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经典科幻

《小蘑菇》:用新表达方式写就的传统科幻--科幻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于: 来源:“星云科幻评论”微信公众号 | 看星星的猫  2020 作者: 点击数:
《小蘑菇》原本是刊载于晋江文学网的网文,作者一十四洲,近期出版了实体书。

《小蘑菇》的故事发生在废土背景的地球,在那个世界里,成为异种生物可以通过吞噬其它生物的基因完成同化。人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哪怕身体上被异种留下针尖大小的伤口,其基因都会被污染,进而污染其它人类。

主角安折是一个异种,但他是一棵没有危害的小蘑菇,只想在深渊里打滚。可有一次,突然到访的人类取走了安折孢子,令他的生命变得不完整。孕育孢子是小蘑菇的本能,为了找回自己的孢子,他通过吞噬附近的人类死者基因,变成了人类的样子,混进了人类的城市。

最初收到为《小蘑菇》写书评的请求时,我是拒绝的,因为《星云科幻评论》之前已经刊载了安迪斯晨风老师一篇十分详尽的评测。然而最后我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因为在我看来,《小蘑菇》代表了现代科幻应当有的一种状态,一种用当代人的语言写就的传统科幻。基于以上种种,我会跳出设定、人物、情节的框框,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这部作品。

如果只看故事梗概,《小蘑菇》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科幻故事。人类与异种之间的矛盾,人类在末世下的生存状态,个体为了种族的牺牲,何谓人性的考验,以及架空世界观之下的爱情故事,都是科幻作品经常涉及的主题。但《小蘑菇》给读者带来的体验,却是与那些传统科幻故事不同的。

那么《小蘑菇》究竟“不同”在哪里,“新”在哪里呢?下面我将通过两对“关系”,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过去,特别是科幻的“黄金时代”,世界在人类面前展现出了全新的样貌。相对论、量子力学、核能、计算机,在为人类展现出多彩未来的同时,也将一个概念植入了人们的意识中,那就是“未知”。加之受当时民众受教育水平、信息传播渠道等因素的限制,这种“未知”显得尤为突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科幻作品更多集中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通过想象力展现出更为多彩的未来和宇宙的面貌。

然而现在不同了。科学层面,深奥的理论在普通民众面前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各类技术的爆炸让人们不是没得选,而是选择太多无所适从。政治层面,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崛起,西方世界所表现出的林林总总,逐渐打破了“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论,将一种新的不同于西方的新的价值观摆在了人们面前。那么当今世界主题词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迷茫”。这是一种面对众多选择的迷茫,是一种有路可走却不知该去往何方的迷茫。

回到《小蘑菇》这部作品。尽管也采用了传统的、逐步揭示世界观的写法,但作品的核心元素从一开始就摆在了读者面前。异种对人类基因的污染、审判官法则、玫瑰花宣言,作者并没有让角色去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则,而是一开始就把选项摆在了他们面前——想走哪条路,看你自己。

这种“选择”更是集中地体现在了主角安折身上,他可以选择不潜入人类的城市,可以选择不帮助陆沨,可以在取回孢子后默默离开,甚至最后世界异变,他作为惰性个体也可以选择静静等待死亡。这种境遇与很多传统科幻中角色比逼入绝境、没得选的情况不同,也使得安折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发自内心,充盈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个体与集体,是科幻作品非常喜欢讨论的主题,因为科幻的设定能够将现实情况更加放大化与极端化,从而使得个体与集体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不得不说,在绝大部分此类作品中,集体主义是遭到批判的,经常被形容为“铁幕”,而个体追求自由则是永恒的主题。特别是近些年来,LGBT等少数人群体成了雨果奖等奖项的热门题材,也在某种意义上进一步映射出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

回到科幻作品上,有没有既不同于个体自由,又有别于集体主义的第三种选项呢?我认为是有的,那就是“实现了个体价值的集体主义”,一种非二元论的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在《小蘑菇》的两位主角身上,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陆沨为了人类杀人无数,依旧意志坚定,“每个人都会死,但人类会活下来”“我不需要别人审判,我会自己审判自己”;但面对安折这个“异种”,他却动了私心,放过了他。安折一心追求个体的自由,无论是去往人类城市寻找孢子,还是之后的离去,都是在向着自由的方向前进;然而在故事的最后,他却为了人类,甚至为了整个星球的生物,毅然跳入辛普森笼。

刘慈欣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的人类只剩下自己和一个女人,为了人类的延续,他会选择吃了那个女人。这是大刘那一代人面对“电车悖论”这个永恒的难题,给出的一种解答。新一代人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也许我们拼命捍卫的,只是吃与不吃的选项。

贾樟柯说过:“当你不停地吸取理论,成为一个具有当代精神的人的时候,你基本上才能够保证你的电影是属于当代的。”这则理论同样适用于科幻创作。当代人写就的科幻应当是什么样子,《小蘑菇》给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希望在今后,能够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答案。

(本文转载时有删节)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科幻,热的是这个词还是这件事

    科幻是眼下横跨文学、电影、舞台、网络剧、游戏的热词:根据刘慈欣的科幻童话《烧火工》改编的同名VR作品集聚了大量人气,而由韩松长篇科幻小说《红色海洋》改编的动画电影也已进入制作阶段,与此同时,《三体》舞台剧成功上演,近日启动的首届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宣布推出包括“最佳网络大电影奖”在内的10个奖项。...[详细]

  • 弗诺·文奇《真名实姓》

    1981年,中篇小说《真名实姓》(True Names)让弗诺·文奇一举成名。这篇小说描述了电脑骇客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与企图控制世界的人工智能“邮件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详细]

  • 弗诺·文奇《彩虹尽头》

    四次雨果奖得主弗诺·文奇曾在他的畅销名作《深渊上的火》和《天渊》中带领读者们进入了无限的宇宙和遥远的未来。2006年,他又推出了与前不同,但是却有同样激动人心,光怪陆离的背景设置的科幻小说《彩虹尽头》(原名Rainbows End——常被误认为是“Rainbow's End”,但实际上缺失的撇号是作者有意为之)。...[详细]

  • 经典科幻小说推荐:《三界》弗诺·文奇

    《三界》系列包含《天渊》《深渊上的火》《天空的孩子》,是美国作家弗诺·文奇创作的系列科幻小说。弗诺·文奇的三界系列小说创造了一个按文明层次分为三界的豆荚状宇宙,按照本书系的理论,宇宙是由爬行界、飞跃界、超限界三个不同的界域组成,每个界域均有其不同的物理法则。他的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经得起推敲。作者的想象力以及对于细节的把握、超强的预见力都令人叹服。...[详细]

  • 菲利普·迪克《城堡里的男人》,又名《高堡奇

    《城堡里的男人》写于1962年,并于1963年获得雨果奖。作品描写了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罗斯福被暗杀而战败后,被轴心国征服和奴役的美国60年代所发生的一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被一本叫做《蝗虫》的禁书和一些人际...[详细]

  • 《中国轨道号》:必跨越浩瀚星空,无远弗届--科

    原标题:未来的中国轨道,必跨越浩瀚星空,无远弗届2020年3月,我收到吴岩老师的小说书稿《中国轨道号》,有幸先睹为快。当看到“中国轨道号”这几个字,久远得几乎忘却又从未遗失的场景瞬间激活——那是199...[详细]

  • 奥森·斯科特·卡德《死者代言人》

      作为《安德的游戏》的续集,《死者代言人》的时代背景被放在安德击败虫族3000年以后。因为一直浪迹宇宙,安德依然活着,只是处境很不妙——他已经由战胜外星入侵者的英雄沦为屠杀外星智慧生物的魔鬼,安德只得...[详细]

  •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群星,我的归宿》

    小说中,贝斯特将大仲马的复仇戏剧搬到了太空,这部作品可谓是贝斯特想象力的又一次爆发,他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人人都可进行瞬间转移的未来世界,呈现了一个被遗弃的人在特定环境中艰苦而又疯狂的复仇之路。2004年,中国内地也发行过《群星,我的归宿》中文版单行本。...[详细]

  • 金·斯坦利·鲁宾逊《冰柱之谜》

    《冰柱之谜》是美国作家金·斯坦利·鲁宾逊所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属环保科幻小说,是作者多年来一直倾心关注的题材。冰柱之谜的出现将会成为以后书写金.斯坦利.罗宾逊传记的重要一段。在这里,他展现出了足以进入科幻小说殿堂的全部才华。小说写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到23世纪出现了世界性的灾变,引起社会和人性的扭曲,警示人们应该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作者是文学博士,其目的是利用幻想的形式,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本书获1985年科幻新人奖。...[详细]

  •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被毁灭的人》

     这部经典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关于警匪较量的小说。贝斯特还在其中加入心灵感应的设定,于是小说中智慧的较量便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这也是贝斯特写得最酣畅淋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