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2-07-21 来源于: 文艺报|海客2022年03月28日08:14 作者: 点击数:

“中二”,也称“中二病”,是一个来自日本的网络流行语,泛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形容一些经常自以为是地活在自己世界、做出自我满足的特别言行,或赋予自己一些自认为帅气的特性但同时稚气未脱的人。这种情况据称常在国中(初中)二年级发生,故称为“中二病”。“中二病”通常有以下一种或者几种心理状态:个人主义发达,以自我为中心;突然有超龄的学习欲;开始挑战原本不敢挑战的领域;拥有很多奇特的知识;不擅长与一般人相处;认为自己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超能力;想象力发达……

七月的新作《小镇奇谈》,就是关于这样几个看上去似乎“中二病”病得不轻的少年的故事。他们怀疑这个世界马上就会遭遇极其可怕的灾难,而他们自己身上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超能力,拯救整个世界的责任,就落在了他们的身上。可以说,这差不多是每一个男生在中二时期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幻想过的场景。但是,与那些仅存在于脑海中的幻想不同的是,在《小镇奇谈》的故事中,这一切都是真的。

《小镇奇谈》是一个关于几个中二少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工业小镇的故事,这还是一个关于我们的宇宙险些毁灭的故事。但是,首先,这是一个足够真实、足够真诚的故事。提到科幻小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慈欣的《三体》。作为最成功、传播最广泛的中国科幻小说,《三体》体现的是科幻特有的宏大美感。那是在空间上纵横至整个宇宙,在时间上直至宇宙终结的壮丽画卷。各种硬核的科学想象和技术奇观在小说中层出不穷。《三体》中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人类当中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们有着远超常人的学识、意志和决断力,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地球和全体人类的存亡和未来。

而《小镇奇谈》则在这些方面都采取了和《三体》完全相反的做法。《小镇奇谈》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显得很“小”。它的故事,全都发生在四川绵竹市的偏远小镇汉旺镇中的一座三线工厂里。而故事的时间跨度,也仅仅只有1999年五一之后的短短十来天时间。这里边虽然也有几位在研究着神秘未知生物的科学家,但是他们从头到尾,并没有做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真正占据小说主要篇幅而且推动故事发展的,是几个平时有些贪玩,会在早上上学之前抄作业,下午放学之后去游戏机厅打街机的初二学生。而他们所依赖的,只有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行动力,以及从《科幻世界》《飞碟探索》之类的杂志上看来的似是而非的“科学知识”。

正是因为这些“小”,给予了《小镇奇谈》在科幻小说中显得格外强烈的真实感。就像2021年春节档大火的影片《你好,李焕英》,用各种细小的生活细节勾起了一代人对于1980年代的集体回忆一样,《小镇奇谈》也同样用满满的细节,勾起了读者对于1990年代末的中国的回忆。那是互联网和手机还没有普及,人们的生活还局限在街坊邻居和电视的淳朴年代。人们对于大城市和远方的了解,仅限于电视上不多的节目,以及口耳相传的流言蜚语。

但是《小镇奇谈》终究是一本科幻小说,而且七月是一位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幻作家。正如他自己在长篇小说《群星》的后记中所说的:“那种不顾一切,就像‘旅行者’、像‘登月计划’一样,这些承载着人类的妄想、贪婪、野心,那些闪耀迷人的梦的作品几乎不再出现了,跟登月火箭一样停止发射了。所以我决定写一个‘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的小说。”

“仰望星空”,这是自人类数百万年前在非洲大陆第一次直立行走以来就有的本能。星空和宇宙则赋予了科幻小说特有的浪漫与魅力。因此,即便是《小镇奇谈》这样的“小”故事,它的最终谜底,仍然和宇宙的终极奥秘,和全人类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而最终拯救这个世界的,正是故事中这几个看上去有些普通的少年。而且使得他们得以拯救世界的,也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炫目的未来科技,恰恰相反,正是小说前半段花了大量篇幅去描写的,看似与科幻毫无关系的,这些少年们在这个汉旺镇的三线工厂中打游戏、探险的种种日常。所有的这些平淡的细节,在最后都成为破解人类和地球危机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这种写法,让《小镇奇谈》看上去,就像是绝大多数的男生在中二的那个年纪曾经做过的白日梦变成了真的一样。看着书中的故事,就让人不禁会想:“我是不是也在初中的时候干过这种拯救世界的事情,然后被删除了记忆。”而看到最后,书中的少年一个个变成了成年人,干着各种各样与童年的梦想或者相关,或者无关的工作,则更会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会让我们在心底有一丝小心的期待,也许下一秒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

也许这就是科幻最大的魅力,它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现实的生活。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