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推动更多科普精品的生产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2-10-1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科普

9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依托现有科研、教育、文化等力量,实施科普精品工程,聚焦“四个面向”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培育高水平科普创作中心;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支持科普展品研发和科幻作品创作;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

科普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科普作家们的努力。而科普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如何向广泛的社会公众进行推荐,同时也甄选和鉴别优秀的作品予以奖励则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和措施,科普作品奖的设立是推动优秀科普作品走向公众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奖项,能够调动更多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创作积极性,进而繁荣科普创作,而具有影响力的科普作品奖的评奖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引导科技工作者创作优秀科普作品的参考。因此,如何引导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创作、提升科普创作能力、传播优秀科普作品,使优秀科普作品走向公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当前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公众对科普的汲取也是多渠道、多层面的,特别是科技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之中,它正在通过科技工作者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从而助力科学素质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某些前沿科技成果的科普转化也存在着“有科没普”的极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公众接近和欣赏科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临新时代新要求,我们更需要创作并推出一批有水准、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来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科技工作者是科普创作的“源头活水”,他们通过科普创作这种行为把新的科学成果转化为公众新的生活常识和新的行为规范,进而助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秀科普作品生产出来之后的传播与扩散也需要有相应的平台和渠道,而相应的奖项将有助于推动优秀科普作品“叫好又叫座”。目前正在形成国家级科普创作奖项和各省市设置相应科普创作奖项联动的多层次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形成科普创作百花齐放遍地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

作为中国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并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全国范围内以中文或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的作者、责任编辑和出版制作机构。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推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优秀科普作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从历届获奖作品来看,科普创作涉及的主题日渐丰富、参与科普创作的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多。以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为例,获奖作者就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嫦娥三号探测器及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等等,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科普创作,将一些科研成果转化成了科普内容,满足了公众的科普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奖项的设立可以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而评奖之后对一批优秀科普作品进行的集中展示也有助于促进科技工作者之间以及科技工作者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更好地推动优秀科普作品的生产、创作与传播。正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陈玲秘书长所说:“从创作者来看,科研人员创作科普精品效果显现。科普界也始终呼吁着让更多科研人员加入科普创作队伍。”

新时代呼唤有更多更优秀的原创科普作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也将在继续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基础上,更加紧密联系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创作者,探索科普创作新路径,展现科普创作的新风貌,为公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科普精品,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项目主管、《科学故事会》执行主编)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