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外国作家

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

发布时间:2013-07-11 来源于:未知 作者: 萧星寒 点击数:

  1815年4月5日,发生了一件改变世界历史的大事件。在印度尼西亚中部,以松巴哇岛为中心,方圆1000多千米范围内的居民都听到了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不久消息传开,原来位于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了。爆 发的火山伴着轰轰的巨响,不断向高空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厚重的火山灰在以后3天内将附近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了。从火山口持续倾泻下来的熔岩流,在淹没了山脚下大片农田后,流入海中,激起冲天水雾。火山爆发时伴随的地震使海底地壳沉陷,引起了海啸,巨浪将位于火山旁的坦博拉镇完全吞没了。

  在1815年大爆发之前,坦博拉火山已经沉睡了整整5000年。这次爆发,将它积蓄了5000年的力量一股脑地全部释放出来了,所产生的巨响在2500千米之外都 能听到。在爆发中,坦博拉火山上部失去了700亿吨山体,使其高度从4100米减 为2850米,并形成了一个直径达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喷出的 火山灰总共有600亿吨之多,堆积厚度由近向远逐渐变薄,在距火山400千米的地 方,火山灰仍然厚达22厘米。

  直到7月15日,坦博拉火山才停止喷射气体和火山灰。这个时候它已经持续 喷发了三个多月。据估计,此次坦博拉火山连续爆发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8000万倍,是人类目 前所观察到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也是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11.7万。

  坦博拉火山停止了喷发,然而它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坦博拉火山喷出的数以百万吨计的火山灰,大量进入大气层,以至于在同温层中形成一个“幕帘”,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 球的光和热给挡住了,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的低温。因为火山灰在大气层中流动需要时间,所以并没有立刻影响到气候,它的巨大作用,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816年才显现出来。

  1816年史称“无夏之年”。那一年夏天,温度比往年低好几度。盛夏七八月份,阴雨绵绵,严重的霜冻、雨袭击了亚洲、 欧洲和美洲,大量的农作物被冻死在田地里。农作物歉收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大范围的饥荒,饥荒又引发暴乱。据估计,欧洲约有 20万人死于这次天气反常,而在中国云南引发了连续三年的大饥荒,有学者认为,正是这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成了清王朝急速衰落的外因。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因此而改变。

  大气层中大量存在的火山灰,也改变了天象。在1815年秋 季,英国人常常能够看到持续时间很长的暗红色的黄昏和黎明。 到了1816年,情况更加严重,以往很容易看到的星星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寻见,月亮不如以前明亮了,甚至太阳也黯淡了许多,大白天感觉就像是黄昏。

  火山喷发时无比壮观,谁能想到 后果又那么深邃而长远呢

  反常的天气、灰喑的夜空和饥荒蔓延的大地,怎不令人心生世界末日之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乔治自戈登·拜伦(1788— 1824)写于1816年的《黑暗》一诗如此描写当时的情景:

  明亮的太阳熄灭,而星星在暗淡的永恒虚空中失所流离,

  无光,无路,那冰封的地球球体盲目转动,

  在无月的天空下笼罩幽冥。

  能让诗人敏感的心得到慰藉的大概 是另一个诗人。拜伦听说英国诗人雪莱正在日内瓦游历,于是盛情邀请他到自己的别墅做客。雪莱不是一个人,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个冰雪聪明的姑娘,一个叫简·克莱尔,一个叫玛丽·戈德温,本文的主人公。

  1797年8月30日,玛丽生于伦敦,父亲威廉·戈德温(1756 — 1836)是作家、哲学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作家和哲学家,著名的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出生后十天母亲就因产后感染而去世,这使得玛丽一直有“自己害死了母亲”的想法。父亲很快另觅新欢,继母带来了两个父亲不同的孩子,婚后又生了一个孩子。玛丽本来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于是这个大杂烩似的家庭里,五个孩子没一个有共同的父母。唯一幸运的是,在父亲指导下,玛丽在家中学习。所以,虽然从未受到任何正规教育,玛丽却具有极高的文艺修养。

  1812年,年轻的诗人珀西·比西·雪莱与结发妻子哈里特开始频频拜访戈德温。后来,雪莱与妻子不和,经常独自访问戈德温。 玛丽很快便爱上这位激进的诗人和自由思想家。雪莱比玛丽大5岁,却很快为玛丽非凡的容貌、举止和才智所折服。两人相恋了。1814年5月,他们不顾众人反对,离开了英国,到欧洲各国游历——其实就是私奔,这一年,玛丽17岁。事实上,这是雪莱的第二次私奔,他在三年前也曾与哈里特做过同样的事。几周后, 当他们返回英国,才知道戈德温关于自由恋爱的议论显然只能讲给别人家的女孩听的。戈德温不再同他们往来,连续两年不跟玛丽讲话。

  1815年,玛丽的第一个儿子不幸夭亡。1816年1月,玛丽又生下一个儿子, 取名威廉。1816年5月,应拜伦之邀,雪莱、玛丽偕同简·克莱尔——她是玛丽的继母带来的妹妹,比玛丽小一岁——去瑞士日内瓦湖度夏。简·克莱尔与拜伦之间发生风流韵事,后来怀孕。在英国文学史上,这个夏天被描述为“多产的夏天”。雪莱在此创作出《精神美的赞美诗》和《白山》,拜伦则在继续创作长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还有一部旷世之作。

  七月原本是日内瓦湖最美丽的季节,然而今年却不知为何——他们不可能知道这是亚洲坦博拉火山爆发的结果一连日降雨,且气温低得吓人,众人只能待在屋里,无法外出。为了排遣时间,拜伦决定举行一场比赛,让大家写最恐怖的故事,来度过这段百无聊赖的日子。

  四个人都动了笔,包括两位诗人、玛丽和拜伦的医生巴利多里。三位男士都无法终篇,只有玛丽灵感迸发之后,越写趣顺手,也越写越认真。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玛丽就是在拜伦别墅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写作,其实不是。 拜伦别墅只是玛丽灵感的发源地。1816年9月,玛丽和雪莱回到伦敦,玛丽继续埋首写作,第二年春天才真正完成了小说的写作。又隔了一年,1818年,小说在伦敦出版,引起了整个欧洲的轰动。玛丽的名气一时之间竟然超过了雪莱。这部小说就是大名鼎鼎的《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

  小说出版那年,玛丽年仅21岁。

  这部小说书信体与记叙体相交织,讲述了一个北极探险者遇到一个怪人,怪 向他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怪人自称是瑞士责族,叫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他曾留学德国,研究电化学和生命,发现了死亡的秘密,于是决定着手制造生命。他先从尸体中寻找材料, 然后进行组装,最后借助电化学方法予以激活。一响闪电之后,高达8英尺的怪物被赋予了生命,却面目狰狞、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下意识逃离了实验室,等他回来发现怪物巳经失踪。

  怪物躲进山里并学会了使用火,还遇到隐居在山中的一位盲爷爷和一对青年男女。怪物心地很善良,白天趁青年男女外出时偷偷帮助盲爷爷打柴,并偷出书来自学阿拉伯语和法语。在阅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大量文学和哲学名著之后,它开始渴望艺术和爱情。一次,怪物发现只有盲爷爷在家,便与他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这时青年男女突然归来,姑娘吓得晕了过去,小伙子气愤地把它赶出了家门。

  这严重地伤害了怪物的自尊心。它决定去找制造它的人。谁知道它刚出现在大街上,就因为丑陋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打骂,甚至有人朝它开枪。愤怒的怪物终于丧失了最后一丝善良,它认定自己的不幸来自于它的制造者,于是向弗兰肯斯坦发起报复。

  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又嫁祸给女仆。弗兰肯斯坦察觉这些都是怪物所为,就开始追逐怪物,一直追到阿尔卑斯山上。在山上,怪物要求弗兰肯斯坦再为它造一个女人,作为自己避世隐居的条件,因为它认为自己长得丑陋,得 到异性的爱,而这是弗兰肯斯坦的错。

  弗兰肯斯坦开始同意了,但在造好通电的那一瞬间,他突然犹豫了 :如果它们真的恋爱繁衍,会给人类带来多么大的麻烦?他马上毁掉了女怪物。

  怪物看到这一切,暴跳如雷,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它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好友,又在婚礼那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新娘。愤怒的弗兰肯斯坦发誓要杀死这个自己一手缔造出的怪物。他们一追一逃,一直追到北极……

  从玛丽本身的创作意图来讲,她是想写一部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小说流行于 18世纪,内容多为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对中世纪生活的向往,因其情节多发生在荒凉阴暗的哥特式古堡(流行于18世纪英国的一种建筑形式,类似教堂)里而得名。一般而言,哥特式小说充满悬念,通常以毁灭为结局,而《弗兰肯斯坦》 显然符合这样的要求。

  然而,玛丽所处的年代,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期,科学行将崛起改变整个世界的年代。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在伯明翰投入使用;1807年,富尔顿的蒸汽船“克莱蒙特”号在哈得逊河试航取得成功;1814 年,史蒂芬孙开动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科学技术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令人目眩神迷,同时也让人困惑:科学技术到底带来了什么?它还将带来什么?

  身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就像那个时代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样, 雪莱对科学和超自然现象很着迷。他觉得现实的万事万物下面都藏有奥秘,通过某种方式,他能发现它们。一些秘密的社团比如共济会和光明会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他回忆说他曾细读“一些关于化学和魔法的古书……劲头十足,满是好奇, 而且几乎深信不疑”。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的宿舍里堆满了玻璃瓶、蒸馏 器、发电机、显微镜甚至做实验用的火药、盐酸。雪莱的另一大爱好是天文学,他经常思索人类哪一天移居别的行星的可能性。他的堂兄弟托马斯·梅德温写道,雪莱希望,就像学生的跳级一样,人类“应该从一个星球跳上另一个星球, 不断进步,直至我们都成为上帝”。

  雪莱在科学上的造旨有多深不得而知,但他对科学的热爱亳无疑问会影响到痴爱他的玛丽。正是有了这种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背景,玛丽才会把赋予怪物生命的方法设定为科学上的电力,而不是哥特式小说常用的魔法。这就是《弗兰肯斯坦》源自于哥特式小说,又有别于哥特式小说的地方。后世把《弗兰肯斯坦》追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1973年,英国科幻作家兼学者布莱恩·奥尔迪斯在科幻史着 作《狂欢亿万年》中,最先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 《弗兰肯斯坦》的出版。这一见解得到了世界诸多科幻理论研究者以及科幻迷的认可。玛丽·雪莱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成为科幻星空上亮起的第一颗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玛丽在创作《弗兰肯斯坦》时,科学还没有露出狰狞的一面,而在小说中,玛丽已经在探讨科学的双刃剑问题。人用科学技术创造了怪物,怪物倒过来要反抗人的统治。同时,这本身又是宗教研讨的范畴: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能创造怪物,充当怪物的上帝吗?人类能觊觎上帝的能力,去创造生命吗?人类僭越了上帝的位置,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因此,加上前面提到的哥特式风格,《弗兰肯斯坦》其实为 后世科幻奠定了三个基调:

  其一,对科学的反思;

  其二,对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其三,恐怖。

  玛丽本身文学素养极高,行文舒缓从容,有着维多利亚时期特有的感伤,笔下的人物也富于变化。在小说中,怪物本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最后却变成一个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而弗兰肯斯坦本人开始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错误,后来在与怪物的交往中逐渐变得内疚,最后终于勇于承担责任,与怪物进行决斗。这种合情合理的逆转,后世的很多科幻小说都不能企及。

  《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决不限 于科幻。它被改编成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在全世界读者和观众面前。它曾经二十多次登上大银幕,许多导演都讲述了自己眼里的 “弗兰肯斯坦”。它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rstein,一个创造出毁灭自己的怪物的形象。顺便说一句,当玛丽因为《弗兰肯斯坦》的出版而声名鹤起的时候,当初一起在拜伦别墅比赛写鬼怪故事的医生巴利多里受了点刺激,发奋疾书,写成了一部名为《吸血鬼》的小说。这部小说在文学史并没有什么地位, 但它直接启发了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于1897年写作《德库拉》,而《德库拉》被认为是现代吸血鬼文化的鼻袓。

  1816年12月,雪莱的第一任妻子自杀去世后,雪莱和玛丽正式结婚。玛丽·戈德温更名为玛丽·雪莱。但这段婚姻依然得不到世俗的认可。两人在英国短暂居住后不得不离开英国,去往意大利。不稳定的生活使玛丽接连失去了三个孩子。1822年,年仅30岁的雪莱死于海上风暴,这沉重的打击给玛丽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失去了雪莱,玛丽不得不带着三岁的儿子伯熙回到英国。雪莱的父亲威廉对她很刻薄,只供她微薄的津贴,而且禁止她张扬雪莱的“劣迹”,否则就断绝接济。玛丽毅然辛苦笔耕,成为自食其力的专业作家。

  文学史上,玛丽的一大贡献就是为亡夫整理编印遗作。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事业。1826年,玛丽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篇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后来 还有一个名叫《永生者》的短篇科幻问世。除此之外,玛丽还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和二十五篇短篇小说。1851年,玛丽去世,安坐于科幻星空上。朋友整理出版 了她的作品,名为《故事集》。

  坦博拉火山喷发到大气层中的火山灰,至少漂浮了两年多,才随着雨雪沉降 到陆地和海洋。火山灰引发的种种异象也逐渐消失。然而,世界已经改变。对于科幻来说,《弗兰肯斯坦》已经写出来了,日后风靡全球的一个小说类型一科幻——巳经在火山的灰炬中诞生了。

  从此开始,科幻接过了坦博拉火山改变世界的接力棒,开始了梦想与现实的双重征程。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无名者之国》:开放视野下的青年想象

    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可溯至晚清,但直到2010年以后才真正吸引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科幻作家飞氘曾用“寂寞的伏兵”来比喻科幻文学,在《三体》的巨大影响之后,这一形象仍...[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是潘多拉魔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详细]

  • 元宇宙与科幻文学

    2021年,随着马克•扎克伯格将公司名字从Facebook改为Meta(取自英文单词Metaverse,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译法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风靡了世界,影响最深刻的领域是互联网...[详细]

  • 光荣与梦想:中国竞技科幻作品精选集

    《光荣与梦想:中国竞技科幻作品精选集》主编:宝树北京燕山出版社2021年9月一这本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某一天,编者在布鲁塞尔的一家旧书店里,邂逅了一套残缺不...[详细]

  • 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部作品秉承了凡尔纳小说的一贯特点,情节离奇曲折,语言风趣幽默,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感受到...[详细]

  • 惊奇•忧思•法自然:论王晋康科幻小说的科技观

    关键词:科幻小说 王晋康 科技观 科幻小说是一种“推演小说”,基于科学规律、社会规律对未来(有时是或然历史)进行假设、推演、论证,由此探索人类的...[详细]

  • 莱姆:他被整个世界所接纳

    莱姆不仅属于波兰,而且属于世界。当我们谈到他的世界性时,往往会列举出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并行销数千万册等数据,事实上除此之外例证还有很多。早年间英语系科...[详细]

  • 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

    试想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做出如下描述: 拿破仑率领六十万法军侵入俄罗斯,俄军且战且退,法军渐渐深入俄罗斯广阔的国土,最近占领了已成为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在...[详细]

  • SF教――论科幻小说对宇宙的描写

    目前中国科幻缺少很多东西,其中有一样从未被人注意和提及,但极其重要。中国科幻缺少宗教感情。首先声明,本人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同时我们深知,科学和宗教水火不相容...[详细]

  • 郭琦:科幻小说中“想象力”与“忧患意识”共存--科幻

    原标题:郭琦:“What-if”——科幻小说中“想象力”与“忧患意识”共存 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曾经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的事物已经逐渐变成了...[详细]

  • 耽美小说的开山鼻祖:森茉莉

    耽美小说的写作者及阅读者,多被称为同人女,这样说来,她是同人女老奶奶了。...[详细]

  • 儒勒·凡尔纳生平简介

    凡尔纳一生勤勉,著作等身,仅是小说就有104部。据不完全统计,凡尔纳的著作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被翻译成了 150余种文字,译本超过4000个,一直位于世界翻译指数前十位。在过去的150年中,数以十亿计的人阅读过凡尔纳的作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凡尔纳的作品还将继续影响这个世界。...[详细]

  • 波兰现实主义小说家:莱蒙特

    弗瓦迪斯瓦夫·莱蒙特(1868—1925)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杰出的波兰现实主义作家,在欧洲和世界文坛有较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农民》和《福地》不仅在波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早已被公认为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名著。1924年“由于他伟大的民族史诗式的作品《农民》”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详细]

  • 英国知名侦探小说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

    安东尼·霍洛维茨(赫洛维兹),蜚声世界的著名侦探小说大师。 安被誉为“少年007之父”。16岁第一次读福尔摩斯,之后成为一位福尔摩斯经典探案小说专家,成为有史以来唯一被柯南·道尔产权会认证的续写福尔摩斯之人。安东尼是一个同时为成人和儿童写作的多产作家。他不只写小说,还是位多产的影视、舞台编剧。...[详细]

  • 世界上最知名的五大侦探推理小说家

    世界上最知名的五大侦探推理小说家...[详细]

  • 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

    1973年,英国科幻作家兼学者布莱恩·奥尔迪斯在科幻史着 作《狂欢亿万年》中,最先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 《弗兰肯斯坦》的出版。这一见解得到了世界诸多科幻理论研究者以及科幻迷的认可。玛丽·雪莱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成为科幻星空上亮起的第一...[详细]

  • 《时光之轮》作者:罗伯特·乔丹

    罗伯特·乔丹(Robert Jordan)是詹姆斯·奥利弗·瑞格尼二世的笔名。他是著名的当代奇幻小说作家,被西方世界盛誉为近代最伟大的、最具影响力的奇幻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时光之轮》自八十年代未出版后便一直长盛不衰,每一部都能销售上百万册,位列《纽约时报》排行榜的前列。...[详细]

  • 《老无所依》作者科马克·麦卡锡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1933— ),美国作家、剧作家。生于美国罗得岛州。一九三七年随家迁至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二年于田纳西大学主修文科。一九五三年,加入美国空军,服役四年...[详细]

  • 现代奇幻之父:乔治·麦克唐纳

    麦克唐纳的写作总体来讲充斥了许多基督训诫,文字相对沉闷,用词按今人的眼光来看,已经颇为“陈旧”。但他确实营造出了一个纯粹的幻想空间,深深影响了同时代和以后的作家。《幻想家》作为他的出道之作,其全名是《幻想家:男人和女人的罗曼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详细]

  • H·P·洛夫克拉夫特与克苏鲁神话

    20世纪20年代,一个崭新的奇幻流派“克苏鲁神话”诞生了,它的开山袓师H·P·洛夫克拉夫特被后世誉为与罗伯特·霍华德并立的绝代双娇。 难能可贵的是,洛夫克拉夫特和霍华德两人之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深情厚谊。...[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