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的五根结构性骨骼
《终极恐龙》是我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为此我酝酿了几十年。从产生创作萌芽,到自认为把一些问题想清楚,在强烈创作冲动驱使下开始动笔,经历了太多文学和科学等多方面的准备。我希望这是一部尝试接近生命起源与人类社...[详细]
-
ChatGPT不可能终结文学
自诞生之日起,作为概念的“文学”就一直受到文学实践的挑战。时至今日,一系列经典文本构成了精英文学的基本脉络,造就了以语词符号为基本辨识模式的文学基本场。然而在北美媒介生态学和新文本主义兴起后,文学活动...[详细]
-
中国 :在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流动
今年10月18日至22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行。全世界的科幻爱好者将齐聚成都,共襄科幻盛举。科幻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中国科幻再度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获得世界各国读者的关注。回望...[详细]
-
在浩瀚的宇宙中,与爱相遇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韩】金草叶,四川科技出版社,2022年6月2020年以后,韩国文学出版市场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科幻热潮”,而变化起点就是金草叶的《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的出版。《如果我们...[详细]
-
“虫子”随想
猿人、虫子的现代性关联。图为作者用AI绘图工具绘制在科幻电视剧《三体》中,遥远的“三体”文明利用超能计算机等“黑科技”把汪淼、史强、丁仪等人的视网膜都刻上了“你们是虫子”,这类似古代“黥刑”,在面额上...[详细]
-
开启中国式火星叙事新篇章
中国式火星叙事的新篇章正在开启。王侃瑜的短篇小说《火星上的祝融》入围第81届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小说集结了备受关注的话题,熔火星、人工智能、纳米机械、生命演化和中国神话于一炉,极好地诠释了中国科幻的独...[详细]
-
人类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李门的长篇科幻新作《神秘逝者的诤言》,讲述了宇宙中的三个星球、三种人类(香登人、龟当人、太阳人),因救赎与反救赎、争霸与反争霸、永续与反永续而产生的恩怨情仇与反复较量,情节惊心动魄,悬念跌宕起伏,将读...[详细]
-
把握机遇, 创作天地宽
核心阅读当今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如物理学、宇宙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神奇、更加广阔、更加变化莫测的宇宙和大自然,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幻资源从事科幻创作以来,我不断从科学技术中寻找故事资...[详细]
-
荒诞又现实 故事引发人类警醒
《蓝色极光》,艾天华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科幻作家艾天华的新作《蓝色极光》,包含了《蓝色极光》和《复制地球》两部小说。这两个故事想象独特,构思奇妙,别开生面,幽默严肃;像脱口秀,像足球比赛,又像...[详细]
-
近五年研究数据表明:中国 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科幻文学以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开启现代科幻篇章以来,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历程,也日益形成了以“科学性”“认知陌生性”与“乌托邦特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态。中国科幻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几乎同步。历经晚...[详细]
-
以热烈的想象力触达由远及近的未来
今年10月,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办,届时将向全世界揭晓新一届雨果奖获奖作品。从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因“三体”首次获雨果奖,到成都作为世界科幻大会首个中国举办地,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科幻影视...[详细]
-
时空的参考系 人心的不动点
梁清散的新作《不动天坠山》融合了古风武侠、科幻和悬疑等元素,营造出复古的浪漫感和异色的侠义感,精妙绝伦的科幻设定、充满真实感的历史细节、曲折的故事情节令读者印象深刻。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登基前,大唐...[详细]
-
黄鸣奋的“传播九要素”与“四种生态”
作为电脑艺术、数码艺术理论领域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学者黄鸣奋以其沟通科艺、体大思精的学术研究风格独树一帜。他的六卷本《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四卷本《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三卷本《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详细]
-
“三体”影视改编需承接得住原著的厚度
自从《三体》爆火之后,读者与观众对“三体”IP的影视化改编寄予厚望,渴盼能出现与小说艺术水平相匹配的荧幕作品。“三体”影视改编能否承接得住原著的厚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问题。科幻超级IP的影视化改编并非...[详细]
-
人类自身危机的解决思考
《云身》是一部冲突激烈、思辨显见、强烈干预现实的作品,剧作没有按照传统戏剧的手法援用单一戏剧手法来塑造人物和情节,而是在戏剧推进过程的沿途布下人类整体性困境的冲突和纠缠之网,从中能够看到“去中心化”的...[详细]
-
中国 小说扬帆出海
2023年7月6日晚,国际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入围名单揭晓。一批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作家、编辑和作品入围了本届雨果奖的5种奖项,其中“最佳短篇”入围名单中就有4位中国作家。全球科幻迷为之激...[详细]
-
让 细胞融入小说的机体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四川成都的一次科幻大会上,我见到了著名的科幻作家叶永烈和童恩正,听了他们的演讲,并得到他们的赠书《小灵通漫游未来》与《珊瑚岛上的死光》,从而激起了对科幻作品的热情。科幻是个奇妙的东...[详细]
-
中国发展为 文学培厚土壤
【核心阅读】中国的飞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产业提供了支撑如今,很多高科技的表现方式,营造出逼真的画面质感,让人们想象中的画面得以实现,促进科幻影视的发展 图为图书《三体》三部曲。 重庆出版集团供图近...[详细]
-
陈楸帆:以 创作为镜返照、预见与超越
作者简介:陈楸帆,男,1981年生。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科幻作家。一、从科幻现实到现实科幻10年前,在2013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高峰论坛上,我提出了“科幻在当下,...[详细]
-
“命运的强盗店”之外:《与光与影与空》的想象力
在科学信息过载的时代,究竟什么才是科幻小说?读者还在期待从科幻文学中获得想象力的新鲜和纯粹的喜悦吗?这是我在阅读X程序的新作《与光与影与空》时反复被唤起的问题。在当下,星辰大海已经从几十年前的激越狂想...[详细]
-
光影皆空:《与光与影与空》的后人类赛博图景
科幻作家特德·姜在小说《巴比伦塔》中构建了这样一个“可能世界”:古代巴比伦人修建通往天堂的高塔,经过漫长艰苦的努力,他们凿开天顶,并爬了上去。这些筑塔人发现他们踏上的不是天堂,而是他们脚下矗立这座高塔...[详细]
-
小说与“人之常情”
科幻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经常超越“人之常情”,然而科幻小说家在创作中实则流露出对人类在运用科技方面回归人之常情的渴望,因为科技本身并无伦理之争,其所带来的结果却值得创造者与使用者进行伦理的考量。科技伦...[详细]
-
启迪智慧 舒展心灵
《超侠恐小龙》:超侠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科幻作品能把人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新奇世界。在那里,孩子们充满兴趣地体会生命进化的漫长,感悟宇宙的寂静与广漠,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未来。阅读科幻作品...[详细]
-
2021—2022少儿 文学年度观察--儿童文学
人类文明行至当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并构成他们生活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也呈现出与这一代儿童最为亲近的心灵距离。这决定了当代儿童紧密追踪的兴趣点、当代儿童文学展开幻想...[详细]
-
GPT时代的创意写作
AI帮我击败莫言?最开始的时候,排名第一的是莫言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小说《等待摩西》。可到了最后一天,《小说界》选送了我与AI共同创作的《出神状态》。结果在AI评委的眼中,这篇小说以0.0001分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