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不断重返历史“现场”与当下情境

发布时间:2023-07-1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于“理论化”的探讨早在上世纪已经引起关注,根据乔纳森·卡勒的说法,自1960年代起,一种被称为“理论”的东西开始兴起。事实上,理论若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就成了庙堂的雕塑,唯有将之不断“理论化”,与现实接轨,方能保持理论的鲜活性。当普遍真理遇到历史实践,一个建构性的空间出现了,“新的历史”也将发生。

这一关系脉络同样适用于中国网络文学,但现实的情况是,网络文学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一套话语体系,相关理论也仍然隶属于书面文学的评价体系之内。显然,在丰富的创作现场和理论的稳固性之间,尚未建立起理论化的互动关联。而没有联动现场的理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化过程,理论建构和文本写作只能是两张皮。充分的现场化是否就会有言之有物的理论生成?虽也未必,但作为批评的理论却不能离开文学场域,尤其是文本,这是理论化和建构性批评的立身之本。换而言之,当批评家在大量的“理论库”中彷徨四顾、遭受轰炸之时,中国网络文学的批评理论建构正走在路上,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因为变化了的“现实”和海量文本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相较于以纸媒为书写载体的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批评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也更突出。以网络来限定文学批评,既在“现有文学体系之内”,又因为特殊的媒介而“出乎其外”。无论是谈理论性还是历史化,都必须注意这一内外的辩证关系。只重视内,是一种明显避实就虚的行为,毕竟因为网络,文学形态、语言表达、文学功用、人物形象、空间想象、世界设定、读者位置、传播路径都已发生质的变化,不关注这些“现实”的文学批评显然是不及物的。那如果在“现有文学体系之外”来谈网络文学呢?有可能出现几大难题。其一,没有稳定的理论支撑,则言说书写现场的话语体系不健全,如何言说成了问题。目前几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旨在批评体系建构上下功夫,其动力与动因皆与此有关。其二,如何解释“网络+文学”的关系。倘若网络上的写作是立足于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的超文本式、链接式、数据库、模块式或者以图代文的诸种新形态,我们完全可以将之称为“数码写作”。但为什么不呢?网络文学的呈现形态和写手们关于世界的想象所呈现出的事实是:依托中国文学与文化,构建游离于“现实”的当代民间话语集成。这意味着,言说网络文学,若不给予媒介规定性的足够重视则无疑南辕北辙,但无视其与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现实的融合关联,则无法在互联网时代把握“网络+文学”的特殊意义。邵燕君曾经提到“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媒介变迁之影响所及,不是文学一家之事,人们日常生活深处无所不在的媒介身影是今日世界的人所面对的翻天覆地的革命。

网络文学的混合特质,要求研究者把握好媒介、文学、现实三者的关系逻辑,而这要求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给予总结和整体把握。网络文学在历史与网络两种看似无甚关联的界面上驰骋,其深度裹挟的写手、粉丝、受众、用户在看似玄奇不着调的想象中深潜着怎样的感觉结构,对认知今天的人、世界和现实有何启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既是作为批评者直面现实的当仁不让,也是高扬主体意志、以既有之文化积淀打通过去—现实—未来之界的介入行为,正所谓“我心安处即吾乡”,批评的阐释和建构功能约在于此。

网络文学批评要有历史化的视野

就现有的批评看,网络文学批评正处在上升阶段,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建构和追根溯源上都有建树。

网络文学关注现实题材写作问题。这一话题堪称2020年以来的热点话题。素以玄幻、仙侠、游戏、穿越、架空、戏仿为主的网络文学,如何在现实题材上实现突破?其潜藏的逻辑自然是前面我们提到的“现有文学体系之内”,是以现实主义这一看似“无边”的写作范式来引导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向。在网络文学如何更好反映当下现实和引导大众审美取向上,现实主义写作无疑是优秀的写作传统。这一主张没啥问题,也合乎当下的创作实际。但将一种理论套用于写作现场,首先要考量的是“现场如何”,接着要对“网络文学现实”做出甄别和判断。对生长于网络的网络文学而言,穿越其所呈现的“奇”“趣”“爽”“怪”“戏”,捕捉其底部的大众理想、民族意识、文化生态,这本身就是对现实最有力的呈现。此工作应由批评者、受众完成,而不能简单要求以某种表层“物理现实”来套装现实主义。

网络文学的源点问题。作为这几年网络文学批评热点之一,源点问题实则是理论化和历史化的结合。不同源点说反映出对网络文学定义的不同、质的规定性认知不同,却有可能忽视其中的市场化和随机性。换句话说,倘无众说纷纭,则无近年似乎定调性的几家之言。欧阳友权主张的1991网生起点说,实则自他多年前的《网络文学论纲》追溯网络文学时已经提到,只是当年并未将其严格地定为“源点”,重点在几位北美华裔文人以邮件版《华夏文摘》慰藉思乡之心的由头。21世纪初,网络文学研究刚刚开始,是否源点似乎并不那么重要。然而1998起点说,在2008年由马季的《网络文学十年史》定调之时,学界也没什么反对之声,后来的许多研究文章和硕博论文相沿成习。反而是文学网站抓住时机,进行了卓有影响力的十年盘点,这在产业化和学者批评之间实现了完美配合。1998年恰好有《第一次亲密接触》引起受众关注,写者以网名“痞子蔡”出之,说的又是互联网QQ空间上的爱情,“探秘”的好奇心伙同网络逐渐进入百姓生活,决定了1998起点说的历史地位。以《金庸客栈》为代表的1996起点说,则在细究与痞子蔡之文孰早孰晚上展开讨论,其关键是以网络作为媒介对写作功能的影响。以《风姿物语》定源点的1997说,则在网络文学特性上下功夫。显然,网络文学源点问题实际上牵涉的还是前面所言之的“内外”问题。但这不是单纯批评家之言,而是强调有历史资料为证(网络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很多资源已无从查找),这一资料又必须能满足网络文学的前提:网络,“网络的互联功能”与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要联动起来看。这意味着,我们今天所谈的“中国网络文学”,与1991年的《华夏文摘》、1996年的《金庸客栈》、1997年的《风姿物语》、1998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等一体相承,是不同发展阶段,抑或这些只是前史,当网站、市场化、产业化、用户经济、融媒体衍生链这些概念成为决定网络文学风向重要标尺之时,我们才能顺藤摸瓜,再去找那个“源点”。

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问题。黎杨全近期发表在《文艺争鸣》的《网络文学经典化是个伪命题》一文,是站在网络文学的网络特性上对“经典化”做出的理论阐释和批评。他找到的症结关节点在于网络文学生成的“网络空间”,这是一个以数字为介质、写与读共在的空间,倘若将某些文本纸质化并藏之于精美恢宏的场馆,则失去了网络文学之为网络文学的媒介特性。那么,换过来说,网络空间生成的网络文学能否被经典化?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关乎“经典”的历史认知问题。“谁指认”则首当其冲。网站平台的排行榜能否说了算?某个批评家的评价是否是标尺?在网络和文学之间哪一标准是确定“经典”的主要杠杆?把这些问题汇总起来,可能有两点是确定的。一则网络文学发展至今,“登堂入室”已是多方力量和文化场域渴盼之事,有了“经典”自然可以“正名”;二则“经典”本身具有随机性、历史性和理论化等多维度特性,它并非“谁说”就算的。

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和海外传播问题。将“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结合起来,显示出网络文学“出海现象”在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这也侧面印证前述网络文学的理论化和历史化不能离开鲜活现实的说法。与其说网络文学写作要反映现实,不如说,网络文学本身就是现实诸面相的镜像集合。依托这种影响力和文化力,审视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问题是大势所趋,其现代性也在其调用和选取传统文化资源时呈现出清晰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记忆。而尤为重要的是,相对于力图以概括性话语把握网络文学总体性特征的批评和研究,网络文学文化传承问题将“网络文学文本细读”推向前台,让文本发言,让文本敞开内部深层文化世界和民族心理,这无异于对过分注重理论和将“网络文学”作为历史长河一部分之要素研究的纠偏。

显然,无论从哪个热点问题看,网络文学批评都必然要有历史化的视野,资料性的搜集整理也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聚焦单个问题,网络文学又始终是多问题域的集合,这决定言说网络文学不能依托某一种理论予以概括之、描述之,必然是多方力量交织、碰撞的场所。尽管中国网络文学的理论建构走在“路途之中”,但网络文学的媒介性、民间性和共空间性所呈现出的新现实,决定了网络文学理论话语必然是自丰富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文本创作情境中提炼、提升和总结而来,而此前固有的传统,则要求网络文学批评和理论建构必然在不断重返历史“现场”与当下情境之间。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理论/现实、理论与文本的历史/当下语境中的书写,这几重关联牵扯着“文学之用”的意识形态性和文学的社会性问题,凸显出网络文学批评的多重现实和复杂面相。随着网络文学带着中国烙印“出海”,网络文学批评更加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网络小说大神代表作品

    跳舞 -----《邪气凛然》,都市黑帮,前60章比较YY,后期很棒, -----《天擎》网络,黑客,个人势力,一个天才少年的故事,还不错 -----《恶魔法则》穿越,异界,魔法,玄幻 ,是极品书, -----《天王》都市异能类,不错的情节感 ----- 《猎国》正在火热连载 撒冷 -----...[详细]

  • 《大宋的智慧》人物表(未完成版)

    云烨的翻版,虽然作者说他主要表现阴暗的一面,但唐砖的老书友们大概都会在他身上看到云烨的影子吧,就连作者都经常把两个人的名字打错,虽然更两本书且主角都姓云这很正常,但是也从侧面说明或许作者在某些时候也分不清这俩人。。。...[详细]

  • 网络小黄文的前世今生

    网络出现无疑是平民话语权的狂欢,当然也离不开色情。但如今泛滥的小黄文,在最初的网络文学发展的时候并不严重,甚至说大家没有这个概念。那现在的小黄文现象为何如此严重呢?这就要从一有网络谈起。...[详细]

  • 国王陛下谈作品:《从前有座灵剑山》

    国王陛下:80后非主流不知名写手,性格纯朴品德中上,热衷动漫。爱好写作,理想是通过写作实现人生价值,梦想是诺贝尔文学奖。...[详细]

  • 十一部精品网络小说赏荐

    这十一部小说,无论文笔还是情节,都肯定均在水准之上,算得上是现代娱乐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当然,网络小说浩如烟海,笔者阅历有限,必有大量佳作还未曾拜读,因此尽管名为“巅峰”,心中却并无舍我其谁之意,如果朋友们心中还有其它佳作,还望不吝补阙,也让此文得收抛砖引玉之效。 ...[详细]

  • 中国网络小说及网站发展史

    回顾一下,中国网络文学从零开始的历程,以及起点中文网的发家历史。...[详细]

  • 猫腻新书《将夜》评论

      一段可歌可泣可笑可爱的草根崛起史。 一个物质要求宁滥勿缺的开朗少年行。 书院后山里永恒回荡着他疑惑的声音: 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 …… …… (这是一个“别人家孩子”撕掉臂上杠章后穿越前尘的故事) 读网络文学就用盛大Bambook,多款优惠套装官网促销中! ...[详细]

  • 从《锦桐》到《盛华》:重生文的叙事世界

    网络小说作家闲听落花,自2011年开始创作,八年来已发表十余部作品,主要书写穿越重生言情文,早期作品如《九全十美》《花开春暖》《秾李夭桃》《榴绽朱门》《玉堂金闺》《神医嫁到》均为穿越文,近年创作的《锦桐》和《盛华》为重生文,《锦桐》入围2017年度网络小说排行榜。闲庭落花的穿越重生文多通过拯救自己——拯救家族——拯救苍生的上升路径来实现个人生命史的改写。...[详细]

  • 徐公子胜治新书《天枢》评论

    虽然《风起紫罗峡》也是东方玄幻类的,但严格说起来其中认识并不够完整。而徐公子胜治则更加偏重于东方神怪世界的天地人神之间的体悟。如今或许是徐公子在用自己的作品说话,来实打实的赢得自己与荆轲守之间曾经存在的论争。你觉得呢??...[详细]

  • 古人如何穿越?

    “穿越”一词最初流行于网络文学,随后蔓延到影视界,随着2012年春晚变得妇孺皆知。其实,“穿越小说”其实是中国文学的经典母题,早就被古代的小说家写过千八百遍了。...[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