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主旋律

严寒的坚守与温暖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0-06-15 来源于:光明日报 作者: 贾宏图 点击数:

  这是冰城哈尔滨。

  拿起了一部书,书名《挺进高寒》,那是老朋友吕中山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记述了1964年冬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挺进风雪迷漫的大兴安岭修建铁路的故事。那一年大兴安岭特别的冷,气温竟达到零下50度。当地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大兴安岭四大怪: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汽车没有人走得快,年轻姑娘像个老太太(那里的人都穿着厚重,满脸霜雪,从外面看分不出男女老少)。”书里还有这样的细节:战士们住在山林里搭起的帐篷里,靠烧铁桶炉子取暖,上半夜那炉火热得能把挂在头上的毛巾烤焦,下半夜火熄后冷得能把放在脚下取暖的热水袋冻成冰坨。就是在那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十万英雄的铁道兵在硬如铁石的崇山峻岭上修建了850多公里铁路、1000多公里公路。有人统计,每3公里就埋着一个为此献身的军人的英灵!这是一条用生命铺就的天路,它打破了在高寒地带的大山上不能修铁路的历史,为40多年后的青藏大铁路飞架世界屋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风雪严寒是大自然为人设置的一个考场,经受住考验了,你就获得了一张入场卷,拿着它,你就能走进富足和幸福的春天。上帝是很公正的,它给了风雪严寒,也在那冰冻三尺的荒原和人迹罕见的山林里埋下宝藏,你只要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就能在绝境中抱回一个个大金娃娃。回想近百年来,我们勇敢的黑龙江人开垦“北大荒”、开发大庆油田、进军大兴安岭,哪一次战斗不是和大自然的生死拼搏?哪一次不是对自己命运的改变?如今的黑龙江省已成为国家的“大粮仓”、“大油库”、“大煤田”、“大工厂”和“大花园”,那都是一代又一代黑龙江人,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在荒原野岭上创造的人间奇迹!

  风雪严寒又是一个大舞台,它让懦弱者退却,让勇敢者尽显风流。北国风光奇丽壮美,黑龙江人豪迈英武。在大风雪中挺立的青松,是黑龙江永远不弯腰的男人;在春寒料峭中绽放的达紫香,是黑龙江冰清玉洁的女人。“奇寒苦冻,锻炼才成”,这是清朝诗人陈维崧的诗句。就是这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炼就了黑龙江人顽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风雪严寒方显英雄本色,风雪中我们心中燃起永不熄灭的灯火,严寒里我们胸中涌起“急令飞雪化春水”的激情。我们是北国的天骄,以饱经风雪严寒为荣,更以挑战风雪严寒为快。

  风雪严寒,对我们也许还是个机遇。作为一个经历了北大荒8年风雪的老知青,我有幸参加过冒着搅得周天寒彻的“大烟炮”进军荒原的战斗,载着我们青春和理想的马爬犁穿过呼啸的风雪,我们的歌声呼唤着沉睡的处女地。天刚刚亮时就出发,先遣队下午就到达立着木桩的荒地,然后在雪地上支起帐篷,架起床铺,晚上就开火做饭了。在这升起第一缕炊烟的地方,现在已是一个生产数万吨粮食的基地和繁华的小城镇。只有隆冬季节,沼泽才能变成硬地,才有路,人和物资才能进入荒原。所以,最艰苦的开荒建点都是在气候最恶劣的冬天,开发大庆油田、挺进大兴安岭都是在最冷的日子里起动的,就是这个道理。于是,黑龙江昔日的“冬闲”变成了“冬忙”,连最偏远寂寞的雪野上,也立起了一片片如童话般神奇的宫殿,从此,那里面不断生长出春天的故事,响起了夏天的歌声,迎来了秋天的欢笑。更神奇的是近年来,从省城哈尔滨到遥远的北极村,各地都建起了琼楼玉宇,都成为冰雪乐园,让来自全国、全世界“找北的人”像孩子似的流连忘返。上帝给黑龙江人一个苦寒宫,黑龙江人自己打开了一道通向光明和温暖的门。在最冷的季节里,最北的黑龙江成了最热的旅游胜地。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真金白银,更是“绝处逢生”和“化腐朽为神奇”的思路。

  因此说,我在欣赏着冰雪,我在享受着严寒。我看到街道上涌动着清扫冰雪的人流,我感到我的家乡正热气升腾。寒风在退却,阳光下的雪野竟如此璀璨,如此多情。我想起前几天在哈尔滨市文联召开的座谈会上,出生在哈尔滨的翻译家、画家和作家高莽先生的话:“我们北方人最富于创新精神,可能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只有无畏地奋斗才能杀出一条生存之路。”他还说:哈尔滨的文化在中国独树一帜,在新的时代是大有作为的、大有希望的。

  无论世界政要们如何在哥本哈根对保护生态信誓旦旦,但大自然对穷奢极欲的人类的惩罚并没有停止,更强烈的风雪严寒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否作好了长期抗寒的准备?我想起了央视“文化访谈”中女作家迟子建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长期在北方生活的人,切记不要熄灭心中的那一团火。”就是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在北方风雪中生活的许多小人物的苍凉人生,而他们的心中总是燃烧着温暖的火。迟子建那部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那河右岸》,记述了一个生息在风雪大兴安岭中的鄂温克部落的命运,在那淡淡的忧伤中,让你惊叹生命的伟力和柔韧。

  火是风雪严寒的天敌。心中有火的人总是不畏严寒。因为我的心中还有火,我还在严寒中坚守,并为可爱的读者们写下这篇温暖的文章。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冯德英《苦菜花》

      《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仨义嫂及其一家的际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鲜明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详细]

  • 方之《内奸》

    作品通过曲折动听的故事,沉痛地记述了一个进步商人的遭遇,辛辣地讥讽了林彪、“四人帮”的丑恶行径。这篇作品的故事,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量;作者饱含泪水的讽刺笔法,不时使读者发出沉重的笑声。...[详细]

  • 浩然《艳阳天》

    《艳阳天》是一部取材于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规模、细致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形态,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既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标本,又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作品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特殊的结构和人物群像的塑造。...[详细]

  • 能不能不要再读网络小说了!!

    不要看着有的书名字吓人得过奖就不想读,同样是小说,同样好读又通畅,何必读一些没营养的网络小说呢。...[详细]

  • 《大红儒商》的中国梦

    《大红儒商》这部小说,在西方管理理念盛行的今天,主人公以中华儒商精神出奇制胜,完成了从商业资本成功运作到“红圈”精英文化的创造。...[详细]

  • 浩然《苍生》

    在《苍生》里,既有随改革而来的红旗大队的集体富裕、田大妈等老一代农民观念的变化、保根这类新型农村青年的诞生,也有随改革而来的道德的堕落、乡镇基层政权的腐败、封建宗法势力的复活、新的剥削关系的产生、某些农民的陷于贫困。历史性的进步与历史性的倒退得到了同样的展示。上述两个特征是不容忽视的,这既使小说具有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认识价值,又使小说有可能呈现富于真实感的生活形态、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详细]

  • 《我的外公是特务》感动焦作

    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写作难度系数大,可读性强。这部小说由三条线叙述故事、表现主题。第一条线,可以说是明线。英国人布朗在焦作这座城市,被日本人阴谋绑架。国民党、英国人、土匪等几方力量生死角逐,营救布朗,打击日本侵略者。特别是以我外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生死相搏。第二条线,可以说是暗线。小说的主人翁从一个厨师成长为抗日英雄,民族英雄,其经历曲折,故事生动。...[详细]

  • 王晓方官场新作《公务员笔记》

    小说不仅采用了多声部的叙述方式,所有有幸占据一个章节的角色都像主角一样发言,从各自的视角陈述各自版本的故事,而且运用隐喻、荒诞、象征、讽刺、梦幻等手法深化主题,还采用了意识流的全部手法,并且运用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思想丰满主题,使小说文本表现出思...[详细]

  • 《钢枪在手》所向披靡

    丰富的人物形象。整部小说对于人物的刻画也尤为细腻深入,入木三分。作品塑造了一组兵工厂前辈的形象,官清、张麻子、八级张、何户籍、雅静等,一个个人物既有共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鲜明的个性。...[详细]

  • 冯志《敌后武工队》

    《敌后武工队》是描写冀中军民抗日斗争故事的优秀长篇小说,它通过以魏强为首的武工队同日伪军的复杂艰苦的斗争,热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赞美了中国军民在顽敌面前那种百折不挠、刚毅不屈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中国人民那种必胜的坚定意志和信心。...[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