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东京圣战》和《冷酷的方程式》

发布时间:2021-08-09 来源于: 作者: 刘慈欣 点击数:

科幻界总是有一种不太好的毛病:把一些公认为优秀的作品拉到科幻名下,以前曾把《蝇王》和《1984》划拉进来,现在我也想划拉一个:日本电影《东京圣战》。

尽管大家都不会认为它是科幻片,但从中确实能看出许多科幻因素:首先影片描述的世界是一个近未来的虚拟世界,肯定有人不同意这点,认为影片中的世界在细技未节上都很现实,但谁都能看出它的基础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用我们的话说,它建立在一个大硬伤上。与BR法律的残酷程度相比,古罗马斗兽场都是一个很温柔的地方了,那里进行生死搏杀的人至少的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准备,且生存率是二分之一而不是四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真有政府去干这事儿,那掉脑袋的可能只有BR法的制定者们。所以说《东京圣战》中的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

《东京圣战》的最大魅力还在于它是一个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寓言,冷酷无情地揭开了层层面纱,暴露出人类社会某些很本质的东西,这很像自然科学所干的事,只不过后者是针对大自然。不管自然还是人类,其发展规律总是被层层迷雾所庞罩。由于磨擦力这层迷雾的存在,在我们现在看来很简单的牛顿第一定律也曾是深藏不露的,人类社会的本质则更多地是被一片温情的迷雾所掩盖。正如加速器的高能量才能撞开粒子,也只有极端的环境才能暴露人类社会的本质,为种环境有时要靠科幻手段才能创造出来。当然,自然定律被揭示只是令我们恍然大悟,人类社会的规律被揭示时,特别是把它用文学或视觉艺术生动地表现出来时,会令许多人精神紧张的。

《东京圣战》展示了这样一个人类常常陷于其中的极端环境: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是通过消灭别人使自己能活下来,还是大家一起死。其实这种困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所不在,只不过结局不是死,而是某种较轻的失败如失业失恋等等,同时它还被无所不在的温情脉脉的迷雾所掩盖。其实,对于严肃的社会科学而言,人类的温情和善良是很少被考虑的,比如:如果不把所有人都设定为唯利是图,那整个经济学就失去了基础。当然不能就此认为《东京圣战》就是科学,深作欣二想表达的东西显然在别的方面,但从科幻角度看,他描述了一个冷酷的社会学实验。

这就使我们想到了《冷酷的方程式》,这篇科幻经典中的世界与《东京圣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区别微不足道:只是《冷》中的那个女孩儿自愿去死,而没有采取《圣战》中的女同学们的做法,把那个宇航员的脖子割断弹出舱外,然后再自己学着干飞船(更大的可能是宇航员把女孩儿的脖子割了),如果用科学的方法对那样一个小世界的发展做出预测,社会科学家们肯定不会考虑小说中的可能性,而会按后一个方向思考和研究。

《东京圣战》对我们的科幻的另一个启示是:通俗不等于肤浅。这部影片所用的表现手法很极端,对暴力的表现真实而内行,且毫不掩饰(听说那个七十多岁的老导演经历过战争),同时不可谓不通俗,我肯定小学生完全能看得懂。当然让不让他们看又是一回事,我看到DVD封套上有R-18的字样。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看看,像我这样看得入迷,并从中体会惨烈美感的变态观众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能从中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暴力,甚至进而想到什么是战争,因而由此产生的和平主义者会远比杀人狂多,还能从中悟出许多人世间一言难尽的深刻道理。这可能是导演真正的目的,网上有人说得好:深作欣二是在用暴力进行关怀。

说了半天,下面才说到写此文的真正目的:我真的没想抄袭《东京圣战》,尽管《超新星纪元》中上半部分的某些情节与之如出一辙。我写这篇小说远早于这部电影,第一稿中就有那些情节,但后来看过的编辑坚决让删了,第二稿中就没出现,但三四稿中又恢复了,只是弱化了许多,撕杀变成了一场准游戏。《超》中互相残杀的孩子们岁数更小,只有十一二岁,目标也同样是为了一个国家的生存,初稿中的残酷程度与电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的历史观很冷,但即便如此写这样的故事也不容易,记得当时写着写着握笔的手就颤抖起来(那时还没用电脑),只好停停再写。现在《超》的出版已出了问题,遥遥无期了。看稿子的编辑都要求减弱或去掉其中残酷的描写,所以即使最后有幸出版,其中相应部分的描写已大大“仁”化了,离可能的真实远了许多,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原载《中国科幻作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