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董德华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董德华,笔名曦志,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人。大学学历。

  曾就职于普兰店区博物馆吴姑城清泉寺风景区文管所,宣传干事,导游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职工大学大连船校(现辽宁涉外旅游管理学校)、辽宁装备制造学院大连联众船舶学院,院委会委员,文宣部部长,校刊编辑部(《船舶风采》、《船·天下》)主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迄今在三十余家报刊发表作品,部分作品在国家及省市等有关正文比赛中获奖。为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普兰店区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散文集《情蕴山水》、作品集《杜鹃花开》、《辽南第一寺清泉寺(与人合作)》近期出版。

  现就职于大连金实教育集团、大连金石技工学校副校长、宣传部长、《未来之星》报主编。

  董德华:永平山上银杏树的故事

  辽南永平山是星台中心医院所在地,山上一颗五百余年的银杏树,俗称白果树、树高三十余米,墨绿色的树冠覆盖了永平山的一隅。知情人言,这棵树在军事地图上,是国际航空标志,现在已被列入大连市级名贵树木重点保护之中。从这棵银杏树的树干上已痊愈的疤痕和依稀可见的弹痕,说明这里经历了诸多的风雨沧桑,它把我们带入历史的回味和遐想,再现了千百年间的场景。

  真武庙与银杏树

  银杏树旁曾经有一座古庙,叫真武庙,俗称“中庙”。真武庙,也称为上帝行祠。庙内主要供奉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和文昌帝君等神像,北极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作为道教所奉祀的护法神,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仰。道经中称他为“真武大帝”。中原地区对真武信仰是在宋朝时期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受到真武信仰的影响修建真武庙,对真武信仰达到鼎盛应在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诏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悟玄上帝”,并在武当山大规模修建庙宇供奉真武大帝,并赦令在全国修建真武庙。由于奉旨修建,真武修建规格较其他庙宇建筑要高一些。

  永平山上的真武庙就在这个时期修建的,据当地老人讲,当时这座庙宇具有相当规模,其香火非常旺盛,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真武庙庙会,南来北往的信士香客,顶礼朝拜、或观光旅游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真武庙旁那棵与庙同龄银杏树也成了赶庙会的人们避雨乘凉的好去处。这棵银杏树下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真武庙的道士上课诵经之余,来此练功习武,拳击格斗声,剑戟棍棒碰击声,和喊杀声,成为永平山的另一处风景。一九五八年,真武庙被毁,后来当时的地方政府投资在庙的旧址上建了一所地区中心医院,并留下了那棵银杏树。

  银杏树里巧藏身

  话说解放前,星台地区匪患猖獗,特别是盘居在复州城与复东镇(城子坦),有一支土匪队伍,大约三四百人,为首的叫顾子元,日本统治时期他认贼作父,充当伪警察、伪军营长、村长。日本投降后,他还贼心不死,与伪复县县长相互勾结,招降纳叛,组织土匪队伍,封为“大队长”,继续与人民为敌。后来被国民党委任为东北先遣军第三师第四团中校团副。是辽南地区土匪中诡计多端老滑头。他们还经常窜入莲山、星台地区偷袭村庄,骚扰百姓,无恶不作,残杀革命干部,给当地农会工作造成重大威胁。当时就有这样一个与星台医院内这棵银杏树相关的故事。

  一九四七年早春的一天,星台地区出奇般的温暖,雾气腾腾。我一农会干部接到区委指示,去星台区里开会,会议内容是关于研究铲除以顾子元为首的地方土匪武装势力,为民除害一事。农会干部从张道村丁家沟出发,刚走到东郭屯就被土匪顾子元手下小股人马发现,一路追撵,还不时地朝天上放枪,叫喊着:“站住,抓活的!”眼看到了永平山的时候,雾气越来越浓,这位农会干部在朦胧中看见前面那棵银杏树,再看后面的土匪枪声越来越近,已经陷入绝境,情急之下我农会干部,急忙地赶到银杏树前,凭着小时候学的爬树功夫,手脚并用,抓紧树干“蹭、蹭”地爬了上去,藏进银杏树冠中。土匪赶到后,人影无踪,穷凶极恶的土匪又气又急,冲进了真武庙内搜了起来,楼上楼下,殿内殿外,前院后院,搜了个遍,毫无结果,气急败坏的土匪出了庙门,就朝银杏树方向的树干上打了一阵乱枪,无功而返。土匪撤离后,过了一会儿,见没有其他情况,这位农会干部从树上跳了下来,拍了拍银杏树,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去参加区里剿匪工作会议了。

  地震与银杏树上钟鸣声

  我清楚记得一九七五年,营口、海城一带大地震那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傍晚,十几岁的我,正欢天喜地地沉浸在渐浓的年味中,我和大人们在家烧豆浆做豆腐时,突然房子“吱吱、嘎嘎”响起来,大有倒塌之感,眼见烧好的豆腐浆溢了满地,不知所措的我和大人们冲出屋内,左右邻居也和我们一样,一片惊呼声,后来听乡民们说是地震。第二天从广播、从报纸、从乡民们那里得知是营口、海城一带发生七点六级地震,损失严重,一段时间内,余震不断,于是不少农家屋内搭起防震木架或屋外搭起防震房,余震波在辽南地区活动频繁,为保护一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那个通讯信息极不发达的年代里,当地政府及时向村民们传递地震预报情况,特安排葡萄沟大队民兵连长姜传维带领专业队民兵排的民兵们,把吴姑城清泉寺钟楼里那口五、六百斤重的大铜钟拿下来。据当时参入拆卸铜钟如今已70岁的老民兵牟延臣回忆说:“拆卸这口大铜钟险些要了一个人的命,她就是当年在咱们这里大连下放户,老安家姑娘叫安娜!”,老牟接着说:“当时我们十几个人先用绳子捆绑好铜钟,用扁担拨,杠子顶,慢慢往下卸,眼看就要拿下来了,只听卡擦一声,铜钟从我们面前滑了下来,紧贴着安娜鼻梁,险些把她扣入钟内,惊呼中大家吓出一身冷汗,落下的铜钟把水泥地面砸出个深窝,大家暗想这是吴姑城清泉寺神佛祈佑安娜和我们大家才有惊无险,躲过了这一劫!至今吴姑城清泉寺钟楼下面那处痕迹,还清晰可见,现在想起来还真有些后怕”。大铜钟取下来后,民兵们用一辆28型拖拉机送到星台中心医院,挂到那棵银杏树上。硕大的铜钟挂在树杈上,竞纹丝不动,结实牢固,让在场的人无不为古树造福为民,传递防震信息,投去敬仰的目光。

  铜钟挂好后,地方政府安排专人专职,日夜看护,轮班守护在银杏树下,一有震情马上报告,敲钟示警,险情到来,钟声鸣震长空,方圆几十里清晰可闻,村民们听到钟声后,迅速离开室内,或躲避危险建筑物,转移到安全地带。一段时间内地震、铜钟、永平山上的银杏树成了人们饭前茶后的热门话题,无不称赞银杏树和清泉寺大铜钟在抗震救灾中立下的特殊功绩。

  银杏树上、鹰鹊共唱和谐歌

  那是二00一年初夏,我到星台中心医院采访时,大老远就看到银杏树上,六对喜鹊登枝,围着一个喜鹊窝叽叽喳喳地叫着,跳跃着,翻飞着。看到这个情景,医院的刘康院长向我讲述发生在银杏树上,一对鸟鹰与喜鹊争巢的故事。五、六年前,一对喜鹊在银杏树上做巢,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到去年,已繁衍五六代,有三十多只喜鹊。去年春,一对鸟鹰飞来,在树上栖息一段时间,到了下蛋季节,树上和睦相处的日子被打破。不知鸟鹰不会做巢还是懒得做巢,或是喜欢上喜鹊窝,经过一番“搏斗”,把一对喜鹊“赶”走,把蛋下在喜鹊窝内就飞走了。喜鹊回来也开始下蛋、抱窝。一个月后,共孵化出十只鹰雏、鹊雏。一对大喜鹊飞来飞去忙活捕捉虫子,喂养两个不同家族的十个儿女。三个月后,长全羽毛的小鸟鹰、小喜鹊在老喜鹊带领下开始练飞,这时候,小鸟鹰的父母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与孩子亲热几天,把会飞的小鸟鹰领走了,再没回来。老喜鹊看到这个情景,无奈地在树上叫了好几天。是那么的凄凉。

  银杏树赐福佑民安

  永平山附近的老人,大多数都能讲出山上银杏树的一二故事。还有人说这颗银杏树的树干下面都钉满了铧铁,目的是阻止想割此树打歪主意的人,从而使这棵古树保护至今。每逢干旱年月,当地政府会安排林业部门拉水及时浇灌,保持足够水分,让古树健康生长。

  永平山周边的村民或银杏树旁星台中心医院住院部的患者,会经常来到这颗银杏树下,静静地呼吸古树中散发出诱人的野香。站在峰巅环顾四周,村庄里袅袅的炊烟,田野里农人辛勤劳作地繁忙,街市上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四中学莘莘学子地朗朗读书声,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张星台镇版的清明上河图。看到这一切,很多人会说,来到这里,什么烦心事,闹心事便消释了。

  一些陌生人或上了年纪的老人看病就医,来到此地,若找不到中心医院,问起当地人一定会告诉,你就朝着那棵银杏树的方向走,到了就是。

  这棵数百年的银杏树给人们留下得不仅仅是地域标志,更是给人们留下一片绿荫、一道风景,更是沧桑岁月中的一份难忘的回忆。而今这棵银杏树依旧枝繁叶茂,以一种压倒群芳,囊括四海、气吞山河之势,屹立在永平山上。

  永平山上的银杏树,一个不老的传奇故事。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幽默武侠大师,搞笑小说圣手

    李凉的出现,使由金庸、梁羽生、古龙创的武侠模式被打破,这匹野性不羁的黑马,一反血腥江湖的格局,开创了一个嘻笑怒骂、妙趣横生由奇神、狂侠、神偷、酒狂等英侠少年构成的新江湖,这些少年人,一个个清纯脱俗,古怪精灵,或分怀绝技(丁小勾);或聪明绝顶(杨小邪)...[详细]

  • 周敏

      周敏 Zhou Min (1973.7— )女,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1996年调入东方少年杂志社,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201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详细]

  • 傅爱毛

    傅爱毛,出生于新密市的女作家。她从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已近200万字。   小说《嫁死》,以奇异的构思、平实而冷峻的笔调完成了围绕死亡展开的叙事,引起全国文学界、影视界...[详细]

  • 东北作家群及小说代表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一段创作经历,有些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开始文学活动。他们怀着对于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详细]

  • 老舍创作历程简述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 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 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详细]

  •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详细]

  • 李印功

    李印功,男,1953年生,富平县人,现居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出版长篇...[详细]

  • 网络文学十年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5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 此间的少年江南着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详细]

  • 王鸿达

    王鸿达 (1961—)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伊春市汤旺河区克林学校教师,大庆市萨尔图区公安分局民警,萨尔图区文化馆创作员,大庆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创作员,文学创...[详细]

  • 冯延飞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