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科学幻想的力量和美感

发布时间:2023-06-0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地球上的外星人》(全四册),彭绪洛著,希望出版社2023年1月,28.00元/册

少儿科幻文学是“造梦”的文学,少年儿童正处在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想象力迅猛发展的时期,儿童科幻的出现帮助少年儿童构建缤纷多彩的想象世界的同时,也对他们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少儿科学幻想小说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大多是基于当下科技的合理想象,其原理仍然来自人类已有的科学认知。如何将科学元素有机地结合在故事中,甚至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引起少年儿童读者们的阅读兴趣以及对科学发展的辩证思考,十分考校创作者的功力。

在这样的意义上,科幻作家彭绪洛的作品《地球上的外星人》成为了一个典范,科学元素深入故事的肌理,让小说在合理有趣的基础上体现出严谨的思辨色彩。

《地球上的外星人》中涉及到的科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应用这些科学原理,作者设想了诸多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它们或来自冒险王星球,或是地球的近未来发明。科学技术一方面成为故事的有力“推手”,一方面为读者打开知识与想象的大门,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飞速发展的世界。

书中涉及的自然科学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即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小说的第一部《外星来客》中,巴山虎来到地球初期,冒险王星球的科技给他带来很多帮助,例如能够隐身,能够随意变成地球衣物的防护服,避免巴山虎观察人类社会的现状时被发现,防护服的头盔可以变形成为一根“多功能棍子”,储存并传输信息。《火星阴谋》中的模拟生态系统是火星人在地球上的实验,但实际上巴山虎提出的“机器生物圈”是基于地球上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近未来科技想象,其出现反映了学科交叉对人类科学探索的重要意义。《平行空间》的外星人备份技术和对2067年的科技描述则展现了创作者不拘一格的幻想力,超级科技的所指包涵了时间的流逝,同时是巴山虎对自我存在产生质疑的导火索。

其次,社会科学元素也在文本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外星来客》中,巴山虎为了向地球人证明自己是外星人,采用了节目录制和现场直播的方式。他见证了观众的质疑和诋毁,最终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整个自证的过程体现出巴山虎对社会学和心理学认识的逐渐加深。

最后,思维科学元素同样出现在故事中:《盗梦机器》中“梦印机”“读梦枕头”“读梦小物”等发明能够打印人的梦境,从而将人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具象化,方便主人公记录和创作。这些科学技术的设计让故事更加具有趣味性,也对科技背后的进一步思考提供了条件。

达科·苏恩文在《科幻小说变形记:科幻小说的诗学和文学类型史》中提到,科幻的艺术在于认知和疏离的相互作用。科幻小说本质上仍然需要遵循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其审美效果依赖创作者对于科技想象的陌生化展现。在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现象中,读者能够体验到科学技术想象带来的美感。

《地球上的外星人》将时间设定在不久的将来,作者以巴山虎为视角承担者,利用外星科技探索地球。在巴山虎原本的认知中,地球是一个文明被毁灭的星球,读者在真相尚未揭露的情况下借助巴山虎的眼睛“观看”地球,飞船、防护服等工具拓展了读者认识地球的边界,真相揭露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未知之美的过程。

《火星阴谋》的“小冰湖”中的生物设计同样具有美感。丑陋的“猪猪虫”,“通体银白色”但是懒惰的“珍珠贝”,会发光的“荧光鱼”等等,这些自然界中不存在而由故事角色自主设计的动物令读者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愿望。

《盗梦机器》中的“读梦枕头”让千奇百怪的梦境展现在人们面前,读者借助故事中的角色直观地面对原本难以捕捉的大脑思维活动。科技令人重回梦的现场,延续或惊险或喜悦的体验。

《平行空间》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对应的虚拟空间,真实与虚幻之间存在的时间差让巴山虎产生了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情绪。20年后世界的种种新事物也在不断地刷新读者的认知。

《地球上的外星人》的核心不仅在于对科技的奇观化展示,作者凭借千奇百怪的科学技术透视了人类现代化进程可能迎来的种种危机,少儿科幻的形式是作者重新拷问科技价值的投射。

《外星来客》中,一万年前的人类无节制发展人工智能,导致智能机器人暴乱,推翻人类,故事当下时空的地球人又有了过度依赖科技的趋势,长此以往,上一轮文明的悲剧势必重演。为了“母星”的前途,巴山虎和朋友们想尽办法改变人们的观念,摆脱技术主导人类的后果。在巴山虎看来,科技只是人类的工具,拥有更高等级文明的他也确实是如此对待高科技产品的,这与地球人的依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技产品本身不具有是非之分,重点在于持有者如何使用。

同样的讨论在《盗梦机器》中也有涉及。“梦印机”原本只用来记录梦境,作为一项创意发明本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但心术不正者却用它来危害社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抉择权仍然在人类手中。

《平行空间》中关于科技与人关系的思索来到了新的境界:当科技可以改变人的身体(巴山虎被复制了备份,形成两个独立意识),人要如何面对主体性焦虑?

全球化和信息爆炸式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人类面前,工具理性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人类现有的认知,科幻小说代表了人对未来和地球之外的幻想,也成为一个阵地,预演人类社会现实乃至精神上可能遭受的危机,并设想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球上的外星人》无疑是成功的,故事在对未来纵横驰骋的想象下持续反思和追问,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以巴山虎这个独立自信、热心善良、勇于承担责任、富有探索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形象为承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科技高速前进的环境中坚守本心,凭借勇敢坚强的人格来应对一个个即将到来的难关。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