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玉支玑小传》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玉支玑小传》,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玉支玑》、《双英记》、《方正合传》。六卷二十回。题“天花藏主人述”,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写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醉花楼刊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清华文堂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咸丰八年(1858)厦门多文斋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华文堂刊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醉花楼刊本。

  明成化年间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出一高人管灰,五十岁不到,已官至礼部侍郎。他夫人早逝,女儿彤秀十六岁,美貌异常,是一位女中儒士。儿子管雷,年方十岁,知书能文。眼见女儿大了,管灰想为其找一位如意郎君。

  一日,管灰外出春游,偶识一村馆先生长孙肖。长孙肖年轻有为,随父宦居青田,后父亲去世,由于生活困顿,在村馆教书侍奉母亲。管灰有意招他作婿。那时管雷的老师冷先生去世,管灰聘长孙肖为儿师。秀才强之良欲谋管府师职,见被长孙肖占去,心怀不满。

  邻县有个不学无术的吏部尚书之子卜成仁,四处访求美貌女子。强之良得知后,怂恿他去管家求亲。管灰心中不想答应,但怕招致祸端,心生出题考试之计。是日,卜成仁面对试题一筹莫展,只推说试题怪僻,无人能做,而此时参加考试的长孙肖却当场赋诗三首,气走卜成仁。

  后卜成仁再请强之良出谋划策,定计让卜尚书奏明皇上,召管灰入京。管灰三辞而不允,临行前将彤秀许配长孙肖。肖以家传的玉支玑为聘礼送与彤秀,彤秀作玉支玑诗一首回赠。卜成仁见调开管灰后,仍未达目的,遂与强之良商议,买通知县,说玉支玑乃是官库中公物,被长孙肖的父亲偷出,要长孙肖交出,以期逼其退婚。彤秀便送了一块假的玉支玑给县衙。卜成仁以为得计,一面将长孙肖骗至卜家东庄做客,一面派媒婆去管家伪称长孙肖已改聘卜成仁的妹妹卜红丝,又用一百两银子赎回假玉支玑交还长孙肖,让他以此聘卜红丝。长孙肖故意要求卜红丝做一首玉支玑诗才同意。不料卜红丝天性聪明,能诗擅文,在不知哥哥用意中作诗一首。长孙肖只得将假玉支玑送给她。红丝后知道事情真相,十分生气,拒绝了亲事。彤秀坚拒卜成仁,卜恼羞成怒,派人进京告诉卜尚书,将管灰遣往外国封王,并要谋害长孙肖,逼使他回原籍。同时他又到管府强行入赘。彤秀假装自刎,吓跑卜成仁。不想此后卜成仁竟每天在梦中见到小姐鬼魂,得了痴病,而强之良见事情闹大了,连夜逃走。

  长孙肖离开青田后,有一次在无意中得罪了蒯阁老,幸被王知县救出。后进京考试中得榜眼。这时强之良也逃到京城,怕长孙肖报复,便把罪过全推到卜成仁身上,并告之管小姐死讯。长孙肖悲痛欲绝,遂请旨回乡,欲报大仇。卜尚书得知后,恐儿子难逃一死,遂请王相公挽回,并央其作媒,将红丝嫁给长孙肖,长孙肖未允。

  长孙老夫人自儿子走后,见管小姐自刎,就一病不起。彤秀假称是彤秀的结义妹妹戴氏,来伺候长孙老夫人,听到长孙肖回来后才离开。

  长孙肖回来后,李知县怕他算旧账,连忙为他家悬匾额、竖旗竿,并拜谒老夫人。卜成仁知道后,欲将红丝代替彤秀嫁给长孙肖。此时卜尚书的书信也到了,红丝只得答应。到了管府后,见到彤秀,二人互相怜爱,遂结为姐妹,相约同事长孙肖。

  时值管灰从海外封王归来,升为尚书,他也知道女儿诈死之事,便对卜尚书的道歉慨然应允,答应既往不咎。而只有长孙肖仍不知真相。到管府后,管雷劝他娶卜小姐时,他一口回绝;长孙老夫人让他娶戴氏时,他也踌躇不决。时管灰来到,令长孙肖来府迎亲,这才知彤秀未死,于是长孙肖与彤秀、红丝成婚,金玉相辉。而卜成仁得知后,几乎气死,李知县也自笑被小姐所骗。

  一年后,长孙肖回京覆命,自此仕途平稳,官至侍郎。两夫人各生一子,俱成伟业。管尚书归隐山林。管雷后来登了甲科。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萤窗清玩》

    《萤窗清玩》,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才子佳人小说集。全称《萤窗清玩花柳佳谈全集》,一名《古今奇遇花柳佳谈全集》。四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仅存稿...[详细]

  • 明代白话才子佳人小说《荔镜传》

    《荔镜传》,明代白话中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磨镜奇逢集》、《泉潮荔镜奇逢》。二卷不分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明末。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刊本,藏...[详细]

  • 《风月鉴》

    《风月鉴》,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十六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吴贻先(一作“吴贻棠”)所作。吴贻先,字荫南,号爱存,弋阳(今河南光山县)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详细]

  • 《风筝配》

      《风筝配》,清代白话中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错定缘》。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堂藏版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详细]

  • 《飞花艳想》

    《飞花艳想》,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梦花想》、《鸳鸯影》、《幻中春》。十八回。题“樵云山人编次”。樵云山人,一般认为即刘璋。刘璋字于堂,号介符,...[详细]

  • 《龙凤配再生缘》

    龙凤配再生缘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再生缘》。十二卷七十四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详细]

  • 静观子《六月霜》

     《六月霜》十二回,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刊本。作者静观子,除本书外,还著有小说《秘密自由》、《温柔乡》、《还魂草》等,为清末民初小说作家。作者...[详细]

  • 清代小说《英雄泪》

    此作洋溢着清末进步小说中珍贵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作者自序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盖小说所以振人之血气、启人之心思者也。”作品...[详细]

  • 清代小说《后水浒传》

    后水浒传 〔明〕 青莲室主人 辑...[详细]

  • 历史小说《定鼎奇闻》

    《定鼎奇闻》四卷二十二回,不著撰人,仅题蓬蒿子编。此书异名颇多,有《新世弘勋》、《新世鸿勋大明崇祯传定鼎奇闻》、《顺治过江全传》、《新史奇观演义全传》等等。...[详细]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