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张海静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张海静

    张海静自述

    写简历,有一点不好意思,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好写的,真真的履历简单。至今还没有出过书,只是在一家市报上写过五、六年的专栏,也是这家报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专栏的人,专栏有时评式的,生活札记式的,话题式的。
    不对,也不能完全说自己的简历很“简”,复杂在因本人偏科,高考时数学打0分,致使自己成了个落榜生,也学范进复考了几年,但终没修成正果。于是,“高中毕业生”就当了好几年,又于是,做待业青年,当代课教师,进工厂搞政工,最后考进了报社。
    现在,每当在电脑前写东西,听着那咔嗒咔嗒轻快的键盘声,心情愉悦!我这份幸福的根源,不仅来自作为工人阶层的妈妈爸爸在经济上的鼎力支持,更来自我高中时的那个美丽的梁老师,她觉得我只跟她学语文还不足够,还要跟她的爱人学写作。我幸运!
    自然,今后在文学的道路上,我当还须再努力!

--------------------------------------------------------------------------------------

《酒量的辩白》

海静

    《礼记》中有一句话:“夫礼礼之初,始于饮食。”意思是,许多繁文缛节都是一道吃饭吃出来的。看来,餐宴在满足了人们物欲的同时,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难怪现代人非常喜欢用聚会的形式在饭时呼朋唤友,做一次次的物质与精神的美丽组合。
    古人曾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豪迈,这豪迈的内涵便是酒杯高举、长袖临风的画面。现如今中国有13亿人口,可一个饭桌上却只能是几个人,这份低概率所带来的珍贵,不啻于古人的跋山涉水、历经春夏秋冬的“远方之朋”之感,也怎能“不亦乐乎”!是啊,老朋友相聚是一份幸福,新朋友相识是一份快乐,家人团聚更增添了一份温馨.....人们不是常借用那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来叹息对一种美好的无奈吗?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把聚会餐饮当成了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交际手段和休闲娱乐、消磨时光的生活方式以及礼尚往来的一种礼节路数。这么看,聚会餐宴是件好事,它对于每一个人的魅力都是一样的,喜欢群居是人的天性,谁爱孤独?可是我却越来越惧怕聚会,因为初时的美好感情常会因餐宴的进程而渐渐“节外生枝”--让在座的人不畅快的同时,自己还憋了一肚子的气--这都是“无酒不成席”造成的。酒是好东西,它可以活跃气氛,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潜移默化地让人生出一种好感觉,好感觉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是酒量的限制,让我很少能“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这些好处,大着胆子“尝试”了几次,结果不说是“丢盔卸甲”也差不多少,如此,就只能常常默默地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远远”地欣赏。然而,“众人皆醉你独醒”--你这不是瞧不起人吗?!--喝酒的人不愿意了。也可以理解,就因为酒凭空地给人那么些好感觉,人们追求美好的脚步就你追我赶地很难停歇,这个人的杯子刚落下,那个人的缸子又举起来,不响应哪一个的干杯提议你能过得去?这么样地此起彼伏地几个轮回,每个人的酒量大小不说,都是有限的,于是,“上头”的酒喝多了,有人开始头疼,“上腿”的酒喝多了,有人开始腿疼,甚至会全身疼,没量的人想早早“刹闸”,这就如一条流淌顺畅的小溪突然地出现了一个梗阻,扫兴!矛盾便集中至此,别人已经干了八两了,你却只喝了半斤,“酒品看人品”,那你“死”定啦!多冤枉啊,举个例子说:一个兜装一万块钱的人,面对一个乞讨的人掏出了1000块钱,而一个只有100块钱的人却掏出了100块,形式上,100块钱的人只尽了“微薄之力”,可是隐藏着的那个百分比呢?然而,这么热烈的气氛中,谁愿意“呆头呆脑”地去为你剖析事物的实质呢?
    因为酒有度数,我想喝起来有个“量”数是自然的,医学上不是说酒量的大小和人身体里的一种“酶”有关吗?很显然,酶是遗传的,是不是基因的一种说不大清楚,但能否喝酒是“人之初”的问题,我想目前这还是真理,就像人的高矮胖瘦一样,后天的因素太微弱(科学的高度发达,那是日后的事儿)。其实,不论什么事情,只要尽了力就好,就像喝酒,我更喜欢“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氛围,那样才更真诚、更真切,于精神、于身体都是健康的。因为今天不喝酒,所以我把这个想法讲给大家听。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幽默武侠大师,搞笑小说圣手

    李凉的出现,使由金庸、梁羽生、古龙创的武侠模式被打破,这匹野性不羁的黑马,一反血腥江湖的格局,开创了一个嘻笑怒骂、妙趣横生由奇神、狂侠、神偷、酒狂等英侠少年构成的新江湖,这些少年人,一个个清纯脱俗,古怪精灵,或分怀绝技(丁小勾);或聪明绝顶(杨小邪)...[详细]

  • 周敏

      周敏 Zhou Min (1973.7— )女,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1996年调入东方少年杂志社,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201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详细]

  • 傅爱毛

    傅爱毛,出生于新密市的女作家。她从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已近200万字。   小说《嫁死》,以奇异的构思、平实而冷峻的笔调完成了围绕死亡展开的叙事,引起全国文学界、影视界...[详细]

  • 东北作家群及小说代表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一段创作经历,有些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开始文学活动。他们怀着对于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详细]

  • 老舍创作历程简述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 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 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详细]

  •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详细]

  • 李印功

    李印功,男,1953年生,富平县人,现居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出版长篇...[详细]

  • 网络文学十年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5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 此间的少年江南着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详细]

  • 王鸿达

    王鸿达 (1961—)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伊春市汤旺河区克林学校教师,大庆市萨尔图区公安分局民警,萨尔图区文化馆创作员,大庆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创作员,文学创...[详细]

  • 冯延飞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