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陶潜《嵩高山大穴》

发布时间:2022-11-1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三国两晋南北朝・陶潜・嵩高山大穴

  亦题《仙馆夫》、《仙馆玉浆》。东晋志怪小说。陶潜撰。原载《搜神后记》卷一。

  作品叙写神穴仙人故事。嵩高山的北面有一大洞,其深莫测。晋初有一人误堕其中,缘洞而行,十几天后忽见亮光,有二人在一草屋中对坐围棋。他困乏不堪,又非常饥渴,便前去讨要,围棋者递给他一杯“白饮”,喝罢气力十倍。围棋者邀他住下来,他不愿意。于是按照围棋者的指点,向西行,遇到一个天井,便跳下去,井里蛟龙甚多。饿了就吃井里的东西,走了大概半年,才出了洞,却已到蜀中。回到洛下后去请教张华,张华告诉他所遇的是仙馆大夫,所喝的是玉浆,所吃的是龙穴石髓。

  小说所勾勒的洞天仙境,是一个与当时天灾兵祸中,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社会现实相对立的异境福地,通过对它的描写,表现了当时人民不堪乱世,追求“乐土”的生活愿望,也形象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父子携手,共入江湖;兄弟相要,俱缘山岳”(见《南史・侯景传》)的世情。作品构想奇幻,堕穴者绝处逢生,姑且不论,单看笔下的“大穴”,写来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其中的人物,悠然对棋,恬淡闲适;石髓玉浆,更是神奇;就连那草屋,也带上了仙气。颇有峰回路转,渐入佳境之韵致。《幽明录》和殷芸《小说》亦有此事,文字较略。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五集二十四卷。题“观弈道人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自号观弈道人、石云等,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成...[详细]

  • 汉代志怪小说《尺郭》

    汉代志怪小说。旧题东方朔撰。原载 《神异经》的 《东南荒经》。《初学记》卷二十六、《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太平广记》卷四八二、《类说》卷三十七、《法苑珠...[详细]

  • 志怪小说集《续异记》

    南朝梁陈志怪小说集。撰人不详。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著录。原书已佚。唐宋人类书引有佚文。...[详细]

  • 南朝宋志怪小说《牛渚燃犀》

    南朝宋志怪小说。刘敬叔撰。原载《异苑》卷七。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选录。...[详细]

  • 西汉志怪小说《武帝斩栾大》

    亦题《栾大》。西汉志怪小说。旧题班固撰,不可信,为成帝时佚名氏撰。原载《汉武故事》。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载入。...[详细]

  •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醉茶志怪》

    《醉茶志怪》,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又名《奇奇怪怪》。四卷三百五十六则。题“津门李庆辰筱筠戏著”。李庆辰(? ―1897),字筱筠,号醉茶子,天津人。成书于清光...[详细]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阮瞻》内容简介和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阮瞻》,南朝宋志怪小说。刘义庆撰。原载《幽明录》。《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太平广记》卷三一九皆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郑晚...[详细]

  • 周恺:以少年视角,实验探索志怪传统

     《少年、胭脂与灵怪》以“少年”视角,表达对“胭脂”与“灵怪”的好奇、敬畏,设下谜题也抛下解谜的信息。本书是作者对故乡土壤滋长的人生观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审美...[详细]

  • 志怪小说与寓言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详细]

  • 志怪小说与传奇

     鲁迅曾经提出“传奇”是志人小说,用以和志怪小说相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察:《博物志》是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而其中《千日酒》所写刘越石则是极平常的人...[详细]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