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佳作连连丰盛产:2022年科普阅读印象

发布时间:2023-01-28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新春酌绿蚁,科普入话题。阅览飞思绪,品书赏彩霓。”过去的2022年,我因给多家报刊专门写科普书评或科普文章,加上时常参加科普图书推荐、评审等活动,全年阅读了不少科普图书,今从主题科普出版、原创科普图书、引进科普译著和科学人文书籍4个方面,谈谈对2022年中国科普出版的印象。

主题出版佳作迭出

主题出版旨在弘扬主旋律,近年来已成为重要的出版门类,重视和加强主题科普出版已成为许多重点科技出版社出版实践的新常态。

人民邮电出版社自2021年出版《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并获奖无数后,2022年又出版了《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中国制造:民族复兴的澎湃力量》等优秀主题科普图书。《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分“担当”“求索”“躬行”“情怀”4个篇章,通过记录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彭士禄、袁隆平等100名院士的入党记忆,讲述了这些科学大师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红色情缘,宣传了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科研一线躬行求索、勇于创新、忘我奉献的科学精神。该书不仅入选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还荣登2022年7月“中国好书”榜单,被中国教育新闻网推荐为2022年教师暑期阅读书目(人文类)。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策划出版国内最早、影响最大的引进版科普丛书《第一推动》后,就一直活跃在科普出版的最前沿。2022年,该社联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选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的黄旭华、袁隆平、于敏、孙家栋、屠呦呦、钟南山等6位科学家作为传主,策划出版了《致敬楷模 引领成长——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丛书。

该丛书是一套将共和国勋章科学家获得者成长、拼搏、奋斗、开拓、创新、奉献的故事讲给青少年读者听的优秀主题出版图书。丛书每个分册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用故事形式把这些科学家传主的人生重大节点、感人事迹、高光时刻、重大贡献和所获荣誉等有序地串接起来,旨在记录这些功勋科学家的精彩人生,彰显精神风貌,弘扬科学家精神。《“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丛书2022年获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资助。丛书目前已出版《袁隆平:一生一稻济天下》《黄旭华:志探“龙宫”一痴翁》两种,其他4种将在2023年出齐。

2022年4月,《航天卷·北斗导航》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自此,这套由中国电力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15家科技出版社共同打造、共计15卷300余万字的《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全部出齐。这部丛书是一部彰显中国科技工作者文化自信、创新自信、精神风貌的动人华章,是一套由一流科学家亲力亲为宣介我国高新科技成就的优秀科普图书。

原创科普图书方兴未艾

原创相对匮乏一直是科普出版的软肋,近年来,各方通过采取加大资助、奖励作者、培育队伍、营造氛围等措施,助力优秀科普原创图书出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享有“人民好医生”“科普传播先锋典范”美誉的谭先杰博士,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2016年,他创作的中国首部原创章回体女性健康科普图书《子宫情事》(上下卷),经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斩获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十大健康图书等殊荣。2022年,谭先杰博士的新著《协和妇产科医生手记》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临床医生的视角真实记录了作者在接诊、医治各种疑难病症患者过程中所发生的感人故事,立体展现了一位中年医生成长的酸甜苦辣、大爱仁心和一个个患者求医的艰难曲折、唏嘘经历,46个故事汇成了一部传播妇科知识、关爱女性健康、重视生命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的温暖乐章。作者文笔平实,简洁流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娓娓道来,读来令人感动。

2022年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创科普图书还有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冯伟民研究员所著的《进化史诗16讲》。该书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生动地再现了地质历史中特定时代的生物风貌及与环境关系,有趣地解读了国内外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我国古生物学家所取得的骄人成就。这是一部弘扬科学精神、讲述科学探索故事、传播最新演化知识、促进对生命珍重和人类命运思考的优秀科普图书。据悉,《进化史诗16讲》近期已修订重版,不仅增加了新内容,装帧设计也更为新颖别致、华美精细,着实令人期待。

我去年参加首期“新发现·科普书单”评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引起了我的注意。该书内容丰富、原创性强,科学人文、相互交融,设计时尚、排版新颖,让人爱不释手。

如果科幻作品也可以纳入科普领域的话,2022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原创科幻作品大获丰收,仅《百年科幻》系列就出版了《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全6册、《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全6册、《叶永烈少儿科幻精选集(第一辑)》全5册、《杨红樱科学童话我们的地球系列》全3册、《刘兴诗爷爷讲给孩子的科幻小说系列》等,共达50余种之多。

引进版权叶茂花繁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博士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译林出版社自2021年引进出版《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获不凡反响后,2022年又推出了该书的青少版。这部科学家人物传记以作者自述的形式,讲述了丘成桐博士从中国乡村的清苦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顶级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不仅是普及数学、几何、物理等学科知识的优秀科普图书,更是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奋成才的极好教材。较之于成人版,《我的几何人生》青少版图文并茂,除了使一些数学、物理专业术语更加通俗化以外,还专门收录了丘成桐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7篇最新文章,以大师之眼精解从小学到大学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理念,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富有指导性、启发性和实操性。

海峡书局2022年出版的《人类知道的太多了:热门宇宙问题答案清单》,书中内容和创作手法都十分有趣。该书解答的是中外读者甚为好奇、不易回答的有关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热门问题,作者的解答可谓权威、巧妙、幽默、独到,读者读来自然轻松、愉悦、有趣、受益。如果说宇宙是一种高深莫测的“产品”,那么,这部图书就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脑洞大开、充满哲理的“使用说明书”,非常适合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阅读。

2022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桥》丛书(共9种)、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宇宙小史》、译林出版社的《大流行病:牛津通识读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端粒:年轻、健康、长寿的新科学》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博物学家的自然探索传世手稿》等引进译著都令人瞩目。其中,《博物学家的自然探索传世手稿》介绍了18世纪至19世纪以詹姆斯·库克为首的航海家最著名的8次航海科学探索,向读者展现了这些先辈科学家艰辛的科学探索经历,同时展示了近100幅那个时代博物画家精美绝伦的手绘视觉记录,其中许多图片属首次出版,具有颇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科学人文交相辉映

科普作品需要人文关怀,科普创作需要体现人文精神,这已成为科普界的共识。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院士戏称:“我拿得出手的成就,都是60岁以后完成的。”近年来,这位耄耋之年的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在科普创作领域“后发制人”,先后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深海浅说》《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两部优秀科普著作。在我看来,汪先生的这两部图书都是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创作的典范。《深海浅说》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等殊荣不说,《科坛趣话》2022年11月刚一出版,就入选首期“新发现·科普书单”,并荣登2022年12月“中国好书”榜单。《科坛趣话》没有采用传统的正面介绍科学家的写法,而是从“科学家的错误”和“科学家的争论”落笔,进而分析“科学家的性格”,再通过考察“科学家的艺术”“科学家的视野”和“科学家的寿命”,以一个个知名学者的生平逸事、艺术才华、科学趣闻来反映科学的历程、刻画科学家的形象、彰显科学家的精神,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向读者打开了一扇扇科学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的“旋转门”,给人以享受、启迪和思考。

《了不起的中国科技》是童趣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出版的一套科学与人文水乳交融的少儿科普丛书,共有《“胖五”火箭再出征》《嫦娥探月回来了》《智能高铁来了》《南极科考队员的一天》4册。丛书围绕运载火箭、探月工程、智能高铁、南极科考4项中国科技发展重大工程或成就,精选物理、地理、航天、交通、机械等学科的200多个知识点,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绘本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透视、解析相应的各种科学原理,让他们既能读懂、收获中国重大科技工程中所蕴含的科技知识和创新精神,又能了解、体会那些可敬可爱的火箭工程师、探月工程设计师、铁路工程专家、南极科考队员艰辛攻关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科学的启蒙,得到科学精神的滋润。

人文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也开始投身科普创作,中南大学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雨专攻唐宋词研究与批评,2021年她与该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桥梁工程专家何旭辉教授合作出版了《诗话桥》一书;2022年她又与该校粉末冶金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咏教授等人合作,在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金粉传奇——粉末冶金与人类文明》新著。相同的志趣、共同的追求、同样的底蕴,让分属文科、工科领域的学者走到一起,通过“古桥”“粉末冶金”和“诗词”架起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桥梁。

飞鸿一瞥,满目惊艳,不胜欣喜,倍感欣慰,有感于斯,填《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以表情怀:“主题出版,佳作连连丰盛产。原创图书,未艾方兴如愿初。 版权引进,叶茂花繁枝俏俊。科技人文,辉映交相放麝芬。”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