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拉斯普京《告别马焦拉》
《告别马焦拉》是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的重要作品。故事发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小岛马焦拉上,由于安加拉河下游要建水电站,马焦拉岛不得不被淹没,面对这样的命运,马焦拉的村民们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主人公达丽娅等一些老人们对马...[详细]
-
[俄罗斯]拉斯普京《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苏联评论家奥普恰连科曾这样概括拉斯普京的创作:“他无疑曾向肖洛霍夫学习了大胆正视生活,向列昂诺夫学习了一下子从几个角度看现象,向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了看到灵魂深处,而向蒲宁学习了极其简洁又十分明确地把它们勾画出...[详细]
-
[俄罗斯]奥库扎瓦《被取消的演出》
小说取名为“被取消的演出”,寓意深远。一方面,父辈的革命活动,可谓是一场辉煌的人生演出,然而这场演出的结局却是革命的失败和父母的死亡。从演出的结局来看,它的确有被取消的必要。另一方面,除了演出的亲历者(主人公的父...[详细]
-
[俄罗斯]阿斯塔菲耶夫《鱼王》
中篇小说《鱼王》讲述了一个名叫伊格纳齐依奇的偷渔者在捕鱼中遇到了传说中的鱼王,并与之搏斗,差点死在河里的故事。这个故事象征性很强,情节类似于《白鲸》,更类似于《老人与海》,但其意义却完全不同。同样都是写人不惜一...[详细]
-
[俄罗斯]邦达列夫《百慕大三角》
苏联文坛的主将邦达列夫认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自白”。作家以自己的作品身体力行地捍卫着坚定的民族信念和尊严,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信念。《百慕大三角》是他199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详细]
-
[俄罗斯]巴克拉诺夫《永远十九岁》
谈到战争文学,就不得不说到苏联作家。在苏联战争文学中,出现了全景小说、战壕小说和纪实小说三类。不同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全景小说描写宏大场面和重要人物在战争中的“闪光时刻”,70年代出现的战壕小说着力于描写战争...[详细]
-
[俄罗斯]格拉宁《一幅画》
这部小说的着眼点集中于“一幅画”上,由一幅画牵扯出诸多矛盾和人物冲突,因此,作者对这幅画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描写。主人公巴金是艺术理论家,他从艺术角度对《河畔》作出了高度评价:“画面表现出热情和哀伤。”画家把他的全...[详细]
-
[俄罗斯]特罗耶波尔斯基《白比姆黑耳朵》
《白比姆黑耳朵》是苏联作家特罗耶波尔斯基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为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白比姆黑耳朵》讲述了一只黑耳朵的白狗比姆寻找主人的坎坷遭遇,故事催人泪下又发人深省。这...[详细]
-
[德国]聚斯金德《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1984年,当35岁的聚斯金德把小说《香水》送往《法兰克福汇报》连载的时候,这位生性腼腆的德国人声称:“这是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的确,这部借古喻今的作品充满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社会生存法则的思考。读...[详细]
-
[德国]施特劳斯《献词》
《献词》讲了一个失恋的故事;从理想角度说,《献词》讲了一个人追求唯美的故事;从哲学角度说,《献词》升华了人的普遍经验,即通过主观感受把握现实世界。...[详细]
-
[德国]格拉斯《我的世纪》
《我的世纪》成书于1999年,它以纪实形式记录了20世纪德国的百年大事。全书由100个故事组成,一年一个故事,共有100个故事,堪称“德国百年故事集”。...[详细]
-
[德国]瓦尔泽《惊马奔逃》
《惊马奔逃》是瓦尔泽的代表作,创作于1977年,是一部反映“中年危机”的作品。小说情节非常简单: 昔日大学同窗赫尔穆特和克劳斯以及他们各自的妻子在一次度假中邂逅,随后便相约一块儿出游,其间聊起往事,谈论目前各自的生活...[详细]
-
[美国]辛格《童爱》
《童爱》采取第一人称叙事,因此,作品中的叙述者与读者仿佛直接晤面,沟通思想。仿佛作者就坐在对面,讲着那栩栩如生、真切动人的故事。辛格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小说的架构,因而故事情节往往显得真实可信,扣人心弦,容...[详细]
-
[美国]罗斯《反生活》
《反生活》被公认为是罗斯最难理解、最错综复杂的一部小说,也是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典型。...[详细]
-
[美国]厄普代克《变形记》
《变形记》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一部出色的短篇小说。它最初刊载在《纽约人》杂志上,后收入一部短篇小说集。厄普代克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性爱与死亡,他长于运用意识流、性心理描写和荒诞等手法来描写不幸的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