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开启中国式火星叙事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9-2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中国式火星叙事的新篇章正在开启。王侃瑜的短篇小说《火星上的祝融》入围第81届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小说集结了备受关注的话题,熔火星、人工智能、纳米机械、生命演化和中国神话于一炉,极好地诠释了中国科幻的独特性,具有鲜明而纯正的中国元素。

“祝融号”火星车代表了中国最前沿的火星探索,小说以“祝融号”为创作原型,“祝融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以火神之名,奔赴火星之旅,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跨时空融合,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以往经典的火星叙事,如金·斯坦利·罗宾逊创作的人类太空移民计划的《火星三部曲(红、绿、蓝)》、“2001火星奥德赛”探测器命名来源的《2001:太空漫游》和安迪·威尔的火星生存指南《火星救援》等,一贯以西方作者主导的探险、征服和拯救的主题展开。科幻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科幻迷的至高理想就是“火星梦”。回顾中国火星叙事,如老舍的《猫城记》,映射了腐朽的、被迷叶(鸦片)所弥漫的晚清社会,凸显反乌托邦色彩;韩松的《火星照耀美国》叙事基调暗黑鬼魅,笔下的中国和美国笼罩着被超级电脑“阿曼多”统治和面临未来战争的阴影,也属反乌托邦系列。

而当下,“祝融号”登陆火星成为现实,中国式火星叙事有了科技支持,可以说《火星上的祝融》既有现实科技发展支撑的真切感又有无限幻想的可能性。作品从跨学科角度呈现了何为生命的原初思考,具有“太极式”的生命哲思。人工智能是否能算作生命?伊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能根据自身需要寻求发展,但伊没有生命周期,不进行物质代谢;伊经历过出生、成长却没经历过衰老、死亡;备份可以算是自我复制吗?繁殖又是什么?《火星上的祝融》想象人工智能祝融在火星的生活,在祝融看来,人类的存在如此不经济,消耗资源,增加熵值。当人工智能祝融和共工发现火星古菌丝有生命标志,在没有人类命令的情况下,共工认为“它们对我们产生了威胁,人类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祝融和共工从合作转向斗争,然而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要坚定捍卫可能的生命。祝融和共工为各自的生命观而战,在神仙打架中触动了不周山,使得埋藏火星地底的古菌丝集体涌上火星地表,奇迹般地完成了创世。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祝融成为了火星古菌丝演化而成的火星人类的神话人物,从而完成了神奇的生命转化,作品具有一种开阔的“太极式”的生命科学哲思的智慧表达。

《山海经》作为科幻灵感来源库,在《火星上的祝融》中,可以明显读出上古神话的味道,同时也呈现新的科学构思。神话科幻的写法对于科幻想象或许相对保守,但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手法同时激发了世界其他国家科幻爱好者的文化心理机制。区别于先秦古籍《山海经》的神秘性的奇幻书写和鲁迅《补天》的启蒙性呐喊,《火星上的祝融》以“硬科幻”的写作手法,立足于中国科技的前沿发展,开启了中国式火星叙事的新篇章。

王侃瑜之前的代表作《海鲜饭店》带有异域风情,而在这几年风格有了中国式的创造性转化。从异域风到中国风具有某种必然趋势。地球的人类是作为同一个人类群像在奔赴星辰大海,是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需要全新的眼光和视野去发掘和创造。中国科幻必将在世界文学起着不可或缺且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化输出上,期待中国科幻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