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让 小说帮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1-12-26 来源于: 光明日报|李思辉2021年11月26日08:45 作者: 点击数:

一个花花公子疯狂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漫无目的地飘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养殖鱼类,几近生存极限……近日,科幻作家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摘得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媒体报道,本届银河奖首次以线上直播方式颁奖,获奖作品引发社会关注。

科幻小说以科幻为特色。科幻不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幻觉,不是想入非非的痴心妄想、莫名其妙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经验基础之上的“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比如《穿越土星环》的灵感就来源于作家2015年偶然听说的一则新闻——“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最后一次飞掠过土卫二的北极,北极喷泉里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有孕育生命的可能。”科幻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但可以呼应人们对未知的某种猜想和渴望。

除了文学审美之外,好的科幻小说还具有预估未来、描摹未知、给人灵感、引领探索等特殊社会功能。很多科幻小说描绘的“人类远景”变成了现实。比如时下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作家斯坦利·温博姆早在1935年的科幻小说《皮格马利翁眼镜》中就已提到;时下的平板电脑,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剧《星际旅行:原初》中就能找到雏形;机器人、手机、火箭等等,科幻小说中的很多遐想后来都变成了现实。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曾幻想过电视、直升机、潜水艇等等,后世的潜水艇发明者之一西蒙·莱克、无线电发明者之一马科尼等科学家,都承认自己受到过凡尔纳作品的启示。可见,基于科学技术、经验基础之上的幻想,某种程度上正是开拓人们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思想领跑”。

科幻小说是可能性的文学,它把未来的各种可能以文学的笔法一一排列在人们眼前,给人前所未见的阅读体验。小说中哪种可能性会变为现实,作家很难预知。但这并不妨碍科幻作家以强大的好奇心、无穷的想象力,“解放出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回答关于“人类未来将去往何处”等未知问题。想象力无穷无尽,科学技术不断追赶想象力的过程,何尝不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欧美国家科幻与科学良性发展互动的经验启示我们,有必要借助科学幻想的翅膀,激发国人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在中国,一些人把科幻简单等同于“魔幻”,忽视了它背后的科学知识基础、逻辑自洽特点、文学艺术格调。很多成年人认为科幻都是针对青少年的,成年人看科幻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三体》作者刘慈欣也曾坦承,自己以前在单位不敢说自己看科幻、写科幻。这样的社会偏见本身就不够成熟。科幻小说并不比纯文学价值低,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地参评主流文学奖项?

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禾下能乘凉,稻穗扫把长”,“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穷尽毕生努力探索……我们脚下这片古老而充满浪漫主义的土地,足以承载更多前无古人的奇思妙想。期待更多有理想、有追求、有实力的杰出创作者,带领中国科幻小说走向更加异彩纷呈的未来。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