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方晨《大地之上》

发布时间:2022-03-2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在当代文坛,王方晨是一位辨识度极高的中老年作家。随着他的创作积累日愈丰厚,他的与众不同愈加鲜明。近些年,文坛对创作同质化的诟病十分强烈,这在王方晨身上却并不存在。他总能在貌似寻常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出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2013年开始,王方晨陆续创作了“令文坛一凛”的“老实街系列小说”(后结集为长篇小说《老实街》,作家出版社2018年出版),独具慧眼、高度概括地耦合了济南老街巷的历史和文化、过去和现世,把当代城市题材创作和短篇书写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在众口一词的赞誉中,我特别注意到陈晓明先生在《老实街》序言中的评价:

  “他的作品放在那里,已经不容人们不加重视。”

  《老实街》之后,王方晨继续“腰横秋水”(李敬泽语),一路前行,如同惯性般集中发表了包括《凤栖梧》《不凡之镜》《福勇的大河山史》《报君知》《到福祝去》《大块伫立》《此刻天长》《老夫还乡》《微生细语》在内的一批中短篇佳构,以其别有洞天的文学表现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顺理成章地赢得了同行广泛的敬佩,当然还有我个人的惊异和阅读后的满足感。

  在我尚未静下心,认真回味的时候,他的长篇《大地之上》就刊登在了《中国作家》新一年的第三期上。与思考传统文化的市井小说《老实街》不同,这是一部反映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的长篇新作。

  王方晨在各种生活场域、文学体裁的创作上闪展腾挪、游刃有余,但他又以长篇的形式回到农村题材——从老实街回到塔镇,多少还是出乎我的意外的。他已经书写了大量的“塔镇”小说。长篇《老大》《公敌》《芬芳录》,中短篇《巨大灵》《水袖》《乡村火焰》《祭奠清水》《扑满》《八月之光》,等等,这些作品组成了规模宏大的“王方晨式”中国故事,像多年前我对他乡土小说创作所做的预想一样,是他的揭示中国乡村秘密的《蒙塔尤》。

  仅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王方晨就已为将来的历史研究留下了中国某个时期的农村生活的珍贵史料。通过作家敏锐和精细之笔,在这里,居住在塔镇这块“邮票大的地方”上的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习俗得以再现,同时体现了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的特点。

  我一再说王方晨的创作发生过明显的转型,《大地之上》就又是一个实证。李敬泽先生曾认为他的创作“行文激切、暴烈、坚决、悲凉”,“他是直接的、强悍的,他有力量,几乎所有作品都贯彻着紧张的、不死不休的对峙,灵魂在对峙中释放令人惊骇的能量。”《老实街》的创作则让李敬泽先生认为,“他只是在心中寻找那群人、那个地方,那个时代的经验与精神的交汇点。现在,他可能找到了。”

  与《公敌》蕴含的激情幽沉和忧愤深广不同,《大地之上》是诗意的、温暖的、明亮的、亲切的。它对新时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其浓郁的乡土韵味,深切的人文关怀和高远的理想愿景,都让我想起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大地之上》承接《山乡巨变》的写实精神,真实展现典型人物,细腻地描绘了中国乡村在伟大的新时代取得的不凡业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但它仍然是王方晨式的。

  文字风格上,这部作品保持了王方晨一贯的干净纯粹、平实而又灵动。在这里,看不到刻板空洞的说教。按说,王方晨选择的是当下一个非常时新的重要现实题材,但他依旧娓娓道来,有意识过滤了某些主题写作的浮躁和喧嚣,堪称同类文本典范。我认为,这跟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关,同时也跟他对文学的理解有关。他的写作是一种趋近世界和人类生存本原的写作。正如胡平先生所言,“实际上,他写塔镇、写乡村,从来也不是单纯地写乡土和农民。”

  我们从《大地之上》看到了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更看到了广大农民细微的日常。小说的主人公李墨喜是鲁西南的一位村干部。他只是中国无数乡村干部中的一员。作家没有刻意拔高,把他塑造成神通广大、三头六臂、呼风唤雨、一呼百应的“高人”“能人”“巨人”“超人”,因而也具有了可亲可感的血肉和温度,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形象被赋予了令人信赖的真实性。他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妻子金兰无比贤惠,儿女也不用大人操心,但生活和工作中既会迷茫困惑,也会害羞踌躇。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和自然人的品格。

  当我通读全篇,我忽然明白过来在小说开头,作者写描写李墨喜哈哈大笑着像个孩子从泰山傲徕峰的巨石上滑下这一举动的用意:

  那是两颗“人心”的悄然接近。

  肩负父辈的使命,疼惜蜜蜂这小生命、欲在香庄的土地上投资现代农业的子在川会长从他身上看到了温暖的人性闪光。

  可以说,《大地之上》虽然是写当代乡村振兴这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但实质上写的却是恒常的人心。香庄人应时迁居,现代农业组织入驻香庄人祖辈耕种的土地,香庄人找到了大河湾遗失神石,意味着可贵的人性、人心的复归。

  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背景下,大地上无数以李墨喜、万镇长为代表的农民和乡镇干部对家园的努力建设,最终是“心城”的缔造。在这座新农村建设的“心城”,走向新生活的人们得以安魂、安心,并获得宝贵的精神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地之上》揭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根本性的伟大意义。当代的农村题材写作,需要这样的作品。

  正如很多年前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中得到了艺术的反映,王方晨也以独特的文学表达,在新时代农村题材的创作领域留下了自己独有的印迹,那是大地上质朴而华贵的乡村事物和汹涌澎湃的生命图景。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村发展历经了不同的阶段,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地之上》反映的是新问题、新情况,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香庄人实现了多少年前对新生活的展望,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古老的传统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很多农民脱离了土地,成为了城镇居民或准城镇居民。

  现代农业组织的进驻香庄,就是《大地之上》故事发生的一个主要缘起。

  《大地之上》像《山乡巨变》这部充满了社会主义创业激情的乡土史诗一样,艺术地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广大农民在这一历史巨变中情感、心理、理想和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相比于几十年前的中国农村社会,这种情感、心理、理想和追求,毫无疑问又有了相当大的差异,这在李墨喜身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和独特。可以说,当代农民已经不再是《山乡巨变》所描写的几十年前的农民,他们更多地具备了现代人的生活观、人本思想和文化自主意识。

  李墨喜对人、对事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劳动者的无限体恤宽悯。当然这也是王方晨对于生命的态度。除了李墨喜,他还情真意切地描写了二毛、王四统、江玉枝、盐虎、张福庆、李樱桃等普通村民的生活截面,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像辛劳的可敬的蜜蜂,在大地上奔忙不休,都在努力追求着有尊严的生活。王方晨满怀对人的关心,写出了人们生命中的那份矜持。

  作品中最具王方晨特色的小说段落,我认为不是李墨喜挑担独上泰山,而是讲述他在方兴未艾的集日里,与香庄人达成了精神上的谅解和融合。王方晨以自由洒脱、恣肆汪洋的语言和想象,充满激情地描写了李墨喜一天之内在大地上的几次狂奔,一方面是激动人心的期待已久的辉煌时刻到来,一方面是他内心因同村人张福庆的溺亡而引起的物伤其类的无尽哀痛,两相映衬,自然形成了小说的高潮。

  但王方晨终归是极为节制的。他知道自己是在真实书写这个时代的人的生活,生活还在日复一日,他要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出自然生长的形态,不忍心让任何的矫情和虚饰伤害到文学的品格,所以,当李墨喜再次走到长久以来对他有所抵触的二毛背后时,他仍像小伙子一样,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胆怵。我相信这就是王方晨又一次对创作理念“贴着人物走”的践行。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呈现乡村振兴时代的人们在有尊严地生活着,新时代给予了人们这种可能,每个立志有为的作家,都不能够对此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大地之上》属于一部乡土题材小说。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乡村事物。对生命、万物的生动描写,让整部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乡野气息。同时,他把故事设计在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传说之中,以及民间腔调、民谣俚曲的运用,都让这部作品带上了鲜明的文化色彩。

  王方晨身处鲁地背景,视泰山这座华夏神山为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人、事、万物,都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因此,也可以说,《大地之上》归根结底是在书写文化。李墨喜最终决定掩藏神石,也就不仅是这块土地上的体面使然,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就这样发生了!但大地的奥妙留给大地,也才能让大地永葆自身的神圣。“李墨喜”和“香庄”的故事,还在中华广阔的乡村大地上,不断上演着。它也无疑说明,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

  由此看来,王方晨的确又一次向文坛奉献了一部不一样的长篇佳作,它润物细无声的诗意和亲切令人沉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王方晨中篇小说《不凡之镜》:一曲普通人的生活交响乐

    关键词:《不凡之镜》 王方晨 读小说就是读活泼泼的人生,好的小说总能引发读者心理共鸣,又能在不经意间拨动心弦。 毋庸置疑,王方晨的小说总能给人...[详细]

  • 乡村建设之寻路与中国乡土小说的变调

    关键词:中国乡土小说 纵览百年乡土小说,最突出的现象便是书写的精神向度,一般固化为批判的姿态。具体而言,有两种情形:一是以现代性的启蒙视野批判...[详细]

  • 观念与形象的多元变迁:论当代乡土小说中的女性美

    关键词:女性美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自然要展现美的观念和形态。文学表现什么样的人物美,如何表现人物美,既可以折射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审美倾向,...[详细]

  •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 梁弓的非典型乡土小说

    我阅读梁弓小说的时候,有一个直接的印象,他有一部分小说是写乡土的,却又不是典型的乡土小说,就联想起一位作家朱西宁,他的作品《七对怨偶》《旱魃》《铁浆》等曾被称为...[详细]

  • 探寻现实生活背后的“秘境”——王方晨近期小说漫评

    2018年,王方晨出版《老实街》,让文坛一凛,人们不由得仔细打量这位来自儒家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之地的作家。随后,他又发表了包括《凤栖梧》《育珠记》在内的大量中短篇小...[详细]

  • 塔镇、花局、老实街,或隐喻与存在主义的糅合

    关键词:王方晨 尽管王方晨声称自己是用“两种目光” 写作,他的小说,却有着鲜明的整体风格。他并不是一个以写实或对现实的探索为追求的作家,他追求...[详细]

  • 王方晨:当代城市“空心人”及其“复活”的审美探索

    关键词:王方晨 王方晨被称为“乡野间的先锋”作家,创作繁盛,显现出强大生命强力。王方晨一路走来,其创作的中篇小说《暗处之花》《水袖》《鱼哭了...[详细]

  • 名扬的隐忍,人学的光芒——读王方晨《凤栖梧》

    关键词:王方晨 1 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位出色的故事叙述者。王方晨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内化,高潮和饱满,像翻晒在阳光下的惊骇意味。 优质阅读生出的热...[详细]

  • 王方晨《凤栖梧》:名扬的隐忍,人学的光芒

    关键词:王方晨 一 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位出色的故事叙述者。王方晨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内化,高潮和饱满,像翻晒在阳光下的惊骇意味。 优质阅读生出的...[详细]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