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余音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余音


    余音,当代新锐文史学者、纪实文学家。安徽寿县人。1962年出生。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辽宁作协会员、大连作协理事,大连作协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家庭》、《知音》、《报告文学》等多家报刊签约作家。就读于海军飞行学院、海军政治学院、中国文化书院、辽宁文学院等。飞行员出身。曾在海军政治部、大连市委宣传部工作,后到某杂志社任职,历任首席记者、专题部主任、执行主编等。多次成为央视“实话实说”、中央台“午间一小时”等栏目的特邀嘉宾。有“东北铁笔”、“中国网上反扒第一人”等美誉。现在主要从事《史记》、戊戌变法、纪实文学理论研究。已出版《传销内幕揭秘》、《维和高官传奇》、《中国维和警察》、《特稿采写宝典》等著作。2008年8月中旬,30万字的长篇传记《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纪实文学研究主要学术论文:

  《纪实文学的丧钟》发表在《中国社会导刊》2004年第一期上,在“华西特稿论坛”转载后,引起热烈讨论;2006年5月获得大连市政府颁发的第九届“金苹果”文学理论奖。
  《纪实文学革命论》发表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四期上,同年,又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五期转摘。
  《什么是纪实文学》在《中国当代论文选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上发表。
  《特稿文体特征初探》被评为2006年辽宁省期刊编辑优秀论文一等奖。
  《<史记>,在存史之中注入文趣》,2007年3月22日在《社会科学报》上发表。
  《<史记>与纪实文学关系初论》,发表在2007年第四期(香港)《学术交流与动态》上,等等。

  戊戌变法系列成果发表情况:

  2008年5月3日,应邀在大连北大校友会举办的庆祝北大110周年华诞暨大连地区校友联谊会上,发表了题为《孙家鼐的七大历史性贡献》的演讲,近百名北大学子到会参与交流;
  2008年7月3日,约7000字的长篇学术论文《戊戌变法“三大谜团”新解》整版发表在《社会科学报》上。7月9日的《中国剪报》,7月10日的《文摘》(光明日报社主办)等予以转摘;
  2008年7月8日,《合肥晚报》整版发表了约4000字的历史故事《孙家鼐与陈独秀一段鲜为人知的师生情》;
  2008年第八期,《辽河》杂志发表《孙家鼐巧撵赛金花》;
  2008年8月29日,《中国教育报》第四版发表《孙家鼐:创建京师大学堂立头功》;
  2008年9月26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书摘《孙家鼐:京师大学堂创办人》,等等。
  2008年10月11、12日,余音应邀参加了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联合在京举办的“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了《戊戌变法夭折与“三大错位”》演讲。

-----------------------------------------------------------------------------
  
    《余音:大连应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飞行员出身的他,曾经供职于媒体,现在潜心写作
     他在大连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他曾经是一位记者,曾经因深入虎穴探访传销窝点的经历做客《实话实说》;他如今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已经出版了10多本关于不同领域的专著。
 他就是我市作家余音。面对目前大连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余音认为,大连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而在构筑大连文化名城的进程中,创建大连“海蛎子派”文化是当务之急。

     在“第二故乡”从军人成长为文人

     1962年出生的余音是安徽寿县人,但他告诉记者,大连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记者:您是怎样走上文史研究道路的?
     余音:我的经历很复杂。我是飞行员出身,当兵时因为工作需要常到旅顺,接触了诸多历史遗迹。1999年我转行成为《东北之窗》的一名记者,后来还做过编辑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我对大连这座城市和大连的一批文化精英有了深刻了解。我总觉得,作为一个文人,应该用手里的笔为“第二故乡”做出点贡献。
     当记者的时候我有过很多难忘的经历。2000年,我曾经和另外一位记者一起深入位于云南昆明的传销窝点暗访,在全国率先披露了传销集团的内幕,引起广泛关注,当时我还成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特约嘉宾。

     认为大连有实力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离开《东北之窗》后,余音开始潜心写作,并致力于研究历史文化。目前余音已经出版了包括《传销内幕揭秘》、《维和高官传奇》、《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等多部具有影响力的专著。
     1982年2月,全国性的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活动拉开帷幕,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北京、上海、青岛在内的110个城市被列入“名城”行列,大连却不在其列。在长期研究城市文化的余音眼中,这是一个不合常理的现象。
     记者:很多人认为,大连这样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很难算得上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的名城。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余音:生活中我们确实时常能听到有人说“大连是文化沙漠”、“大连人没文化”。这类说法实际是对大连自身文化层次的贬低,也是对文化本身的不尊重,实质是消解了一种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其实,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系统和文化特色,如果狭隘的把具有历史感的建筑物当做文化的象征,那么大连可能确实不像西安、北京一样具有历史感。但是大连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外来海洋文化”氛围浓重。
     记者:您认为大连争创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有利条件?
     余音:大连实际上符合“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的。第一,大连有丰富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广场、南山日本风情街等街区,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第二,大连不仅是沟通东北与中原、山东半岛的枢纽,也是和朝鲜、日本、俄罗斯交往的桥梁,广鹿岛小珠山遗址等证明,早在7000年前,大连就已经有人居住。而陈屯汉城、张店汉城等古城遗址证明从西周中期到战国时期,大连地区已经出现了一批城池,具备了最早的城市雏形。第三,大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意义重大。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辽东军事大演习、全国第一个开发区……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大连这块土地上。
     事实上,大连的音乐、足球、服装节,这些浪漫的元素都可以成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利元素。

     力挺创建“海蛎子派”文化

     在创建大连文化名城的工作中,余音最为关注的还是文学。他认为,在建立大连城市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创建大连文学“海蛎子派”应该先行一步。
     记者:为什么您认为创建一个具备大连特色的新文学流派如此重要?
     余音:文学流派,是某个类型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区域文化成就的集中表现。山西的“山药蛋派”、河北的“荷花淀派”就分别在提升两地的文学创作档次、扩大地区知名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软件”之一,文学创作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有宗旨、有计划、有组织的创建一个具备大连特色的文学流派,这方面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记者:为什么您会以“海蛎子”来命名具有大连特色的文学流派?
     余音:大连的“海味”和上海、青岛、厦门都不一样,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大连市名的来源之一就是“大蛎湾”,大连话又以独特的“海蛎子味”著称。从根本上来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灵活运用富有“海蛎子味”特色的语言进行创作,就像使用东北话唱二人转、用吴侬软语唱昆曲一样,起到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来源:大连晚报 首席记者 刘万恒)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幽默武侠大师,搞笑小说圣手

    李凉的出现,使由金庸、梁羽生、古龙创的武侠模式被打破,这匹野性不羁的黑马,一反血腥江湖的格局,开创了一个嘻笑怒骂、妙趣横生由奇神、狂侠、神偷、酒狂等英侠少年构成的新江湖,这些少年人,一个个清纯脱俗,古怪精灵,或分怀绝技(丁小勾);或聪明绝顶(杨小邪)...[详细]

  • 周敏

      周敏 Zhou Min (1973.7— )女,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1996年调入东方少年杂志社,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201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详细]

  • 傅爱毛

    傅爱毛,出生于新密市的女作家。她从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已近200万字。   小说《嫁死》,以奇异的构思、平实而冷峻的笔调完成了围绕死亡展开的叙事,引起全国文学界、影视界...[详细]

  • 东北作家群及小说代表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一段创作经历,有些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开始文学活动。他们怀着对于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详细]

  • 老舍创作历程简述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 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 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详细]

  •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详细]

  • 李印功

    李印功,男,1953年生,富平县人,现居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出版长篇...[详细]

  • 网络文学十年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5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 此间的少年江南着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详细]

  • 王鸿达

    王鸿达 (1961—)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伊春市汤旺河区克林学校教师,大庆市萨尔图区公安分局民警,萨尔图区文化馆创作员,大庆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创作员,文学创...[详细]

  • 冯延飞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