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杨志军《伏藏》

发布时间:2020-11-15 来源于:网络 作者: 网络 点击数:

  《伏藏》内容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边巴被杀,引出一个古老神秘的暗杀组织,中国藏学研究会藏学家香波王子,从北京逃亡到拉萨,从雍和宫追踪到布达拉宫,用仓央嘉措情歌,在西藏历史和藏地人心的隐秘深处,破译西藏最大悬疑,发掘救世的密钥。

  《伏藏》:是百万畅销书作家杨志军继《藏獒》系列之后,第一部呕心沥血之作。这是拨开历史迷雾,透视刀光血影,超越爱恨情仇的掘藏故事;这是破译达赖情歌、宗教隐痛、藏地精神的慧智故事;这是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边巴被杀,引出古老神秘的暗杀组织,和利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遗言”爆炸布达拉宫、摧毁藏传佛教、动摇高原信仰的跨国大阴谋。中国藏学研究会藏学家香波王子,从北京逃亡到拉萨,从雍和宫追踪到布达拉宫,用仓央嘉措情歌,在西藏历史和藏地人心的隐秘深处,破译西藏最大悬疑,发掘救世的密钥……

  这是一部以《达芬奇密码》的悬疑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和西藏文化和藏教精神的巨著。作家身为佛教信徒,对西藏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所以,作品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丰富的西藏小说。作家是中国最畅销作家之一,其《藏獒》系列已销售百余万册,所以,《伏藏》也是最好看的西藏小说。

  简而言之:绝对悬疑的故事,绝对丰富的历史,绝对真实的西藏,绝对神圣的信仰。

  伏藏是一种宗教活动,多发生在苯教和藏传佛教。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为了使信仰得以延续,会将经典和圣物藏匿起来,供日后重新挖掘。伏藏根据类型,分为“地伏藏”和“意伏藏”。“地伏藏”是把经藏和圣物埋藏在山洞、湖泊、佛像等处,“意伏藏”是把经典埋藏在人的意识里。伏藏和掘藏的过程历来充满了神秘和传奇,是藏传佛教传承历史和精神的重要方式。简单地说,伏藏就是被埋藏起来有待发掘的信仰。

  《伏藏》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遗言为悬疑目标,用仓央嘉措情歌为破译密码,完整地呈现出仓央嘉措可歌可泣的一生。同时以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和追寻信仰的历程作为主要情节,以西藏的历史、西藏的文化和西藏的精神为大背景,试图表达这样一种信念:在这个是世界上,能够撼动人的力量一定是友善与高尚,是爱。信仰的表现最不掺假的方式就是爱。

  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的藏南门隅地区,父母是农民,在童年时即被选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1697年10月25日,仓央嘉措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在此之前,仓央嘉措生活在民间,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但此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悱恻的“情歌”。1708年,24岁的仓央嘉措遭受政敌迫害,被废除达赖称号后,押送北京,途中失踪,不知去向。他的归宿便成了一个永远的谜,或说病逝于青海湖,或说被政敌拉奘汗秘密杀害,或说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禅坐而终,或说脱困后云游各地,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内蒙阿拉善。仓央嘉措因为他的情歌,成了西藏历史上最富诗意的人物。

  仓央嘉措是一个悲壮的胜利者,他付出了达赖喇嘛的地位和权力,付出了生命,却用爱情与情歌,把灵魂推向了辉煌与永恒;用惨烈的命运,让整个西藏为他疼痛。忧伤的西藏为了一个活佛的爱情悲剧而愈加忧伤。可以说,由于仓央嘉措的存在,整个藏传佛教变得温情脉脉,人民不是原谅了他,而是放逸了他,激赏了他。西藏的信仰因此而深广,狞厉的神像背后,严格的戒律之下,不可遏止的,是巨大的爱情温暖。有了仓央嘉措,西藏每天都是情人节。

  与此同时,仓央嘉措用情爱的眼泪,撕裂了理想与现实决然冲撞的严酷,撕裂了历史与宗教的刻板。宗教流泪了,是悲泪,也是喜泪。他用自己的血肉填平了凡圣之间的沟壑,让宗教与世俗一马平川;用无所畏惧的生命激情尝试了生佛平等的至高境界,实现了佛性与爱情的水乳交融。他给古老而严谨的格鲁派注入了人性的血液,格鲁派顿时显得飞扬灵动,山高水长。这个包容而宽松的宗教,那些浪漫而朴素的教民,温暖了仓央嘉措及其情歌,弥合了西藏的裂隙——尽管历史上各个教派之间为着理念、权力、教民、属地迸发着残酷的争斗之光,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拥戴并沐浴着仓央嘉措这颗爱情的太阳。

  仓央嘉措看透了世事,几度想游离于权力的争夺之外,却总是身不由己。“山雨欲来风满楼”正是历史和内心的真实写照,政教权力的争夺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不仅仅是佛教内部各大派系的明争暗斗,西藏外围以新疆蒙古准噶尔部和西藏蒙古和硕特部为代表的两大军事力量也开始蠢蠢欲动,并向朝廷上书参劾了摄政王桑结和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康熙皇帝明智地采取了调和,尽可能维持边疆的稳定。然而,战争终究还是爆发了。

  政教合一的权力体制,是战争的目的也是战争的诱因。书中,无论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和作者本人都在表达这样的认知。作者把对佛教作为信仰该何去何从的理解和展望,通过古茹邱泽喇嘛对“七度母之门”的修炼,精炼成了七个哲学问题和宗教问题,并在布达拉宫峰座大活佛的竞任考试中阐释开来,最后通过掘藏的证悟,给予了践行的希望。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这便是24岁的仓央嘉措的禅悟。“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完全做到了

  书中,主人公香波王子通过破译仓央嘉措情歌、宗教隐痛、藏地精神,在理想主义的支配下,一次比一次艰难地走向了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险途。他个是充满缺点的英雄,勇敢地拨开历史迷雾,透视刀光血影,超越爱恨情仇,从世俗生活走向精神高端,又从精神高端回归平凡简单,完成了每一个寻找灵魂的人,都应该经过的历程。

  仓央嘉措的情歌,是掘藏过程中从一而终的线索。情歌表达的是爱情的忠贞、欢乐和哀怨。高兴是情歌,悲伤也是情歌,失望、无奈、惊讶、不解、懊恼等等说不清的复杂感觉还是仓央嘉措情歌。娱乐、艺术、宗教、爱情、生命、信仰,没有谁比仓央嘉措更懂得它们内在的联系。以仓央嘉措的转世自居的主人公——藏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香波王子,用自己的吟唱和解读复活了情歌,让仓央嘉措的情爱与生死的故事变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和生活的影子,更让艰辛的掘藏过程充满了动人、感人的情怀。正是仓央嘉措和他的情歌牵引读者去追逐主人公香波王子的脚步,去开始一次陌生且神秘的信仰之旅。

  掘藏之路,就是一次发掘信仰之旅。从北京雍和宫——甘肃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拉萨哲蚌寺——大昭寺——布达拉宫,《伏藏》以空间转移为横向,以仓央嘉措的情歌创作先后为纵向坐标,着力描写现代人的精神现状和困境,以及希望所在。现代人香波王子和历史人物仓央嘉措就像一个人的今天和昨天,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信仰付出的生命代价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

  佛教只有尊重人性和人的本能,才有可能扎根人间。这也是为什么藏传佛教会产生仓央嘉措和他的情歌的真正根源。仓央嘉措代表爱情,爱情也是极境,是世俗界的理想目标。无爱是最可怕的,有恨是最痛苦的,一个有爱无恨的世界是宗教的,更是世俗的。仓央嘉措,以西藏和喜马拉雅山为情人,他是藏传佛教的爱神。《伏藏》试图告诉人们:爱情,是人世间最后的伏藏。

  人可以没有宗教,但不能没有信仰。信仰首先关注的是人类精神的纯洁与高尚,是虔诚的自我奉献而不是可耻的损人利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清贫、节制、利他、救度、和谐等而不是相反。

  有评论说:“阅读《伏藏》的惊喜在于:中央民族大学一个藏学家突然被害,我们最初关心的是凶手是谁、背后隐藏着什么惊天大阴谋。一旦发现破案的关键是西藏几百年前的传说,是被宗教放逐被民众爱戴的六世达赖喇嘛的坎坷命运和深广情怀时,我们便开始关心西藏的历史命运和西藏的精神了。读到布达拉宫‘引爆’,仓央嘉措遗言水落石出,也许我们得到的远非故事大结局和大揭晓,而是一次醍醐灌顶般的觉悟和升华。简而言之:阅读悬疑,读懂西藏,得到洗礼。”

  爱是《伏藏》耀眼的明珠,颗颗圆润晶莹,清澈剔透,于死亡花朵的血色中美丽烂漫,仓央嘉措的情人舍身赴死的慷慨,是信仰最高的献祭,亦是无怨无悔的生命情歌。在莲花盛放的大信仰面前,一切附着于宗教形式的阴谋与追杀、卑劣与残忍、权力与政治、血腥与混沌,都显露出丑恶而无力的真相。

  那隐秘的藏地人心,那遥远的西藏时世,那跨国暗杀的惊涛骇浪,那开启七度母之门的最终悬想,都系于香波王子颈上的鹦哥头金钥匙,那是绝不动摇的家族传承,那是仓央嘉措至高无上的郑重授记,那是人类爱之门的密钥。当香波王子的鹦哥头金钥匙对准玛吉阿米的机密传人、现实中香波王子的情人梅萨左臂上的孔雀尾毛时,历史的真相轰然洞开,仓央嘉措情歌的真相轰然洞开,而伏藏“七度母之门”被开启的真相也轰然洞开。

  随着布达拉宫的爆炸真相被层层揭开,“七度母之门”的佛法渐渐清晰,世界佛教的第七次集结突然来临,书中各个人物才以自己的归宿显示了走向彼岸的多种可能:

  古茹邱泽喇嘛宁肯放弃布达拉宫峰座大活佛的职位,也要去家乡做一个引导牧民走向未来的乡长;香波王子以“掘藏大师”的身份回归平淡,以爱的冲动去探望雪山脚下八十多岁的阿妈;警察王岩和碧秀也都冲破严酷的内心禁锢,走向了爱与情的人性之路。他们就像仓央嘉措那样,实现了终极目标与世俗生活的统一、现实姿态与理想境界的统一、崇高与平凡的统一、人性与佛性的统一、信仰追求与道德标准的统一。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百炼成钢》艾芜工业题材长篇小说

    五六十年代,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中,《百炼成钢》堪称优秀之作。它以建国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表现炼钢又炼人这一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作品的中心线索是平炉车间九号炉三位炉长在快速炼钢竞赛中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冲突,同时穿插厂领导干部之间思想作风的冲突,青年工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之间的敌我矛盾。...[详细]

  • 沙汀《淘金记》

    《淘金记》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详细]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描写太行山区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描写阎锡山统治下山西政 局的动荡,以及对于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详细]

  •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详细]

  • 茅盾《蚀》三部曲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详细]

  • 柳青《种谷记》

    柳青(1916—1978)的《种谷记》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长篇。这部作品反映的题材十分平凡,情节也比较简单。全书以王家沟组织集体种谷的事件为线索,展示了解放区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详细]

  • 王松《双驴记》

     小说不是简单地让一个人和一头驴对称着往前走,以获得象征和寓言的效果,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他们俩像一条绳索的两个分支,纽结着向前推进,谁也无法停下来。故事的张力就出来了。没有天花乱坠也没有匪夷所思,甚至故事推进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和陈旧,但它在执拗的推进中毫不懈怠,反而获得了单纯的力量。故事越走越远,故事的阴影就越来越大,而这越来越大的阴影,正是小说孜孜以求的,超越故事之外的意蕴,也是故事和小说的目的。...[详细]

  • 周立波《暴风骤雨》

      土地改革,作为解放区农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成了当时一些中、长篇小说共同的题材。这类作品中,除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 外,要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最为突出。《暴风骤雨》的写作时间与《太阳照...[详细]

  • 蒋子龙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的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围绕解净与刘思佳、叶芳、何顺之间的工作、爱情、友谊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心,展开矛盾冲突,表现了年轻一代在经历了10年内乱之后的新觉醒。...[详细]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一九四六年《五四指示》发表后处于初期阶段的华北农村的土改斗争。小说原计划写三个部分:第一是斗争,第二是分地,第 三是参军。现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分。但就已成的部分看,结构有头有尾,人物生动活泼,主题清晰明确,反映出了农村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已经 是一部独立完整的长篇。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并且展现 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