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柯云路《新星》

发布时间:2020-09-10 来源于:简书 作者: 黄锦莉 点击数:

  《新星》的问世绝非偶然现象。它是文学艺术对国家经济改革尤其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一次强烈的反馈。它的产生过程,不但与改革时代的思潮和改革时代的民心同步,甚至也与改革进程同步。作者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直率地揭示现实社会种种矛盾,近距离地、全景式地摄取农村改革斑斓多彩的画面。作品立意深刻,气势恢宏,文笔辛辣尖锐,具有振聋发聩的时代力量。小说发表后,又经过电视连续剧的现代媒介作用,几乎家喻户晓,引起巨大反响。

  有些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一幅当代社会的全息摄影”。这部长篇小说所反映的虽然还是农村改革的初期,但作者的笔触已经明显无误地告诉读者:改革一经开始,其不可遏止的势头必然直指陈腐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小说并没有铺陈农村经济改革是如何进行的等等,而是充分展示了新旧经济体制和新旧社会势力转换更替过程中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方面,以李向南为代表的一个新型的改革者组成的领导群体正在萌芽。他们虽然还很脆弱,随时都有被扼杀的可能, 但他们顺应民心天意,同时代共命运,代表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像李向南这样的开拓型的新人,只有在改革大潮中才有可能涌现出来。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能言善辩,锐气逼人。在李向南身上,体现出一种新的激情,新的气质,新的效率和新的方式,他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和一种义无反顾的无畏精神。他,是改革的化身,是改革时代的“包青天”。

  同李向南相对立的是以顾荣为代表的那种封建式的、官僚主义的“关系网”。他的盘根错节,貌似强大,但置人民疾苦于不顾,变成国家和党的事业的蠹虫,其结果必将被历史所唾弃。小说不但描绘出这种官僚主义“网络”的种种现象,而且揭示出产生这种“网络”的历史淤积层--一个在古老的历史淤积层上生发出来的新的历史淤积层。小说把古陵县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对我国社会某些封建遗留进行了赤裸裸的剖析,大胆地触及到封建官僚主义体制,封建家长制以及社会生活中某些封建落后的愚昧现象。正是这种历史的淤积,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里孕育成了一个怪胎,即古陵县顾荣等人盘织成的权力网络。改革的最大障碍正在于此。

  顾荣其人,是小说塑造的颇为成功的典型。其成功之处并不在于把他写得多么锋芒毕露,而恰恰在于藏着他的锋芒。他老谋深算,非常世故,非常机敏,有经验、有手段。明明对改革很有抵触,却处处以正面形象出现。即使在他的同伙面前,也总是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一言一行都很得体,很有分寸,显得很有长者风范。而他骨子里却是一个充满封建家法思想的官僚。他以家长自居,专断蛮横,死抓住权位不放,顽固地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是在封建淤积层上生长出来的中国社会特有的“土特产”,是我们干部队伍中官僚主义看的代表人物。这是一个相当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典型形象。如果说李向南反映了时代的强音,那么,顾荣则反应了历史的积垢。作者对李向南和顾荣两个对立的人物塑造虽然总体上是成功的,但相比而言,顾荣更显得真实可信些。

  有的评论者认为,作者在写古陵县时,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唯独写李向南却有些浪漫主义色彩,而浪漫得又不太够。还有的评论者认为,李向南在现实生活中尚没有产生,而是一个人民需要的正在孕育中的人物。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处理显得有些理想化,甚至概念化,即所谓“意念大于形象”。更有论而言之者认为,李向南不过是中国古代的包拯、海瑞的翻版,是迎合了中国普通读者中那种乞求清官的陈腐思想??作者自己则认为,李向南这样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是确实存在的。但作者同时认为,一部作品的创作意图应当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去体会。他说,如果要讲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那么,用简单的话概括就是:通过比较众多的不同层次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来凝铸当代社会生活的图画。改革只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内容,我们并不是为改革开药方。

《新星》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反映改革题材的作品。32 岁的李向南离开北京的家,离开工作着的省委机关,来到黄河流域有着悠久历史而如今仍相当贫穷落后的古陵县,担任县委书记。年轻的县委书记决心要干一番事业,立志要改变古陵的落后面貌,创全国第一流的工作。他来古陵的第二天便着手抓了群众意见最大,但解决问题效率最低的县信访站的积案问题。

  陈村寡妇吴嫂,因为对大队干部分配包产到户的土地不公平提过意见,一直受打击报复。再加上她不姓陈,所以这种打击报复在村里又带有大姓欺小姓的性质。鸭子涌进她的秧田,猪拱了她的菜地,大大小小的灾难落在这个人单力薄的妇女头上。半年来她已经上访了几十次,县常委也批示过几次,但转来转去不得解决。李向南只用了半小时,问题彻底解决了。大队支书和大队长表了态,村里再出现欺负吴嫂的情况--不管是谁--就撤销他们俩人的职务。年轻的县委书记以处理县信访站的积案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一天之中解决了十四个积压案件。

  县常委的几个子弟,为首的是县委副书记兼县长顾荣的儿子顾小荣,走私贩运大宗银元,触犯刑法,该捕的不捕,该判的不判,逍遥法外,民愤极大。中学教师林虹向省报写信,检举了古陵县领导的徇私舞弊。然而,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林虹却要被调到最偏僻的山区去教书,她单身宿舍的玻璃也接二连三被打碎。打击报复雹子般落在她头上。在全县提意见,提建议大会上,李向南开诚布公,提出要纠正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 他不避前嫌,坚决支持林虹的行动。他表示,只要在古陵当一天县委书记, 就不允许对她,对她这样一些同志打击报复的事再有发生!

  年轻的县委书记上任后,曾三令五申:不许用公款大吃大喝。而县供电局偏偏逆令而行。为了接待地区电业局的一个处长,竟有三十多人坐陪,一次吃掉公款几百元。在供电局食堂召开的现场会上,李向南重申了如果再有此类事情发生,主管领导“头一次扣三个月工资,第二次撤职”的决定。并责令供电局党委书记, 第一,今天的几百元酒钱,由今天参加宴会的个人付钱。第二,今天参加宴会的人,除去客人金处长外,局常委成员、局长,一律扣发三个月工资。一般干部这次暂从宽,每人扣发一个月工资。李向南带领县委常委下乡,现场办公。黄庄水库想与黄庄公社、黄庄大队联合养鱼,两年来打了十几次申请报告,请县里批准双方的合同。十几份报告的空白处,几乎全部被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红铅笔写的各种字迹,各种书写方向--横的、竖的、斜的--的批条挤满了。报告的纸边一部分已经揉烂了,可是问题仍未解决。而现场办公,仅用了十分钟,审批这个合同从政策方面到具体事的各个环节,就全部通过了。

  横岭峪公社小学教室是一孔破漏的窑洞。天下着大雨, 窑洞里光线阴暗,窑顶有好几处漏雨,三四十个孩子坐着从自家带来的小板凳,膝盖当桌子、双脚踩在烂泥里上课。而公社干部只有七人,却占用了二十七间每间二十多平米的大房子。看到这里,李向南觉得胸膛憋闷得透不过气来。他责令公社代理书记潘苟世马上腾出一间办公室,立刻把教室搬过来。李向南等人走后,潘苟世便回村给他爹准备过三周年忌辰去了。他对秘书交待说:不急,过几天再说。第二天上课时,窑洞倒塌了,老师肖亭亭为抢救孩子被砸成重伤。李向南现场召开了县委常委扩大会。在场的所有常委一致通过撤销潘苟世的职务。决定把此事件的经过、始末和对潘苟世的处分当晚通过县广播站广播通报全县。凤凰岭大队乱砍滥伐树木问题严重,几个小队连夜酝酿要哄砍凤凰岭。

  看山老人--77 岁的闷大爷独自一人在半山拦阻几百个拿着斧头、锯子、绳索要去砍伐树木的人,人们蜂拥而上,老汉急了,他大吼一声,低着头像头野牛一样朝人群冲撞去!人们纷纷往旁边躲着, 老汉直直地一头撞到路边的一堵青石壁上。老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凤凰岭残余树木的安宁。在这场乱砍滥伐中,大队何在?公社何在?李向南向地委立下军令状:半个月内,还有哪个大队没彻底刹住这股歪风的,撤销大队一、二把手的职务。在一个月内,哪个公社还刹不住这股歪风的,撤销这个公社党委的一、二把手的职务。

  两个月内,不在古陵县彻底刹住乱砍滥伐风,县委书记李南向要自动辞职,并要求上级党委给予党纪处分!李向南上任仅一个月,他那年轻改革家惊人的工作效率便使他政绩斐然,被群众誉为“李青天”。然而,这个“青天”,这个政界的新星,却遇到了以县委副书记兼县长的顾荣为代表的强大的保守势力的抵抗和压制。顾荣在古陵苦心经营几十年,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权力网。当李向南上任时,顾荣对这个既是老上级的儿子,而今又成了自己上级的年轻人的到来颇感不快。开始,他想用老关系的温情感化他,并采取了“以静制动”的斗争策略想驾驭他。

  后来,李向南的改革进程打乱了顾荣的计划,他们之间便展开了对立冲突。顾荣借病住进县委招待所的“贵宾院”,遥控着他的追随者,策划出各种方式和手段向李向南进行反击。甚至搬来了地委书记来压李向南。李向南宏图大略未展,雄心壮志未酬,便陷入被动之中。

  最后,省委书记的来信给年轻的改革家,给亟待改革的贫穷落后而又保守的古陵带来了一线光明。“李向南同志: 来信看了,颇感兴趣。所提问题既重要又及时、所提设想也颇有价值??” 星光闪烁的天穹下,古老而苍莽的大地上正升起着潮湿、清新、令人感动的气息。庄严的黎明、新的生命、正在这气息中一点点地孕育着。一颗清亮的新星在黑魆魆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百炼成钢》艾芜工业题材长篇小说

    五六十年代,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中,《百炼成钢》堪称优秀之作。它以建国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表现炼钢又炼人这一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作品的中心线索是平炉车间九号炉三位炉长在快速炼钢竞赛中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冲突,同时穿插厂领导干部之间思想作风的冲突,青年工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之间的敌我矛盾。...[详细]

  • 沙汀《淘金记》

    《淘金记》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详细]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描写太行山区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描写阎锡山统治下山西政 局的动荡,以及对于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详细]

  •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详细]

  • 茅盾《蚀》三部曲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详细]

  • 柳青《种谷记》

    柳青(1916—1978)的《种谷记》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长篇。这部作品反映的题材十分平凡,情节也比较简单。全书以王家沟组织集体种谷的事件为线索,展示了解放区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详细]

  • 王松《双驴记》

     小说不是简单地让一个人和一头驴对称着往前走,以获得象征和寓言的效果,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他们俩像一条绳索的两个分支,纽结着向前推进,谁也无法停下来。故事的张力就出来了。没有天花乱坠也没有匪夷所思,甚至故事推进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和陈旧,但它在执拗的推进中毫不懈怠,反而获得了单纯的力量。故事越走越远,故事的阴影就越来越大,而这越来越大的阴影,正是小说孜孜以求的,超越故事之外的意蕴,也是故事和小说的目的。...[详细]

  • 周立波《暴风骤雨》

      土地改革,作为解放区农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成了当时一些中、长篇小说共同的题材。这类作品中,除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 外,要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最为突出。《暴风骤雨》的写作时间与《太阳照...[详细]

  • 蒋子龙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的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围绕解净与刘思佳、叶芳、何顺之间的工作、爱情、友谊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心,展开矛盾冲突,表现了年轻一代在经历了10年内乱之后的新觉醒。...[详细]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一九四六年《五四指示》发表后处于初期阶段的华北农村的土改斗争。小说原计划写三个部分:第一是斗争,第二是分地,第 三是参军。现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分。但就已成的部分看,结构有头有尾,人物生动活泼,主题清晰明确,反映出了农村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已经 是一部独立完整的长篇。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并且展现 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