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伯佐尔格·阿拉维的代表作《她的眼睛》

发布时间:2016-06-16 来源于:网络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伯佐尔格·阿拉维的代表作《她的眼睛》,通过出身没落仕宦之家的贵族小姐法兰吉斯执着地追求革命画家马康的爱情故事,写出了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地下活动的革命者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斗争精神,和他们 全心全意为工作着恩,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写出了女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个人幸福的大胆追求,对革命者的同情和支持,以及由于旧世界观作祟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写出了礼萨王反动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极端腐朽和堕落。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塑造地下工作者英雄形象的作品得以问世,这在独裁者统治下的伊朗是难能可贵的。更可喜的是,这部思想内容健康的作品,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作者对女主人公法兰吉斯的性格和思想特征把握得十分准确,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位大家闺秀,从小养尊处优,出落得如花似玉,在纨绔子弟和公子哥儿们的心目中自然是备受崇拜的“维纳斯”。当她对吃喝玩乐,谈情说爱的庸俗生活感到厌倦时,便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甚至对求爱者报以折磨的手段,这是完全可能的。在她精神空虚、百无聊赖的情况下,结识了带病坚持工作的革命青年胡达达德,很容易为对方忘我的斗争精神所感动,并且产生自惭形秽的自卑感。她当时的思想状态,确实是“一个驱体,两颗心灵”,有同情和支持革命的一面,又有留恋过去,贪图享乐的一面。她“受到两种对立的力量的制约”,还不能够坚决地“一边倒”。法兰吉斯这种摇摆不定、动摇犹豫的思想特征,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对革命画家的爱情追求上。从巴黎回国之后,法兰吉斯真心实意地爱上了马康。马康是“近百年来伊朗最伟大的画家”,他的画作富于民族特色,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使她为之倾倒,马康还是伊朗地下革命组织的领导人,他大公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她的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而当马康对她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勇敢、沉着表示赞赏,并产生爱慕之心时,法兰吉斯却又动摇退缩了。经过彻夜不眠的激烈思想斗争,她觉得“自己配不上画家”,“不能与他并肩战斗”,因为“那样会一辈子活受罪”。既然如此,就应该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可是,她又舍不得离开马康,依然主动地接近马康。后来,马康被捕,严刑之下拒不招供,很可能被处以极刑。这时,心急如焚的法兰吉斯草率从事,为搭救马康,竟然违心地答应她的小叔、警察局长阿拉姆的求婚。这种极端错误的决定,无疑是她年轻幼稚的表现,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没有下定决心与旧世界观一刀两断,老是动摇犹豫酿成的恶果。作品还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艺术手法。小说开头写当局出面为去世的马康举办画展,其中画家在流放期间创作的最后一幅油画《她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由此引出一个神秘的女人。观众议论纷纷:这幅画画的是谁?

  她是怎样一个女人?现在是否还活着?她与画家是什么关系?她与画家被捕、流放和去世有无瓜葛?被流放外地的画家为什么要创作这幅画?他的动机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全是悬案,因而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以下的故事情节便是围绕这个神秘女人逐步展开,如“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将笼罩在读者心头的疑团一一消释。读完全书,似乎仍需对《她的眼睛》这幅画的内涵做进一步的思考,正所谓“言止而意不尽”,余味无穷,小说采取作者和女主人公对话的形式,主要让法兰吉斯用第一人称“我”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往事,娓娓动听,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作品中运用“多副笔墨”,将叙事、议论和抒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熔为一炉,使读者在把握故事脉络的同时,体味女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了解她对人对己对事的看法,从中领悟作者的创作旨趣,进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内容简介:

  没落仕宦人家出身的法兰吉斯,聪明伶俐,美貌非凡,是独生女儿,父母爱之如掌上明珠。她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孤傲,虚荣心极强。

  师范学校毕业后,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终日以绘画消遣解闷。听父亲说起画家马康,技艺精堪,便去拜师求学,不料遭到画家的冷遇。一气之下,她决定自费赴欧留学,专攻美术。在巴黎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进修的,多是法国的纨绔子弟和其他国家的公子哥儿,他们见从伊朗来的这位小姐体态轻盈、绰约多姿,便格外动心,一个个大献殷勤,争风吃醋,招惹得法兰吉斯无心向学,尽跟他们在一起厮混。久而久之,学业荒废不说,还使她对男性产生反感和厌恶。发展到后来,她竟采取报复手段,以折磨求爱者为乐事。一位意大利留学生就因失恋而投湖自尽。在众多的求爱者当中,还有她的小叔阿拉姆中校。他作为伊朗国防部的代表,是留法军事学员的负责人,兼任警察总署特聘的指纹专家。阿拉姆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又长得一表人材,风流潇洒。刚到巴黎时,法兰吉斯人生地不熟,多亏他殷勤接待,鼎力相助,这才安顿下来。所以,起初法兰吉斯对他颇有好感。后来交往多了,才发现阿拉姆是个极端自私、狂妄而狡诈的人。他假公济私,贪污受贿,没几年时间就在英国、瑞士和法国的银行存入巨额款项。他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自认为“比别人更高贵、更聪明、更勇敢、更能干、还大言不惭地说:“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妨踏着别人的尸体走过去!”在他眼中,“那些为大众利益而牺住个人利益的人全是傻子,活该坐牢杀头。”至于说留学生当中有人散发进步报刊,进行反政府宣传,他认为那不过是“儿戏”罢了,成就大事者,则非他莫属。对于专制独裁的国王,阿拉姆极尽献媚取宠之能事,甚至不惜破费,跑遍整个欧洲,也要购买宝马奉献王宫,但他又担心遭人诬谄,受到国王惩罚,因而产生伺机而动,给“阻碍他发展的”当权者以有力打击的念 头。尽管阿拉姆发誓说,要为法兰吉斯“打开天堂的大门”,让她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但法兰吉斯却无动于衷,不愿意领他这份情。就在法兰吉斯因虚度年华,学无所成而自暴自弃,甚至动了自杀念头之时,有幸结识了一对革命热情饱满的未婚夫妇。胡达达德本来也是美院的伊朗留学生,因为在学生中间散发反对礼萨王独裁统治和反映伊朗人民生活疾苦的波斯文报纸《战斗报》,并以事实揭露伊朗庄法使馆特务的丑恶面目,被使馆宣布为“危险分子”,不准其他学生同他来往,而且取消了他的助学金。这位体弱多病的青年是花匠的儿子,通过画家马康的关系,才得以赴欧深造。留学期间,他经常得到马康的鼓励、关怀和指导。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胡达达德没有屈服,他以卖画糊口,坚持正义斗争。他的未婚妻梅赫尔·芭努,是伊朗首批公费女留学生之一,在巴黎医学院儿科专业学习。两人的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他们志同道合,非常乐观,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法兰吉斯从胡达达德那里听到许多革命道理,和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分析,虽然不能全部接受,却也深受启发。她为胡达达德带病坚持斗争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感动,自愿帮他寄发邮件,并给以资助。在胡达达德的建议和鼓励下,法兰吉斯决定回国去找画家马康,参加由他领导的地下组织的秘密工作。相隔5 年之后,法兰吉斯与马康再度相逢,心情异常激动,希望能在工作接触中赢得画家的爱情。

  马康则向她强调在白色恐怖下从事政治斗争,时刻都有坐牢杀头的危险,要特别谨慎小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第一次接头后不久,法兰吉斯收到巴黎来信说,胡达达德病重住院,急需医疗费用。她向手头拮据的马康表示可以出钱资助,博得画家的好感。此后,马康指示法兰吉斯学会打字,印发传单,揭露国王在马赞德朗廉价收购土地。事发不久,德黑兰有300 余人被捕,邮电大臣被革职,还准备撤换警察局长。马康指示法兰吉斯转移到城外的破旧小屋,继续打字,印发传单。结果,法兰吉斯家遭到警察搜查,父亲被流放外地,经过这场斗争的考验,马康限欣赏法兰吉斯表现出的勇敢和沉着,进而萌发了爱慕之心。此时,法兰吉斯反而思想斗争激烈,经过彻夜不眠的思考,她得出“自己配不上画家”的结论,因为马康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不惜抛弃垂手可得的名誉、地位和爱情;而她却舍不得丢悼自己现有的一切:丰厚的家产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马康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置生死于度外,不遑顾及个人幸福;而她“仅仅为了他”才甘冒风险,不怕牺牲,并不是为了他为之奋斗的“人民”、马康是“近百年来伊朗最伟大的画家;而她意志薄弱,无力攀登艺术的高峰。两个人的差距太大,难以结合组成家庭。不过,陷入情网的法兰吉斯无力自拔,她乃然执着地追求着个人幸福。在以后与画家交往的七、八个月里,她主动接近马康,尽力协助他工作。当地下组织的成员被捕时,法兰吉斯自告奋勇前去探狱,打听虚实;并应画家的要求,亲自去找新任警察局长阿拉姆,设法搭救出狱中难友。当她意识到马康处境危险时,极力想帮助画家摆脱困境。但她多次求见,均遭到画家坚决拒绝。马康被捕入狱,法兰吉斯十分焦急,她生怕严刑之下拒不招供的画家会被处以极刑。万般无奈,法兰吉斯违心地同意与阿拉姆成婚,以换取画家的生命安全。警察局长考虑再三,勉强答应将马康流放外地。

  3年后,画家死于流放地卡拉特,留下他最后创作的油画《她的眼睛》。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伊朗小说家:伯佐尔格·阿拉维

    伯佐尔格·阿拉维(1904—)伊朗小说家。生于德黑兰,商人家庭出身。早年留学德国,归国后在德黑兰工业学校任教。...[详细]

  • 萨迪克·赫达亚特《哈吉老爷》

    萨迪克·赫达亚特后期的代表作《哈吉老爷》,是一部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政治色彩的中篇小说。...[详细]

  • 外国奇幻小说排行榜100部

    下面为大家罗列了一百部经典的西方奇幻小说,其实这里包括奇幻小说、科幻小说、魔幻小说……总的来说都属于幻想文学的范畴。虽然说是奇幻小说排行榜,但实际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也不能对这些经典小说做出真正公允的排行,仅仅是将这些书罗列出来并辅以简单的评论,已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详细]

  • 瓦莱斯《起义者》

    在世界文学中,巴黎公社文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如果说巴黎公社昂扬的革命精神在鲍狄埃、米雪尔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以鲜明、有力、凝炼的诗句表现出来,那么真实动人地再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始末的却是瓦莱斯的著名长篇小说《起义者》。...[详细]

  • 史诗奇幻小说TOP24

      D&D类小说败坏了奇幻文学的声誉。最典型的是封面上经常站着一个金发丰满的公主、抓住一个科南似人物的赘肉手臂。这让我想起廉价的滑稽书,并且忍不住要在书架过道中呕吐。...[详细]

  • 卡夫卡《城堡》

    卡夫卡的《城堡》与他的另两部长篇小说《审判》及《美国》合称“卡夫卡三部曲”,它们看起来都荒诞不经,而《城堡》更富于“卡夫卡式”的构思和语言风格,故把它列为代表作提出来。...[详细]

  • [英国]福斯特《印度之行》

     1924年出版的《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是公认的20世纪经典之作,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阿齐兹与穆尔夫人、阿齐兹与菲尔丁、阿齐兹与阿德拉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深刻表现了20世纪初紧张的英印关系,探讨了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会里(特别是在印度的英国人对当地印度居民的偏见)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是否能够建立真诚的友谊的主题。小说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又运用了大量象征主义技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戴维・洛奇概括性地指出这是一部“乔装成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小说”。...[详细]

  •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详细]

  • 森茉莉代表作:《甜蜜的房间》

    《甜蜜的房间》是作家森茉莉在六十岁后,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的,是一部足以称之为“生涯代表作”的长篇小说。...[详细]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写于1870年的一篇讽刺小说,描写“我”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后的遭遇。资产阶级政客收买报刊,把它们当作造谣中伤、讹诈恫吓的工具,把一个正派的候选人诬蔑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等。作品犀利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民主制度的虚伪。...[详细]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飘流记》是18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历险的经历启发而成。笛福在此书中描写了人对自然的挑战,写成一部十分有趣、雅俗共赏、老少爱读的名著,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详细]

  • 霍夫曼《金罐》

    《金罐》,霍夫曼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收录在小说集《卡洛风格的幻想故事》中。...[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