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冯延飞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飞曾务农13载,1980年从事戏剧文学创作,有《王显能》、《牛得财告状》、《约会》、《醉打电话》等。后又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永远的田野》等剧本。其中《王显能》获首届全国优秀剧本奖;《牛得财告状》、《约会》、《醉打电话》等获东北三省创作一等奖、创作奖。撰写各类文章、散文、小说百余万字,散见各类报刊。
    《潘大懒相亲》(1981年 《戏剧创作》增刊1期)获吉林省1980年戏剧创作奖;小戏曲《王显能》(1982年《剧本》月刊第4期,1981年《戏剧创作》第5期)获文化部、中国剧协80——81优秀剧本奖,吉林省戏剧创作一等奖;小戏曲 《牛得财告状》 (1984年《剧本》月刊第2期)获吉林省1984年戏剧创作一等奖; 小戏曲《鞭炮声》获《戏剧创作》首届 “飞虎奖”。


冯延飞:希望田野的瞭望者

张小琳

 

    几场春风,几场春雨,不经意间,秀水乡的山川草木无一例外地褪掉了冬装。满山遍野的山杏花似乎一夜间全都开了,而且开得热热闹闹,于是那大山便笼上粉红的雾。接着便是一树树的梨花,一树树的海棠花,雪一样的晶莹,玉石般翠绿,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的确,春天真的来了,徐大地迈着坚实的步伐,在坦坦荡荡的大路上迎着和煦的春风向我们走来……

    6年前,随着电视剧《希望的田野》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的热播,同名纪实文学在各大书店的热卖,《希望的田野》被定位于经典之作,徐大地已形成乡镇党委书记闪亮的品牌。人们不断追询编剧冯延飞是谁,他何以创作出如此宏篇巨制,他何以将徐大地塑造得栩栩如生。带着这些疑问,当时笔者以农村天地杂志社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冯延飞。

 

制片人拍案叫绝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的日子。冯延飞与吉林省大地影视传播公司艺术总监阚小龙签订了《希望的田野》创作合同,8月1日开始动笔,10月1日中央电视台通过第一稿。12月1日再稿,两个月后,冯延飞53岁生日那天,他拿出令《希望的田野》制片人满意的第二稿。

     冯延飞的创作生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曾创作各类大小剧本40时余部,他创作的拉场戏《王显能》在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举办的全国首届优秀剧本评奖中获得优秀剧本奖。《牛得告状》、《约会》、《醉打电话》等获得东北三省创作一等奖。曾得到贺敬之、夏衍的亲切接见。

    冯延飞曾在长岭县的利发盛和龙凤两个乡镇务农13载,直至恢复高考制度升入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13载充满了他生活的艰辛;这13载包含了他特定历史年代的酸楚;这13载积淀了他丰厚的农村生活底蕴。也就是这13载的“艰辛、酸楚和底蕴”造就了一位专事“三农”题材作品创作的优秀剧作家。

    散文《逃之夭夭》是冯延飞真实生活的写照:俗话说春困秋乏,活儿出奇地累,夜出奇地短。好像刚刚躺下,队长就鬼哭狼嚎地喊:“干活儿啦!”于是,便匆匆忙忙地嚼口饭,然后就夹着镰刀下地了。天刚亮,手往着了霜的谷叶上一搭,钻心的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割黄豆时,豆荚扎得你满手是血道子,偏偏豆荚不长眼睛,又专往血道子上扎。

     若不是亲历这种生活,又怎能把农民劳动的苦与累描摹得惟妙惟肖呢?队长派他去大连采购的兴奋,担心队长“变卦”的惶恐,坐火车时,在空座上挨个坐一遍,在3人座上躺一躺,挨节车厢来回窜……他把这些情节描写得细致入微,以及对“旅途劳顿”的费解都反衬出他对农村生活领悟的深刻。

    《那一年,我第一次去北京》、《挥霍的爱情》等作品是他农村生活的真实影像和从事文学创作的肇端。近年来,冯延飞在各类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等作品近二百万字,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反响,形成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

    2001年7月13日,冯延飞与吉林省大地影视传播公司艺术总监阚小龙签订了《希望的田野》创作合同,阚小龙是丛丽的丈夫,丛丽是从吉林电视台《农村俱乐部》走进央视《金土地》的当家主持人。制片方对冯延飞的要求很“苛刻”——“如果剧本不能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审核,整个创作将没有任何报酬。”

    众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冯延飞对生活有精微的洞察力,精准的识别力,精确的表达力。冯延飞曾感慨地说,我当13年农民啊!过去,我见证了农民的苦楚,农村的凋敝,农业的落后。如今,我目击了农民意气风发,农村欣欣向荣,农业蓬勃发展。对于创作农村题材电视剧,冯延飞早就成竹在胸。

     为更好地把握《希望的田野》的剧情,将人物准确定位,2001年7月20日,冯延飞下乡到长岭先后与曾做过乡镇党委书记的张志学、马彪、赵海峰、房华等领导进行交流座谈,然后到松原、白城两地体验生活,获得第一手素材后回到长春,将自己关到小屋子里反复观看著名演员程煜主演的《河弯弯路弯弯》、《我是警察》等电视剧,仔细琢磨人物性格,形象定位及演员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8月1日,他开始动笔,先写剧本大纲,再写细纲,一气呵成。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23集近40万字的电视剧《希望的田野》的第一稿。

    当冯延飞把剧本交给制片人阚小龙时,阚小龙非常惊讶。他认为,这么短的时间无法完成这么长的剧本。可厚厚的剧本样稿实实在在地放在他的眼前。阚下龙当即向中央电视台发去了样稿,《希望的田野》执行制片人廉振华阅后认为剧本题材好,创意新。

    12月1日,冯延飞开始《希望的田野》第二稿创作。原定只对剧本进行40%修改,他却大胆地进行了70%的改动,只保留原稿的30%。对人物形象重新定位,对人物性格重新刻画,对人物语言重新设计。于是,电视剧《希望的田野》这部经典之作在冯延飞53岁生日那天付梓,整个创作只历时4个月。当年《希望的田野》执行制片人、如今《走西口》电视剧的制片人廉振华对修改后的剧本拍案叫绝!

 

“徐大地”的原型是刘宝忠

 

    冯延飞说,要想深刻,必须真实,没有真实就无以谈深刻。徐大地爱农民,爱土地,有大地情怀,不玩崇高。他把为农民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等同起来,他的道德底线是坚持原则,除此之外都可以忽略不计。面对恶势力的威胁,徐大地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干部,怒目而斥道:“老子打死你老子是英雄,你将老子打死老子是烈士!”时下,人们一提到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干部就想到徐大地,徐大地已形成闪亮的品牌。

    徐大地的原型是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党委书记刘宝忠。自2001年3月刘宝忠这一乡镇党委书记典型的出现,冯延飞就酝酿要用一部作品来表现和讴歌这一人物,是创作拉场戏或小品的形式,还是创作电视剧。经过仔细琢磨,反复考量,他将创作锁定在电视剧上。巧合的是,吉林省文化厅也在研究创作以刘宝忠为原型的电视剧,时任文化厅厅长的周维杰正在物色电视剧的编剧。冯延飞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著名剧作家、原吉林省舞台艺术学院院长郝国忱认为,冯延飞农村生活底子厚,创作立意新颖,创作以刘宝忠为原型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冯延飞是最佳人选。

    冯延飞尊重乡官,理解乡官。他说,乡镇党委书记是最基层的乡官,按现在的“组织管理公式”划分,他们的行政级别是正科级。要按“品”论,县处级是七品,乡官还不上品啊!他们是最累的官,最伟大的官。他们整天面对既朴实善良得可爱,又木讷愚钝得可怜的农民。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很落后,乡官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走向文明,乡官的责任大啊!农民要靠天吃饭,农村又不是年年风调雨顺,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可预测的威胁和危害,乡官整天要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上下千条线中间一根针,大到党的政策的落实,小到邻里纠纷的化解,都需要乡官出面。乡官付出的除了爱还有恨,除了哭还有笑。

     徐大地这一形象是冯延飞为程煜量身订做的。他仔细琢磨程煜的表演风格及个性特征。在观看电视剧《我是警察》时,他发现了演员柏青,灵感又一次突现,在《希望的田野》剧中设置一个老姐姐(柏青饰)来衬托徐大地的人物性格。

    吉林观众徐海峰把徐大地理解为心里确实有党的好干部,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实践者,维护群众利益的办事人。江苏观众毛长军用“四热”解读徐大地的人物形象:对上热,把握一个尺度——为农民利益着想;对下热,深怀爱民之心;中间热,与同志相处不兜圈子,不绕弯子,不玩“腕子”;工作热,哪里有矛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之所以观众、读者能将徐大地的人物形象概括得如出一辙,是因为冯延飞已经把徐大地这个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非凡的艺术加工。

 

“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标本

  

    2003年2月22日,《希望的田野》在央视1套播出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文艺报、新文化报及各大网站在《影视同期声》、《大地文艺副刊》、影视在线等栏目对该剧从不同角度给予高度评价,文艺界知名人士在《希望的田野》研讨会上也高度赞扬该剧的艺术价值。中宣部原文艺局局长李准说,《希望的田野》是继《新星》以来又一个创作高峰,是里程碑式的创作。

    按电视剧播出惯例,往往要进行“炒片”。虽然《希望的田野》在央视黄金时段悄然播出,收视率却一路攀升。据吉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李儒奇讲,经过“炒片”的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一般为7—8个点,可是,《希望的田野》未经过任何宣传,收视率却达到13—14个点,这是前所未有的。正如文艺评论家张未民所说:“《希望的田野》以田野大地的情怀一次又一次地拥抱了热心的观众,以独有的艺术魅力一次次地征服了挑剔的观众。”

     3月21日,备受广大观众青睐的23集电视连续剧《希望的田野》在央视虽然落下大幕,然而,对该剧的评鉴与讨论有增无减。

    吉林日报记者于雁宾在《树老枝犹翠田肥果正鲜》一文中对《希望的田野》作了如下评述:《希望的田野》是汇聚了东北农村的深厚生活甚至也参照了中部、西部农村的生存状态,描绘的一部规模宏大、背景辽阔的农村现代生活图景。它展示了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农业问题的深刻性、农民问题的尖锐性。使人们眼界为之大开,心神为之猛醒。

   《希望的田野》最大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情节真实,剧中事仿佛就在昨天,剧中人仿佛就在眼前。广电总局原总编王建儒说:“在观看《希望的田野》第二集的榆树农民用小四轮车送徐大地去秀水上任的场面,我深深地为之感动,那场面让我想起十里长街送总理,我再也抑制不住了,我放声大哭!”

    当时,各大媒体争相讨论《希望的田野》艺术价值。一致认为,该剧以深邃的思想境界、精湛的艺术质量再现了东北农村的现代风貌,展现了东北农业的发展历程,显现了东北农民的精神品质。

   《希望的田野》思想的新突破、艺术的新跨越,将使人们眼界大开、心神顿悟。该剧堪称中国“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标本,编剧冯延飞堪称中国“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领跑者。希望的田野需要徐大地; 希望的田野需要塑造徐大地形象的优秀剧作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幽默武侠大师,搞笑小说圣手

    李凉的出现,使由金庸、梁羽生、古龙创的武侠模式被打破,这匹野性不羁的黑马,一反血腥江湖的格局,开创了一个嘻笑怒骂、妙趣横生由奇神、狂侠、神偷、酒狂等英侠少年构成的新江湖,这些少年人,一个个清纯脱俗,古怪精灵,或分怀绝技(丁小勾);或聪明绝顶(杨小邪)...[详细]

  • 周敏

      周敏 Zhou Min (1973.7— )女,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1996年调入东方少年杂志社,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201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详细]

  • 傅爱毛

    傅爱毛,出生于新密市的女作家。她从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已近200万字。   小说《嫁死》,以奇异的构思、平实而冷峻的笔调完成了围绕死亡展开的叙事,引起全国文学界、影视界...[详细]

  • 东北作家群及小说代表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一段创作经历,有些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开始文学活动。他们怀着对于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详细]

  • 老舍创作历程简述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 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 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详细]

  •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详细]

  • 李印功

    李印功,男,1953年生,富平县人,现居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出版长篇...[详细]

  • 网络文学十年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5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 此间的少年江南着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详细]

  • 王鸿达

    王鸿达 (1961—)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伊春市汤旺河区克林学校教师,大庆市萨尔图区公安分局民警,萨尔图区文化馆创作员,大庆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创作员,文学创...[详细]

  • 冯延飞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