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屠格涅夫《前夜》

发布时间:2021-05-18 来源于:网络 作者: 朱宪生 点击数:

屠格涅夫《前夜》内容概要

  贵族少女叶琳娜是一个聪慧、坚强、富于思想的姑娘,在她周围有不少贵族青年都在暗暗追求她:艺术家舒宾才华横溢、热情奔放;哲学家伯尔森涅夫学识渊博、勤恳稳重;还有一个仕途远大的青年官吏。但这些青年她都看不上:她嘲弄舒宾的浅薄和轻浮;对以当一名哲学教授为终生奋斗目标的伯尔森涅夫也不以为然,尽管对他的为人怀有敬重;而对那个势利虚伪的官吏更是不屑一顾。她总是陷入一种莫名的哀愁和思虑之中,仿佛总在期待着什么。

  就在这时,伯尔森涅夫引来一位平民出身的保加利亚青年英沙罗夫,这是一个革命者,他沉着坚强,目标远大;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英沙罗夫的出现,一下子照亮了叶琳娜的眼睛,她发现她理想中的爱人到来了。她三次主动拜访英沙罗夫,向他表白了爱情。而英沙罗夫也发现自己爱上了叶琳娜,为了不让爱情妨碍自己的伟大而艰苦的事业,便打算不辞而别。而此时叶琳娜仿佛有心灵感应一样,在路上与英沙罗夫迎面而遇……后来,叶琳娜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同英沙罗夫一道奔赴保加利亚。途中,在风景如画的水都威尼斯,他们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这之后英沙罗夫突然患重病身亡。但叶琳娜并未回头,而是继续奔赴爱人的祖国,在那儿,在起义者的队伍中当一名伤病员看护,为英沙罗夫为之献身的保加利亚人民的解放事业尽力。

屠格涅夫《前夜》赏析

  写完了《罗亭》,又完成了《贵族之家》,屠格涅夫如释重负,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许多年来,那些往事,那些旧日的朋友的影子,总在他的眼前浮动;那些割不断的柔情和愁绪,也总在他心头萦绕。现在好了,他总算在这两部长篇里有所交代了。在他的心中,还有另一些人物在激动着他,虽说他对他们还不是那么熟悉,但他总觉得在他们身上有某种新的、和往日的人物大不相同的东西,关于这一点,他一时还说不清楚,不过他认定这些人物对时代和社会有着更重大的作用和价值。于是他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新的思考和探索首先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表现出来,这就是他1860年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的著名论文《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文学典型———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进行分析比较,他多半是把这两种性格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人性来认识的,并且还认为“所有人多多少少属于其中一种类型”。他批评了哈姆雷特的怀疑主义、软弱性格和消极的人生态度,似乎是以此对他过去作品中的人物作一个总结。他高度赞扬了堂吉诃德对理想的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并感叹道:“要是这样的人绝了迹,那就得把历史书永远合上了,那里面没有什么可读了。”这番话不仅是对文学史上这个著名的典型而发的,他显然是在生活中发现了这种坚强的、为理想而献身的人物。

  《前夜》的问世证明了这一点。

  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前夜》在各方面都具有一种“超越”的意义。“超越”首先表现在《前夜》的人物上:这里,“以往的英雄”———贵族知识分子已被作家“放弃”,而代之以新的人物———平民知识分子。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人”,在以往的俄罗斯文学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久前(1858年)在评论他的中篇小说《阿霞》的著名论文《幽会中的俄罗斯人》中所预言过的人物,这是屠格涅夫在自己的著名论文《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中所呼唤的人物,而他竟如此迅速地把这样的人物推到读者的面前。自然,在《前夜》中,旧的人物也没有消失,如舒宾和伯尔森涅夫等都是颇有才华和学识的人,在一定意义上都可属于“以往的英雄”之列,但是他们在“新人”英沙罗夫面前一个个都相形失色,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有些“自惭形秽”。更耐人寻味的(同时也是绝妙的)是,屠格涅夫让一个富于思想、品貌皆优的俄罗斯贵族少女叶琳娜对她自己的同胞———同时包围和追求着她的数个俄国青年简直不屑一顾,而不顾各种阻力、毅然追随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到异国他乡,以至在作品结尾处作家还通过一个人物的口问道:“在我们中间会有人么?”

  《前夜》的题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当时农奴制改革正处在“前夜”时期,屠格涅夫选用这样一个题名,显示出他对社会改革进程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不过,就作品具体的艺术描写而言,作家在题名中所寄寓的真正的意义恐怕还主要是“新的人物或英雄”出现的“前夜”。屠格涅夫自己就这样说过:“我把这部中篇小说定这样一个名称是因为我考虑到它出现的时代,那时,俄罗斯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且,像叶琳娜和英沙罗夫这样的人物就是这种新生活的先驱者。为了把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有自觉和真实的英雄,这一思想是我这部小说的基础。”在屠格涅夫看来,这种“自觉和真实的英雄”在俄罗斯尚未出现,所以他选用一个外国人来做他小说的男主角。由于屠格涅夫对英沙罗夫这一类人物不是很熟悉,并且对他的态度也不无矛盾,所以这个人物的形象似乎有点模糊,作家无法真正地洞悉、把握和表现出他的内心世界,无法胸有成竹地去描写他的行动。作为主人公,英沙罗夫的形象甚至还不如作品的次要人物(自然也是作家所熟悉的人物)如舒宾和伯尔森涅夫那样丰满。正如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俄罗斯公众没有像叶琳娜那样被英沙罗夫的个性所吸引,而作为一个现实人物,英沙罗夫离我们还是遥远的。”

  但作品的女主角叶琳娜却是一个非常成功和有魅力的艺术形象。继娜塔里娅和丽莎之后,屠格涅夫在《前夜》中创造的这个被他自己称之为 “俄罗斯妇女的新典型”的叶琳娜,在许多方面都是与《罗亭》中的娜塔里娅和《贵族之家》中的丽莎相接近的,但就其所追求的理想来说,显然要比娜塔里娅明确和具体得多;而就其性格力量来说,却又要比丽莎坚强得多。她的出现,仿佛是对阿霞的发问“告诉我吧,我该怎么办?”的回答。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指出的:“在她身上表现出一种为了一件什么事而起的朦胧的忧郁,一种几乎是不自觉的但却是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的不可阻挡的要求……在她身上是这样明白地反映着我们现代生活的最好愿望。”作为艺术形象,叶琳娜的性格是丰满的、清晰的。屠格涅夫不但生动细致地描画了她的外部特征,而且一改他素来不喜欢采用的表现心理过程的手法,对她的内心世界作了相当深入和广泛的挖掘。在展现她成长的环境和她内心发展的过程中,揭示了19世纪50年代贵族社会和当时各种人物的特点:在把自己的才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谁也不需要的作品上的艺术家舒宾身上,批判了唯美主义;在用无结果的科学研究来消耗智力的学者伯尔森涅夫身上,则不无批评地描写了另一类有着为祖国服务的良好愿望的知识分子;在职业革命家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身上,暗示了俄罗斯的社会要求,同时也预示了俄罗斯的英沙罗夫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叶琳娜是代表俄罗斯选择英沙罗夫的,这就是叶琳娜这一艺术形象出现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巨大意义。

  然而,英沙罗夫的突然病故,严峻地考验着女主人公叶琳娜。这种考验,可以说是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第一次经受到的。坚强的叶琳娜在爱人死后,仍一如既往地忠于对英沙罗夫的爱情,忠于英沙罗夫的理想,她毅然到爱人的故乡保加利亚去做一名起义者队伍的看护,去完成英沙罗夫为之献身的崇高事业。叶琳娜的形象,是这样明确地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对新生活和新人的渴求,这样有力地传达了俄罗斯革命所处的“前夜”气氛,这样强烈地表现了俄罗斯进步青年身上洋溢着的民主主义战斗情绪。就思想和艺术的统一而言,叶琳娜是“屠格涅夫家里的姑娘”的画廊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个。无怪杜勃罗留波夫当年就把叶琳娜和被他称为“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的卡杰琳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相并列。而实际上,就思想境界而言,叶琳娜所达到的高度显然要高于以自身的毁灭来抗议封建婚姻和礼教的卡杰琳娜。

  在《前夜》中,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那是英沙罗夫与叶琳娜在“定情”前的一段对话,也就是我们在节选中出现的一段对话:

  “你不是在欺骗自己?你知道你父母永远也不会同意我们的婚姻?”

  这段对话与屠格涅夫后来创作的著名的散文诗《门槛》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也间接地证明了女主人公形象中所包含的巨大的思想意义。

  《前夜》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年轻的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在读了这部作品后,挥笔写就了一篇名文《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对《前夜》的思想、人物和艺术表现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杜勃罗留波夫对作品的题名“前夜”作出了现实性的发挥,把“前夜”引申为迫在眉睫的俄国革命的“前夜”。这种革命性的发挥令思想渐趋保守的屠格涅夫大为不满;他向《现代人》杂志的负责人涅克拉索夫提出不要发表这篇文章,并提出“最后通牒”:“是我还是杜勃罗留波夫,任你选择!”后来,这篇文章还是在《现代人》上公开发表了。而屠格涅夫却因此脱离了《现代人》杂志。晚年,当屠格涅夫回忆起《前夜》发表的前前后后时,承认在所有评论《前夜》的文章中,杜勃罗留波夫的文章是最好的一篇。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外国奇幻小说排行榜100部

    下面为大家罗列了一百部经典的西方奇幻小说,其实这里包括奇幻小说、科幻小说、魔幻小说……总的来说都属于幻想文学的范畴。虽然说是奇幻小说排行榜,但实际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也不能对这些经典小说做出真正公允的排行,仅仅是将这些书罗列出来并辅以简单的评论,已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详细]

  • 瓦莱斯《起义者》

    在世界文学中,巴黎公社文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如果说巴黎公社昂扬的革命精神在鲍狄埃、米雪尔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以鲜明、有力、凝炼的诗句表现出来,那么真实动人地再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始末的却是瓦莱斯的著名长篇小说《起义者》。...[详细]

  • 史诗奇幻小说TOP24

      D&D类小说败坏了奇幻文学的声誉。最典型的是封面上经常站着一个金发丰满的公主、抓住一个科南似人物的赘肉手臂。这让我想起廉价的滑稽书,并且忍不住要在书架过道中呕吐。...[详细]

  • 卡夫卡《城堡》

    卡夫卡的《城堡》与他的另两部长篇小说《审判》及《美国》合称“卡夫卡三部曲”,它们看起来都荒诞不经,而《城堡》更富于“卡夫卡式”的构思和语言风格,故把它列为代表作提出来。...[详细]

  • [英国]福斯特《印度之行》

     1924年出版的《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是公认的20世纪经典之作,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阿齐兹与穆尔夫人、阿齐兹与菲尔丁、阿齐兹与阿德拉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深刻表现了20世纪初紧张的英印关系,探讨了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会里(特别是在印度的英国人对当地印度居民的偏见)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是否能够建立真诚的友谊的主题。小说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又运用了大量象征主义技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戴维・洛奇概括性地指出这是一部“乔装成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小说”。...[详细]

  •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详细]

  • 森茉莉代表作:《甜蜜的房间》

    《甜蜜的房间》是作家森茉莉在六十岁后,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的,是一部足以称之为“生涯代表作”的长篇小说。...[详细]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写于1870年的一篇讽刺小说,描写“我”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后的遭遇。资产阶级政客收买报刊,把它们当作造谣中伤、讹诈恫吓的工具,把一个正派的候选人诬蔑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等。作品犀利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民主制度的虚伪。...[详细]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飘流记》是18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历险的经历启发而成。笛福在此书中描写了人对自然的挑战,写成一部十分有趣、雅俗共赏、老少爱读的名著,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详细]

  • 霍夫曼《金罐》

    《金罐》,霍夫曼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收录在小说集《卡洛风格的幻想故事》中。...[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