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科幻评论

星空与想象交相辉映

发布时间:2024-03-0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

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总第43期已面世。“孵化、培育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彰显科幻动能与人文沉思的交互影响”是《科幻立方》肩负的使命和立身之本。立足未来视界、人文情怀,新年首期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优化升级。“作家相对论”“创意写作”“新英雄宇宙”栏目首次亮相。主体部分“文学·小说”共刊载5部作品,通过对写作题材、语言风格等的多元探索,呈现科幻文学新面貌。其中,《消逝的真相》《壳》借助硬核的科幻元素,以惊奇的想象力串联起人类对地外与地下世界的探索;《一个写作表演者的最后爱情》《在卡维雅蒂》以敏锐的人文触角抵达科技“侵占”下人类、机器人世界的情感孤岛;《训鹱师》则塑造了东方语境下的新英雄形象。

一种被带回地球的火星奇异微生物,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人类太空矿业的格局;一场离奇的空难隐藏着一段跨越星球的爱情纠葛和蓄谋已久的商业暗杀。贾煜的中篇小说《消逝的真相》以双线叙事结构呈现了未来太空“生物采矿”的宏大图景,将人在财富诱惑下的阴暗角落一一展露。真相只有一个,它从未消逝;那么,真正消逝的是什么?作者在最后以直指天空的石碑暗示被黄沙掩埋的真相,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自省。不二壳男的《壳》以宇航局一对父女对探索地外和地心文明的争论为引线,通过人类与地心深处人工智能“壳”的对话,牵出了45亿年前地球的智慧生物——触角类。“没到过的地方,总得去看看吧”,“哪怕搏上性命”——不管是地心深处的远古触角类,还是现在居于地表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可谓殊途同归。毕竟生命短暂,“当宇宙将最深邃的一面铺陈在眼前的时候,谁能抑制住好奇呢?”

王威廉《一个写作表演者的最后爱情》写在未来人类情感消亡之际,以一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工作者的爱情为切入口,由一份“表演写作”的工作,引发了一对爱人之间的矛盾。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洞察了爱情双方对亲密关系的渴求,以及在科技“侵占”之下,未来人类的情感与伦理困境。《在卡维雅蒂》选取梁宝星“机器人俱乐部”系列的7篇超短篇作品,包括《妈妈,明天我将死去》《去赤池》《透明的石头》《紫色星云》《菊洞》《花厅》《在卡维雅蒂》,以机器人为第一视角,打造机器人“乌托邦”。当机器人作为独立的文明主体出现时,以它们的思维系统来观察人类生活,会有何不同?作者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折射出对未来科技世界的担忧。

从本期开始《科幻立方》将陆续推出赖继的“璇玑战略司·新英雄宇宙”系列作品。与西方的超级英雄不同,作者立足未来世界,塑造了一个东方语境下的超级英雄群体。这些英雄来自平民,代表着东方人最深刻的品质与人文关怀,他们当中有灾害预警局的训鹱师韩小山、未来特工局的探员武烈、IT造梦结界师唐安等。《训鹱师》是该系列作品的第一篇,讲述训鹱师韩小山和搭档鹱鸟对抗风暴、拯救人类的故事,见证了少年英雄的成长,彰显了生命在灾难面前的伟大共情。同时,中国香港金像奖影视效获奖导演郑文政根据该系列作品创作了视觉效果图,刊登于封三,呈现出对中国科幻文学影视化的丰富探索和实践。

此外,《科幻立方》两个全新专栏——“作家相对论”和“创意写作”,同期上线。

“作家相对论”旨在通过科幻领域资深作家对青年作家作品的点评,触摸科幻文学写作的脉搏,同时展现作家风采,为科幻作家提供交流平台。资深作家星河作为2024年该栏目主持人加盟助阵,青年作家贾煜在本期亮相。星河在本期作品导引中提出,“我们的科幻小说总喜欢描述所谓‘塔尖’(人类)碰‘塔尖’(有智慧的外星人)。更有可能的,难道不是‘塔尖’(人类)碰‘塔底’(宇宙间的微生物)吗?”作品《消逝的真相》就讲述了“塔尖”碰“塔底”——人类将火星微生物带回地球的故事。

科幻文学写作作为“创意写作”的重要课题,已纷纷进入各大高校的文学课堂。2024年《科幻立方》面向高校大学生群体特别开设“创意写作”专栏。该栏目由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作家王威廉主持,每期围绕一个创作视角展开,让我们看到“创意是如何生发的,是如何落实的”。在本期《创意写作与科幻小说》中,王威廉提到,“科幻小说常常被称作‘点子文学’,尤其对短篇科幻小说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时候一个与众不同的科幻场景,甚至都能撑起一篇小说来”。该栏目选编两部科幻短篇小说,段子期的《温泉旅店》将科幻、悬疑两种题材相结合,以量子隧穿实验作为故事的关键情节,试图揭开虚构世界的真相;赵禹然的《基地没有敲门声》则由弗里蒂克·布朗所作的《最后一个人》生发出来,书写最后一个人类与AI共存的故事。“创意可大可小,但最终考验的是站在高处腾空而起的能力。”期待本栏目可以为初涉科幻文坛的创作者打开一扇窗。

2023年是科幻文学奖纳入百花文学奖的第6年,这一奖项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和《科幻立方》共同为中国科幻文学打造的荣誉和舞台。本期“特别企划”依照惯例,回顾了2023年“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科幻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分享了获奖作家们的创作历程。本期“宇宙电台”专栏主题为“回归”——“寻找自己的黑洞,并在里面重新建立时间”,依旧由资深音乐人郭小寒带来“音乐”与“科幻”碰撞之下的故事。

2024年是《科幻立方》创办的第八年,作为一本期刊,我们还很年轻,未来之路依旧漫长。新的一年《科幻立方》将再次启航,重建时间。期待我们继续以文字的永恒对抗未知和变幻,以文学记录人类对宇宙的想象和对文明的探索。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从“ 迷”到 作家

    刘慈欣是从20世纪80年代“科幻迷”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作家,他亲历了当时的“清理精神污染”。当国内科幻进入严冬时,作为“科幻迷”的刘慈欣自然而然想为科幻复苏贡献力量,这成为刘慈欣“心路历程的转折点”,从此,科幻对于刘慈欣来说,从一个空灵的梦境变成现实而任重道远的事业。...[详细]

  • 读吴岩的《中国轨道号》 在全新轨道上疾驶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我读过了两遍。年初,吴岩把他的这本新作寄给我。封面和书名乍眼看去,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科幻小说。那时正忙乱一些事情,我抽时间草草的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不能简单的归类科幻作品,感觉这本书写的确实有很另类,当时也没想到给他写评论或者说书评。但是,后来这本书在中国作家协会这一届的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了。我又翻了一遍我觉得要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大家所青睐,看了一遍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详细]

  • 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作为中国科幻30年大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详细]

  •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说书人你好!你是师博吗,我们去年见过面。关于《西洋》,反正也没人敢要,你发我没意见。但我劝老弟还是慎重一些,因为这篇东西政治上很敏感。去年文瑾让我给《异度空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SF教》,上面没什么,杨社长都没让...[详细]

  • 浪漫的喜剧

    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正在火热上映,该片托起暑期档热度的同时,也将国产电影“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再度提起。在《独行月球》中,沈腾有一句台词贯穿了整部电影,“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这句台词对于...[详细]

  • 控制与选择:简评萧星寒的创作

    萧星寒是从一名普通的科幻读者成长起来的作家,本职工作是老师,写作并非专职。因此,很难想象他如此惊人的文字产量,以及能写出诸如《骰子已掷出》《弓形虫》这样高水准的科幻作品。在萧星寒的近作中,我读到了当下...[详细]

  •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详细]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个为科幻爱好者建设网上精神家园的想法。那...[详细]

  • 贾立元:古怪的新世界

    “科学幻想小说……所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这个论述揭示了“科学”与“幻想”在“小说”这一虚构性叙事艺术中相遇时的某种紧张关系——前者试图对人类生而有之的狂野的想象...[详细]

  • 建构中国 文学的女性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科幻文学,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为男性作家的专属,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当下科幻文学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对科幻这个领域来说,女性文学的困境似乎暴露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