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主旋律

老树梨花透骨香:《解放大西南》

发布时间:2010-07-30 来源于: 中国文化报 作者: 崔道 点击数:

  新中国成立,解放大西南,便成为解放整个神州大地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战役。这是一场恶战:因为,一、川滇一带自成格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西南守敌非等闲辈,抗战有功,割据已久。三、蒋介石虽把台湾作为退路,但仍妄图以西南为反攻基地,下令死守。而敌军首脑胡宗南、宋希濂,为保存实力,避免决战,意图退往缅甸。这态势,对于我军能否快速进展取得全胜,形成一大考验。

  针对客观实际情况,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军委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决策,以强大攻势断其后路,迫使敌军在走投无路困境中不得不起义或投降。遵照这一英明决策,我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一方面出其不意,拊其侧背,行动迅速,猛打猛追;一方面攻心为上,力争智取,动员起义,部署策反。仅用3个月,就歼敌90万,使得蒋氏王朝盘踞大陆的最后一个堡垒彻底崩溃。

  在进军大西南队伍中,有一位20岁的文艺兵,就是此后著名的作家彭荆风。他从江西出发,步行3000余里,于1950年3月进驻昆明。从那时起,大西南便成为他文学的故乡和创作的热土。特殊的战斗经历,瑰丽的地区特色,多彩的民族风情,交融进他多产的作品之中。60年来,他创作了共30卷长中短篇小说、散文、电影和纪实文学。直到年近七旬,才开始为解放大西南可歌可泣的战争历史命笔。

  解放大西南战役,历时虽不长,局势却纷繁,涉及一系列人物、事件、环境、场景和与之相应的战斗情节。整个进程,浪滚波翻,复杂紊乱,诡谲莫测,变化多端。彭荆风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总揽全局,厘清主次顺序,把握轻重缓急,巧妙编织,对形象塑造和艺术结构施展其小说家的工力,把由于交代过程而难免沉闷的纪实,描绘得曲折有致又幽深奥秘,焕发出了别具一格厚重而清新的魅力。

  小说创作立足虚构,然而以虚构的故事映现生活的奥秘,又必须在人物刻画、心理描绘、情节设置和环境烘托等方面,做到真实生动。彭荆风运用小说的笔法创作纪实,正是在这些方面发挥其专长。《解放大西南》的突出成就,首在超脱一般纪实之作窠臼,不刻板记录事件过程,而着力精细地刻画人物、巧妙地设置情节,从而使作品既有历史真实的可信性,又有艺术美感的可读性,引人入胜。

  写战役首要写统帅。在彭荆风笔下,刘伯承和邓小平这两位野战军统帅形象,鲜明而精粹。正是他们,应毛泽东、朱德之请,到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参与制定了战略决策,而后在执行的过程中,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灵活运用,从容镇定,一次又一次保障了战斗的顺利推进,最终促成了整个战役大获全胜。写前线指挥的军首长,如陈赓等,也无不都神采奕奕,再现了我军领导层群体的丰功伟绩。

  写战役也要写前线。彭荆风笔下的前线干部,体现了正义之师所向披靡的气概。例如边纵41团副团长周峰,冒险只身进入虎穴与敌谈判,毫无畏惧,威武凛然,既用党的政策教育敌众,又用家常人情感化群氓。对敌军的讨价还价,百般刁难,他严词训斥:“我们首长命令,你们必须就地缴枪!”斩钉截铁,气势夺人。这一节对劝降的描写,绘声绘色,显示了我军指战员灵敏果断、智勇双全的风貌。

  文学要塑造人物。这部纪实最出色的笔墨,是对于原“西南王”卢汉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刻画。全书展开于“沉船”上的卢汉,收束于他迎解放军进驻昆明。这位时任云南省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的彝族将军,被蒋既拉拢又威吓,却仍妄想维持割据,因而对待起义态度模棱两可,行动犹疑不决。彭荆风条分缕析描叙了卢汉起义经过的一波三折和他面对的致命风险,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卢汉是精明人,在两难局面中善于周旋,在转折关头能深明大义,在从旁促进大陆全面解放的过程中功绩卓著。更难得的是他透彻醒悟,有部下反感被说成“迫于形势起义”,他斥责道:“你有什么值得表功的?应该说一切光荣归于毛主席!”骂得那个将领从此明白了事理,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能平安度过。卢本人,更是谦逊自省,坚拒优厚待遇。在新中国,虽仍居要职,但心境平淡,潇洒一生。

  彭荆风对敌军高级将领的描述,大都鲜活生动,既有血有肉,又合情合理。他揭示卢汉心理,丰满而细腻,使之成为了特殊历史独特人物的典型。作品还写到了历史的偶然:毛人凤本想请蒋介石授权暗杀卢汉的,无奈当时蒋正宴请张群带来的将领,没敢当场提到暗杀,错过时机。若暗杀得逞,起义则成泡影。作家未免感慨:“历史往往都是这样,一个偶然差错却会造成事件向另一方严重倾斜。”

  这部纪实还写到了历史的谜团。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从成都坐飞机往台湾逃窜途中,越过广州上空。白云机场得到情报,原国民党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确有把握迫其降落。时任广州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叶剑英认为事关重大,需要请示中央。电报立刻发往北京,却迟迟未得回音,以至错过了时机。中央为何迟迟不回音,这一至关紧要的军事机密,至今仍是历史上一个莫测之谜。

  彭荆风这部长篇纪实,并没有刻意为蒙冤者洗雪。它尊重事实,忠于历史,不掩饰,不粉饰,自然而然地能够还原一切真相。纪实文学作品,应是经由作家良心与良知对各种真相进行艺术展示。这部纪实的亲切感和可贵处,也正在这里。凡对历史确实有所贡献,历史终会给予公正待遇,这是不以人之意志而转移的。彭荆风以其艺术记录的这一段史实,为这一颠扑不破真理作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2009年11月22日,彭荆风年满80岁。30年前,他的短篇小说《驿路梨花》,以清新纯朴的诗情画意,香满文苑。而今此书可谓老树绽放的梨花,作品在翔实中焕发优美情意,实乃是一部全景回顾的史诗。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著名女作家:豆豆(原名李雪)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受到广泛...[详细]

  • 《范豆子》:城市平民的生存窘境与人性之歌

    关键词:《范豆子》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专门关注城市平民类的底层人物,比如池莉、迟子建、王松等。天津这座城市的作家往往愿意把眼光...[详细]

  • 《雪峰山的黎明》;平民视域下的英雄赞歌

    关键词:脱贫攻坚 张雄文 张雄文的《雪峰山的黎明》是一部反映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主旋律长篇报告文学新作,不但时代感、时效性强,而且叙事平实畅达、...[详细]

  • 《赤脚医生万泉和》(长篇小说)

    赤脚医生在“文革”中倒下了,其儿子万泉和接替他当了赤脚医生。万泉和没正式学过医,当医生勉为其难,虽先后和几名医生配合行医,但他们先后都走了,最后剩下他一人。在贫...[详细]

  • 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当代小说


    2018年02月23日09:00 来源:文学报 黄孝阳我们已然置身于一个比《百年孤独》还要魔幻百倍的匪夷所思的现实,这个现实还在不断加速,且每一秒都比刚流逝...[详细]

  • 纯文学的优势在哪里?:张柠

    来源:文学创作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 张柠  2018年09月05日09:04 标题所示的这个重要问题,即使用五万字也不一定说得清楚,我要在五千字之内的篇幅中...[详细]

  • 张勐:中国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结构模式分析

    关键词:知识分子叙事 编者按 青年学者张勐的新著《情感和形式: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以知识分子叙事为经、共和...[详细]

  • 《消费时代、欲望与纯文学》

    作者: 傅汝新 时代文艺出版社 目 录 文学随笔 文学与旗帜/3 关于寓言时代/7 小说的情绪化策略/10 作为一种样式的长篇小说/坩 刘醒龙小说创作的转变/17 作家主体情感与...[详细]

  • 一种“纯文学 ”

    在世界文学中,“雅”与“俗”的分野争论多年,“俗文学”干脆被称之为“类型文学”,仿佛在文学的疆域内划定了边界,今后彼此就能相安无事。但显然,在处理“科技现实”方...[详细]

  • 一阕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评吴文龄长篇小说《戍边精英》

    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大概因为小说这种文体以其宏大而细腻、繁复而深刻的特性独具再现生活的优势。特别是小说能够深入到一个民族历史肌体的深处...[详细]

  • 冯德英《苦菜花》

      《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仨义嫂及其一家的际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鲜明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详细]

  • 方之《内奸》

    作品通过曲折动听的故事,沉痛地记述了一个进步商人的遭遇,辛辣地讥讽了林彪、“四人帮”的丑恶行径。这篇作品的故事,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量;作者饱含泪水的讽刺笔法,不时使读者发出沉重的笑声。...[详细]

  • 浩然《艳阳天》

    《艳阳天》是一部取材于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规模、细致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形态,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既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标本,又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作品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特殊的结构和人物群像的塑造。...[详细]

  • 能不能不要再读网络小说了!!

    不要看着有的书名字吓人得过奖就不想读,同样是小说,同样好读又通畅,何必读一些没营养的网络小说呢。...[详细]

  • 《大红儒商》的中国梦

    《大红儒商》这部小说,在西方管理理念盛行的今天,主人公以中华儒商精神出奇制胜,完成了从商业资本成功运作到“红圈”精英文化的创造。...[详细]

  • 浩然《苍生》

    在《苍生》里,既有随改革而来的红旗大队的集体富裕、田大妈等老一代农民观念的变化、保根这类新型农村青年的诞生,也有随改革而来的道德的堕落、乡镇基层政权的腐败、封建宗法势力的复活、新的剥削关系的产生、某些农民的陷于贫困。历史性的进步与历史性的倒退得到了同样的展示。上述两个特征是不容忽视的,这既使小说具有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认识价值,又使小说有可能呈现富于真实感的生活形态、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详细]

  • 《我的外公是特务》感动焦作

    长篇小说《我的外公是特务》写作难度系数大,可读性强。这部小说由三条线叙述故事、表现主题。第一条线,可以说是明线。英国人布朗在焦作这座城市,被日本人阴谋绑架。国民党、英国人、土匪等几方力量生死角逐,营救布朗,打击日本侵略者。特别是以我外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生死相搏。第二条线,可以说是暗线。小说的主人翁从一个厨师成长为抗日英雄,民族英雄,其经历曲折,故事生动。...[详细]

  • 王晓方官场新作《公务员笔记》

    小说不仅采用了多声部的叙述方式,所有有幸占据一个章节的角色都像主角一样发言,从各自的视角陈述各自版本的故事,而且运用隐喻、荒诞、象征、讽刺、梦幻等手法深化主题,还采用了意识流的全部手法,并且运用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思想丰满主题,使小说文本表现出思...[详细]

  • 《钢枪在手》所向披靡

    丰富的人物形象。整部小说对于人物的刻画也尤为细腻深入,入木三分。作品塑造了一组兵工厂前辈的形象,官清、张麻子、八级张、何户籍、雅静等,一个个人物既有共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鲜明的个性。...[详细]

  • 冯志《敌后武工队》

    《敌后武工队》是描写冀中军民抗日斗争故事的优秀长篇小说,它通过以魏强为首的武工队同日伪军的复杂艰苦的斗争,热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赞美了中国军民在顽敌面前那种百折不挠、刚毅不屈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中国人民那种必胜的坚定意志和信心。...[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