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屠格涅夫《初恋》

发布时间:2021-06-01 来源于:网络 作者: 朱宪生 点击数:

  1860年,屠格涅夫完成了中篇小说《初恋》。著名的法国批评家莫洛亚这样说过,《初恋》即使不是屠格涅夫“最伟大的一部作品,可能也称得上一部绝妙佳作”。

  这是一部诗一般的作品。然而评论和分析《初恋》这样的诗一般的作品是困难的,因为诗意的东西只能体味而不可言传,诗意的东西一经理性的分析,便破坏了它的感性和完整性,其魅力和韵味将消失殆尽。以往人们在谈到屠格涅夫时很少有人不会注意到《初恋》,然而对它作深入分析和评论的著作却很少出现。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诗意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分析的或难以分析的,对这样的作品大概至多只能进行某些提示或者说“解读”。

  如同屠格涅夫不少中篇小说一样,《初恋》的故事也是通过一个中介人来讲述的,采用的也是第一人称的角度。它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在某种程度上说,它讲述的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而就故事本身而言,《初恋》的情节是比较简单的,它写的是一个少年初恋的感觉。从今天的角度看,这部作品可以称作一部“感觉派”作品,尽管屠格涅夫写作《初恋》时还没有这一文学流派。但今天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它类似于感觉主义大师川端康成的某些作品。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川端康成在艺术上可能也受到了屠格涅夫的某些影响,因为屠格涅夫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不少日本作家和读者甚至称屠格涅夫为“我们的作家”。

  在以往的评论中,《初恋》与屠格涅夫另一些中篇小说被视为心理小说或爱情心理小说,自然,这也是不错的。如果要更准确地把握《初恋》的独特性,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感觉主义”小说。

  固然,在《初恋》中,屠格涅夫表现的重心是人物的心理,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感觉”。感觉是心理的前奏,或者说感觉是一种“前心理”。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作家着力表现的是一个即将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少年的“感觉”,而少年也就是“前成年”。这样,我们就发现屠格涅夫在《初恋》中着重表现的是一种萌芽式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萌芽”状态的东西更具真实性。

  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16岁的花季少年:“那时候我的血液在沸腾,我的心在发痛,有一种极舒服、而又莫名其妙的感觉……那个时候,女人的形象,女性的爱的幻影在我的脑子里差不多还没有成形,然而我所想到的,我所感觉到的一切中间,已经有一种新鲜的、说不出甜蜜的女性形象的预感———一种半意识的、羞涩的预感偷偷地在那儿隐藏着了。我整个身体充满了这种预感,这种期待;我呼吸它,它跟着我每一滴血流遍我全身的血管……它是注定了很快就要实现的。”

  命运果然给青春的少年送来一位天使,在他充满着爱情的预感的时候,他们家旁搬来了一户新邻居———一位穷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这位美丽的公爵小姐名叫齐娜伊达。少年第一次见到齐娜伊达时,她正在同一群年轻人戏耍,她的纤手握着一束小花,轮流敲打包围着她的男青年们的前额……此后少年便朝思暮想与她结识,直到最后如愿以偿:“现在,我坐在她的对面。我想道:我已经认识她了……多么幸福啊,我的上帝!我高兴得几乎要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我快活得像水中的鱼,我愿意永远不走出这间屋子,不离开这个地方。”

  这天晚上,“我感觉到非常新鲜,非常甜蜜———我几乎什么都不看,静静地坐着,轻轻地呼吸,只是有时候我回想起什么事情,我就禁不住默默地微笑,有时候我想起我是在恋爱了”———对于主人公而言,这种感觉是这样深刻,以至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总是在追寻着这种感觉:“啊,温柔的感觉,柔和的声音,深受感动的心灵的善良和宁静,第一次爱的觉醒的令人陶醉的欢乐———如今,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

  初恋给少年主人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这感觉也不尽是幸福、温柔和甜蜜:“我说过,我的热情是从那一天开始的,我还可以加一句,我的痛苦也是从那一天开始的。”

  初恋的少年甚至也学会了嫉妒。而这正是主人公真正堕入情网的最有力的明证。

  不过,所谓“初恋”,只是对我们的少年主人公而言的,或者准确地说,这其实还只是一种“单恋”。女主人公齐娜伊达21岁,比我们的小主人公大出五岁,是个成熟的甚至老练的女子。她情归何处呢?她是否也真的爱上了少年?或者她只不过是同这个可爱的多情的少年郎玩几出爱情的游戏。

  对于少年主人公来说初恋的感觉是那样纯洁和神圣,是那样令人感动;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大凡初恋还算不上恋爱,初恋其实是一种对爱的向往。小说后来的情节发展便证实了这一点。

  对齐娜伊达而言,与少年的爱情原本只是一场游戏,她根本没有料到少年对她爱到如此痴迷的地步。少年的真诚和勇敢甚至也感动了她,不过在她的心中所唤起的不是爱情,而只是一种怜爱。因为她早已陷入另一爱河。

  《初恋》后半部的情节多少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作家通过少年主人公 “我”的眼睛,观察了另一场爱情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主角的位置发生了有趣的转换:少女齐娜伊达取代了少年主人公。

  就小说所显示的各种信息来看,齐娜伊达似乎也在经历自己的“初恋”,而她所爱恋的这个对象竟是一位英俊的彪悍的中年男子———“我”的父亲。

  这样看来,《初恋》中展示出两条“初恋”的线索,一条是明线———“我” 的初恋;一条是暗线———齐娜伊达的初恋。前者显示出爱的幸福和欢乐,后者显示出爱的痛苦和不幸。通过这一明一暗的情节线索,屠格涅夫揭示出爱的本质和真谛———这就是在作品结尾处主人公父亲对他所说的话:

  “当心女人的爱情———当心这种幸福,这种毒素……”而这,在某种意义上又可视为《初恋》的主题。

  在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中,《初恋》是一部很特殊的作品,对这样的作品是不能用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去评判的。

  作品的重心不在于塑造性格,而在传达感觉和情绪,从美学特征看,我们不妨称之“诗小说”或“小说诗”。

  自然,作为一部小说,它不可能没有人物和情节,然而我们要注意到,这部作品并不是通过一定情节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的,像一般小说那样。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作品的人物全然没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事实上,无论是作品的少年主人公,还是少女齐娜伊达,还有少年的父亲,都具有一定的性格特点,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不过,这种性格或个性在人物出场伊始,就差不多已经定型,并且在后来也少有变化和发展,他们都是以一定的性格或个性的人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传达某种感觉,显现某种情绪,表露某种心理,揭示某种思想。

  感觉是一种原始情绪,或者说是情绪的基础。感觉是可以直接传染的。我们说《初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感觉主义的作品,就在于它以极为生动和丰富的细节传达出大量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这样的真实和细腻,它们基本上不是为读者认识作品主人公的性格而出现的,而只是主人公的业已定型的性格的一种自然流露。它们跳过主人公性格本身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受力,从而产生一种直接的强烈的艺术效果———一种类似于抒情诗在读者身上唤起的艺术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主人公就是一位抒情诗人,他现身说法,向读者倾诉着他初次恋爱的各种感觉,读者受到他真实而生动的感觉的感染,也沉浸在他的既幸福又痛苦的感觉之中,甚至回想起自己也曾经有过的类似的感觉来。这就是阅读《初恋》的审美过程。它不靠紧张的有趣的情节,也不靠形象而生动的人物和性格打动读者。而这,却正是《初恋》的魅力,也是屠格涅夫的魅力。

  《初恋》是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在内容上它渗透着诗意,然而这诗意并不浓重,它是明净的、轻盈的,有一种甜蜜感,又略带点忧伤;而与这淡淡的诗意相协调,它的形式是高度单纯的,甚至可以说是透明的,甚至可以说它是“无形式”的。诗意自然流露的轨迹便是它的形式,而这种“水到渠成”的形式便是一种“最高的形式”。

  女主人公齐娜伊达无疑是一个有魅力的少女形象,但她却难以进入 “屠格涅夫家里的姑娘”的行列,她具有一种抽象的意义,她是美的化身,爱的幻影,是屠格涅夫把爱情视为一种自然力量的爱情观的体现。正是这种超社会超时代的普遍意义,赋予《初恋》以哲学的光彩,从某种意义上说,《初恋》又是一部哲理小说,它展示的主题具有一种全人类性,一种永恒性。

  它是一曲青春的颂歌,又是一支“初恋”的挽曲:

  青春啊青春!你什么都不在乎,你仿佛拥有宇宙间的一切,甚至忧愁也能使你快活,甚至悲哀你也很欢迎———你全部美妙的秘密不在于一切事情你都能做到,而在于你想着一切事情你都能做到。这种画龙点睛式的哲学抒情是对作品的思想的最精练的概括。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外国奇幻小说排行榜100部

    下面为大家罗列了一百部经典的西方奇幻小说,其实这里包括奇幻小说、科幻小说、魔幻小说……总的来说都属于幻想文学的范畴。虽然说是奇幻小说排行榜,但实际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也不能对这些经典小说做出真正公允的排行,仅仅是将这些书罗列出来并辅以简单的评论,已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详细]

  • 瓦莱斯《起义者》

    在世界文学中,巴黎公社文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如果说巴黎公社昂扬的革命精神在鲍狄埃、米雪尔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以鲜明、有力、凝炼的诗句表现出来,那么真实动人地再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始末的却是瓦莱斯的著名长篇小说《起义者》。...[详细]

  • 史诗奇幻小说TOP24

      D&D类小说败坏了奇幻文学的声誉。最典型的是封面上经常站着一个金发丰满的公主、抓住一个科南似人物的赘肉手臂。这让我想起廉价的滑稽书,并且忍不住要在书架过道中呕吐。...[详细]

  • 卡夫卡《城堡》

    卡夫卡的《城堡》与他的另两部长篇小说《审判》及《美国》合称“卡夫卡三部曲”,它们看起来都荒诞不经,而《城堡》更富于“卡夫卡式”的构思和语言风格,故把它列为代表作提出来。...[详细]

  • [英国]福斯特《印度之行》

     1924年出版的《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是公认的20世纪经典之作,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阿齐兹与穆尔夫人、阿齐兹与菲尔丁、阿齐兹与阿德拉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深刻表现了20世纪初紧张的英印关系,探讨了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会里(特别是在印度的英国人对当地印度居民的偏见)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是否能够建立真诚的友谊的主题。小说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又运用了大量象征主义技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戴维・洛奇概括性地指出这是一部“乔装成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小说”。...[详细]

  •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

    史上最伟大的10大奇幻系列小说...[详细]

  • 森茉莉代表作:《甜蜜的房间》

    《甜蜜的房间》是作家森茉莉在六十岁后,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的,是一部足以称之为“生涯代表作”的长篇小说。...[详细]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写于1870年的一篇讽刺小说,描写“我”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后的遭遇。资产阶级政客收买报刊,把它们当作造谣中伤、讹诈恫吓的工具,把一个正派的候选人诬蔑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等。作品犀利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民主制度的虚伪。...[详细]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飘流记》是18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历险的经历启发而成。笛福在此书中描写了人对自然的挑战,写成一部十分有趣、雅俗共赏、老少爱读的名著,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详细]

  • 霍夫曼《金罐》

    《金罐》,霍夫曼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收录在小说集《卡洛风格的幻想故事》中。...[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