业务型、技术型专家,他用不怕吃苦、排除万难的韧性和钻劲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这种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有这样的细节。为了制造出“建国瓷”,李国桢在江西景德镇任“督陶官”时,亲自把烧制陶瓷的土放进嘴里品尝,在当时缺乏技术设备的情况下,他就是用这种“神农尝百草”的方式,经过反复试验才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想想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在瓷都景德镇,在窑炉工张五家境贫困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他悄悄掏出口袋里的钱去接济他,每当同事或朋友有了难处,他总是千方百计给予援助,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半生飘零、一生为公,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陶瓷科学家,他的科技成果不但发扬光大,而且举世瞩目。他成了乡贤的榜样,为人们所敬仰;我们的作家更没有忘记他,作者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不辞千辛万苦,辗转大半个中国来寻找他走过的道路,追寻他过去的生命之光,秉笔直书,呕心沥血地创作出了一部记录他生平和献身陶瓷事业的人生壮举。

  我不懂陶瓷,但在阅读完这部厚重的长篇大著之后,也让我这个“陶瓷盲”和“门外汉”,对中国和世界陶瓷知识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些了解。由此可见,作者面对堆积如山的中国陶瓷史等各种典籍史料专著,在案牍间不辞劳苦地翻阅查找资料,而且对资料的引用、分析和概述是那么精当和恰到好处。尤其让我称赞的是,作者不但对我国陶瓷业当时的境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而且还对异域他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技术传承和来龙去脉,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都描写得那么真实和美妙,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实在让人佩服作者的文学功力,因而这部书又可以说是一部当代版的陶瓷“百科全书”。

  《国瓷之光——李国桢传》闪耀的不仅是“陶瓷之光”,也是李国桢的人性之光,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不断探索甘心奉献的高贵品质之光。李国桢值得尊重,创作出这部优秀大书的作者萧根胜,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他们那样的人——用自己的工匠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平顶山市作协副主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网络小说作家排行榜(35大神)

    本文出自网络,其中对各位网络写手大神的评价,均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留下您的评论。...[详细]

  • 经典历史类网络小说汇总

    都是一些很经典的网络历史架空小说。本来大算自己以这篇龙空的帖子为基础,再详细的写点,但是时间不够啊。只好复制、粘贴。...[详细]

  • 经典全本网络小说34本推荐

    都是一些比较老,但是很耐看的作品。最关键的是,你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这些书的资源。...[详细]

  • 猥琐流经典小说推荐N本

    你必须得承认淫荡的写作风格是一种天赋,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这种味道的小说来,而写得出还能写得好就更加需要禀赋了。所以有时候推荐小说不如去推荐作者,正如你吃了一个美味的鸡蛋不一定需要去知道下蛋的母鸡,却可以了解做菜的厨师。...[详细]

  • 都市现实类小说推荐

    看网络小说至今已近七个年头,最先接触的就是都市类小说,那时恰逢都市类网络小说的黄金时期,可惜好景不长,08年之后便逐渐没落了。于此回顾整理下那些还能让我记起的有可读性的都市小说,权当对自己七年看书生涯的总结,也是对都市小说曾经辉煌的纪念。...[详细]

  • 网络老书10本推荐

    网络老书10本推荐...[详细]

  • 追看的小说及其简评

    目前处于连载中的比较好看的小说。综合起点、纵横、17K等各大小说站作品。...[详细]

  • 网络小说各流派奠基作品

    网络小说发展至今,流派纷呈,本次选择在网络文学发展历史上曾开创一个流派,形成巨大影响的经典小说作品推荐给各位读者。估计稍微老一些的网络小说爱好者都听说过看过这些名气极大,质量极好的网络小说。...[详细]

  • 看过不止一遍的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我记得最早是中学时开始看的,第一本《天魔神谭》彻夜未眠看完,为了看到后面的内容翻墙熬夜上通宵。算是记忆里最深刻的小说了。...[详细]

  • 经典洪荒封神网络小说推荐

    在这华夏最为瑰丽莫测的破晓,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洪荒史诗。…… 我们的口号是:发扬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