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侦探推理

【转载】从柯南道尔到克里斯蒂(2)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对于侦探小说中存在的两个过程,一个是案件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一个是从侦探进行推理到得出结论的过程,作者多进行倒叙处理,即作者一般先陈述案件的结果,由侦探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推理,找出元凶,最后再由他解释推理过程。这种固定的结构的特殊用意在于颠倒了案件推理过程中因与果的顺序,将推理过程最后推出,目的就是打乱读者的理解模式,获取最大的主导控制空间。可以说侦探小说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促使读者进行猜谜游戏。对于谜面文本的了解和读者的知识结构都是破解谜语的关键,但各个作者在文本中的侧重点不同,对读者在理解认识过程中的主动性所给予的空间也大有差异。有的对于读者已有知识与经验外的信息不是按部就班的如实罗列,而是利用读者的知识“空位”,使读者没有多少余地进行自己的假想,与文本的印证过程也就降低到最低点;有的则尽量把所有信息都像读者进行交待,使读者有更多机会进行自己的判断,和侦探一较高低。
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短篇小说来看,他始终遵循同一模式:委托人来访说明自己的难题,福尔摩斯根据情况作出推理和判断,问题解决之后,再由福尔摩斯向次要人物和读者解释其推理过程。在人物塑造上,柯南道尔刻意树立福尔摩斯的绝对权威,目的就是要压制读者理解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臆测的积极性。往往在一开始作者就会展现福尔摩斯的天才判断,例如从来访者的衣着、面貌上看出其来历等,读过《血字的研究》的读者一定还记得,福尔摩斯一见华生就指出“您到过阿富汗”,让华生和读者都惊讶不已。这种先声夺人的权威架势使得读者或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或者因为华生对情况所作的描述过于粗略等原因而只能静等福尔摩斯的高见。故事的讲述者(一般都是华生)以及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言谈举止都被用来烘托福尔摩斯的正确权威。例如在《波西米亚丑闻》中,华生推论说,委托人收到的书信上的水印【应该指福尔摩斯收到的委托人的预约信吧――ellry】是“制造商的名字”,福尔摩斯根据自己超常的专业知识,则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多数情况下,甚至伦敦警察厅的专业侦探在福尔摩斯面前也显得滑稽无能。例如在《血字的研究》中,对于如何理解罪犯在墙上留下的“rache”的字样,福尔摩斯驳斥了官方侦探莱斯特雷德【通译为“雷斯垂德”――ellry】的论点,以可信的推理指出这是一个德文单词,意为“复仇”。有时福尔摩斯甚至对于自己的结论并未提供解释,但相关人员却完全没有异议。这一切都是作者有意为福尔摩斯营造的一种神圣地权威的气氛。
福尔摩斯的世界中,读者的理解过程更多是遵循自下而上原则,绝对相信作者或侦探的权威,读者要作的更多是读解文字本身的含义,了解情况发展,接受福尔摩斯的结论。文本本身给读者提供的想象空间也不多,多数要借住于福尔摩斯的解释,读者自己很难建立任何事先的假想。以理性为依据的福尔摩斯的观察永远是正确的,读者只是一个被动的感受者,他看到的是所谓科学的、冷静客观的演绎法。这是一个封闭的自成一体的系统,从而避免了任何怀疑。他的推断被认为和事实真相完全一致,读者在他的影响下难以获得发挥自己推断能力的自由空间。柯南道尔所期望的读者正如列奥纳多・赛亚赛亚在《关键词》中所说的:
“……(侦探小说)好的读者是这样:他不把自己置于调查者的对面,他不打算提前解决问题,他不想猜答案……他知道,答案总是存在的,在书的最后章节;他还知道,自己的消遣只取决于一种条件――让大脑绝对休息,信赖调查者。”
下面以《血字的研究》为例,来看看柯南道尔是怎样在树立福尔摩斯权威的同时使读者完全信赖其判断。小说一开始,委托人尚未出现,福尔摩斯就以对送信人身份和委托信水印的判断【委托信应该是《波西米亚丑闻》中的――ellry】使华生“大为惊讶”,而且“更加钦佩了”。而在血案的现场调查中,华生的描述只能让读者看到一部专业侦探机器的运转,却不能提供任何实际线索:
他在人行道上走来走去,茫然的注视着地面,一会儿又凝视天空和对面的房子以及墙头上的木栅。他这样仔细的查看以后,就慢慢地走上小径,或者应该说,他是从路边的草地上走过去的,目不转睛的观察着小径的地面。他有两次停下脚步,有一次我看见他还露出笑容,并且听到他满意的欢呼了一声。
不管是否需要专业知识才能发现蛛丝马迹,柯南道尔在这里根本没有给读者任何进行推断地机会,在有意隐瞒侦探的发现的同时,柯南道尔还不失时机的利用华生的想法再次提醒读者:
然而至今我还没有忘记,那次他如何出色的证明了他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相信他定能看出许多我所瞧不见的东西。
对福尔摩斯超群能力的烘托于对破案线索的隐瞒在柯南道尔的作品中十分常见而且相互映衬,其目的是明显的:使得读者除了等待福尔摩斯的结论和解释之外,别无选择。因此在柯南道尔的作品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认知关系呈现出以作者意图为主的特点:作者在创作福尔摩斯系列作品的同时,通过各种写作技巧(如树立权威侦探形象,保留重要线索,短篇叙述结构等)来把握和控制读者的理解认知过程和进度;而读者在对文本的读解过程中,则主要通过自下而上法,辅之以自上而下法来领会、承认和接受作者的意图。
在柯南道尔的阿小说中,这种过程体现为:对权威的绝对信赖和崇拜可以说贯通始终,读者的预先假想近乎于零,读解过程中感受的好奇大于悬念。因此柯南道尔最受推崇的福尔摩斯系列绝大多数是短篇小说,原因并非如伯纳德・本斯托克所说的完全出于方便杂志连载的经济原因,事实上,这种短小精悍的结构更利于保持读者的吸引力,不会因为篇幅过长而使读者失去好奇心或产生被牵着鼻子走的厌倦感。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50年代公安题材电影创作回顾

    50年代公安题材电影创作回顾 影片个案艺术分析 7例 孟犁野 80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社会在大 踏步前进中产生的剧烈震颤 ,刑事犯罪案件的有增无 已 ,公安战线上英模人物的大量涌现 ,以及以寻求心理...[详细]

  • 将阴谋玩转极致的犯罪小说《死前之吻》

    《死前之吻》讲的是一个青年,为了获得金钱和地位,玩弄阴谋,将女人戏于鼓掌之间。最后,阴谋终于败露,即将获得的一切,也随之烟消云散。说实话,初次看见介绍,我是不太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是以侦探为主角的侦探小说,而非从犯罪者的角度叙述的犯罪小说。但这么点偏见,也很快消失。...[详细]

  • 周浩晖“罗飞系列”全评(全文完)

    周浩晖“罗飞系列”全评 文/水镜 看侦探小说也有几年了,但是之前一直都是看欧美或者日本的作品。国内作家的只看过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也许是国内侦...[详细]

  • 历史最牛的推理作家排行榜TOP10

    推理小说的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无数个谋杀案在这里发生,无数个倒霉蛋在这里被谋杀,无数个作家在这里竞争……不夸张的说,推理小说界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文学圈,但是仍然有很多作家希望挤进这个领域掘一桶金、分一...[详细]

  • 十本欧美代表性推理小说

    咳咳...本鼠也来俗套一回- -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十本在我看来极富代表性的小说,换作他人,可能也只是感觉平平吧- - 1.《十日惊奇》(新星出版社) 简评:十天如地狱般的惊奇,包含十个黑暗的拼图,拼凑出来令人绝望的真相。包...[详细]

  • 日本推理小说三杰

    推理小说与侦探小说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犯罪的社会背景不同。在江户川乱步时代,推理小说揭示的犯罪动机不外于争夺遗产、因情怨恨、复仇雪恨,基本上与欧美侦探小说相似。但到了松本清张时代,他把小说的背景放置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日本政界、财界乃到官场的黑幕都得到了生动表现;对犯罪的剖析,也触及到人性的高度。在这方面。松本清张与60年代崛起的森村诚一是杰出的代表。...[详细]

  • 雷克斯·斯托特《矛头蛇》

    《矛头蛇》是隶属于尼禄・沃尔夫系列的作品,尼禄・沃尔夫又是隶属于雷克斯・斯托特的人物。提到雷克斯·斯托特,我就不得不顺带提提封面上的作者介绍。只摘录其中两条:他是史上智商最高的作家;和埃勒里•奎因并称为美国侦探小说黄金时代最高成就者。这两条可真了不得!于是,我很期待地翻开第一页。...[详细]

  • 评雷米心理罪系列之《暗河》(泄底):暗河浮世,魑

    心理罪系列之《暗河》   作者:雷米   豆瓣:8.3★★★★★ 评:★★★★★ 就好像那个深埋于地下的世界突然翻转,从此黑白颠倒,魑魅魍魉招摇过市。 早就想为国产推理作品写一点书评,有这个念头是在...[详细]

  • 日本推理小说三女杰

    据《朝日新闻》报道:一批女推理小说家成就卓著,给日本推理小说界带来了盛誉。仁木悦子、夏树静子与山村美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详细]

  • 十部侦探小说推荐列表

    十部侦探小说推荐列表 上海聚会提到让我列一份侦探小说推荐列表,并且限定十部。从实际角度看,列出一份百大列表读者不大容易操作,毕竟大家时间有限。但是另一方面,10部作品也许不少读者会发现有八、九部都已经读过了,或...[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