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少年张冲六章》张冲的悲剧是我们共同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0-06-15 来源于: 中国青年报 作者: 商凝瑶 点击数:

  中国教育这一母题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乐章。且听听民声:真不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追求的是什么?是知识?是文化?是素质?是德行?还只是为了考试、考试再考试?难道只是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一群只会考试的白痴吗!教育行政部门创造了一套方便自己管理和获益的教育标准和模式,这使得中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统一行动,成就了一大批标准化、模式化、没有创造力、缺乏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生机器”。中国教育的严重畸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近几年,讨论中国教育的书籍比比皆是,其中无不充斥着对中国教育的抨击和质疑。《少年张冲六章》一书虽然没有直接把文字当成子弹射向中国教育,却是把一个“问题学生”活生生地摆在你眼前:

  “我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还是喜欢学习的。二年级的时候我也还是喜欢学习。我爸给我支了个石头桌子,他说石桌是火箭发射基地。他希望我好好念书,考大学……后来,我让我爸失望了。我不爱数理化,英语更糟,有点兴趣的是语文。我喜欢……我一喜欢就乱动脑子,出洋相,惹老师生气,让老师难堪……我成了问题学生。”这是书中主人公张冲初中毕业时的自我总结。他上了高中,但只念了一年半就离开了学校。该书作者杨争光给他安排的结局是:因为他把一个横行的局长眼睛剜瞎了而去劳教所里改造。失衡的教育、起伏的命运,让原本应该健康成长的少年,饱受白眼和屈辱,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悬崖。他被教育毁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张冲这样课上捣乱、课下胡闹、聪明机敏却人生目标模糊的学生无处不在。他们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和老师斗嘴,变着法儿叛逆。他们忍受着家人的责骂和老师的白眼,下场只能是以卵击石。杨争光说,张冲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且是所有中国孩子都在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共同的困境——在张冲的故事中,制度有制度的困境,父母有父母的困境,老师也有老师的困境,每个人都在困境中生活,谁也逃不出,或者说谁也不愿也不敢逃出。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处境。

  很多人说,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无法培养精英,而没有精英的国家很难得到长久发展,这是一个标与本之间的恶性循环问题。或许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大发展下的中国社会,需要物质发展与文化发展双翼齐飞。而文化的发展包括价值观的树立,道德的复苏,人生幸福感的培育,在物欲前的澹定,精神境界的提升,良性竞争的养成。比如一片树林中的植物,每一株植物茂盛生长,才能带来整片树林的勃勃生机和良性生态形成。教育体制,只是精神层面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在当下社会发展的精神缺失中,它只是替罪羊而已。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杨争光和少年张冲

    《少年张冲六章》是一部敢于承担现实和艺术双重使命的警世小说。
    ...[详细]

  • 《百炼成钢》艾芜工业题材长篇小说

    五六十年代,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中,《百炼成钢》堪称优秀之作。它以建国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表现炼钢又炼人这一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作品的中心线索是平炉车间九号炉三位炉长在快速炼钢竞赛中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冲突,同时穿插厂领导干部之间思想作风的冲突,青年工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之间的敌我矛盾。...[详细]

  • 沙汀《淘金记》

    《淘金记》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详细]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描写太行山区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描写阎锡山统治下山西政 局的动荡,以及对于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详细]

  •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详细]

  • 茅盾《蚀》三部曲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详细]

  • 柳青《种谷记》

    柳青(1916—1978)的《种谷记》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长篇。这部作品反映的题材十分平凡,情节也比较简单。全书以王家沟组织集体种谷的事件为线索,展示了解放区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详细]

  • 王松《双驴记》

     小说不是简单地让一个人和一头驴对称着往前走,以获得象征和寓言的效果,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他们俩像一条绳索的两个分支,纽结着向前推进,谁也无法停下来。故事的张力就出来了。没有天花乱坠也没有匪夷所思,甚至故事推进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和陈旧,但它在执拗的推进中毫不懈怠,反而获得了单纯的力量。故事越走越远,故事的阴影就越来越大,而这越来越大的阴影,正是小说孜孜以求的,超越故事之外的意蕴,也是故事和小说的目的。...[详细]

  • 周立波《暴风骤雨》

      土地改革,作为解放区农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成了当时一些中、长篇小说共同的题材。这类作品中,除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 外,要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最为突出。《暴风骤雨》的写作时间与《太阳照...[详细]

  • 蒋子龙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的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围绕解净与刘思佳、叶芳、何顺之间的工作、爱情、友谊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心,展开矛盾冲突,表现了年轻一代在经历了10年内乱之后的新觉醒。...[详细]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一九四六年《五四指示》发表后处于初期阶段的华北农村的土改斗争。小说原计划写三个部分:第一是斗争,第二是分地,第 三是参军。现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分。但就已成的部分看,结构有头有尾,人物生动活泼,主题清晰明确,反映出了农村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已经 是一部独立完整的长篇。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并且展现 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