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臧思佳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臧思佳,女,1985年10月出生,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在鲁迅文学院研修,公安边防部队现役军人,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三次,优秀警官荣誉称号一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全国公安边防文联会员,辽宁公安边防文联理事,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啄木鸟》、《橄榄绿》、《人民公安报》,《边防警察报》等十余种杂志、报刊,并入选《中国当代短诗选》、《公安边防部队文学作品选》、《大连十年诗歌精选》,“时代冲浪杯”微诗会优秀诗选等。出版诗集《橄榄树的红果实》。


    学计算机的诗人

  臧思佳告诉笔者,对于自己成为诗人,只能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自小的她就喜欢参加学校里组织的各种演讲比赛和主持比赛,小学老师和当教师的母亲经常为她准备稿件,供她背诵下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时间一长她便觉得大人写的不完全适合自己的主持风格。“我开始尝试修改觉得拗口的部分,逐渐锻炼自己准备演讲和主持的材料,应该就是在为登上舞台而准备的过程中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臧思佳回忆,“我感觉当时写的主持串词也算是通俗诗歌了,所以以后搞文学创作时,首先就想到了诗歌这种题材。”

  臧思佳在大学时念的专业是计算机,“我高中时读的是理科,考大学时又报了计算机专业,但是我却越来越希望进入文科院系学习。”臧思佳告诉笔者,在大学时开始诗歌创作的初衷是希望转系,虽然4年下来,这个愿望也没有达成,但是在大学期间她担任了辽宁师范大学校刊《师大学生》编辑和主办过院刊《晨风》等文字工作,并且养成了写诗的习惯。

  臧思佳告诉笔者,毕业后携笔从戎走进边防部队,没想过会在25岁的时候,出版了洋洋洒洒长达三百余页的第一本诗集《橄榄树的红果实》。而诗集中的作品则是2007年到大连工作后,至今4年完成的作品。回忆创作的过程,臧思佳说是甘甜伴随着苦涩,5个女生住在一个小宿舍里,每天晚上在窗前的书桌上写诗时,面对着一片漆黑的大海,会禁不住的想家。对于创作的灵感,臧思佳戏言,我已经到了“神经质”的地步了,随身带着笔和纸,只要有灵感,立即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记录下来。说着,她把随身带的纸和笔拿出来给笔者看。

  记录军旅生活的诗集

  对于大学毕业后有幸被批准入警,与同届入警大学生一起汇聚在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进行集训的日子,臧思佳至今仍非常怀念。“我在那里第一次穿上军装,第一次学习敬军礼,第一次学唱军歌,当然还有第一次跑步掉队,第一次绞尽脑汁地想如何逃避一次3000米跑等小故事。”臧思佳微笑着回忆,那时候,负责培训工作的呼和浩特指挥学校想要创办《入警大学生报》,但因紧缺编辑人员拟从在校千余名入警大学生中选拨,她凭着大学期间担任过校刊《师大学生》编辑等文字工作基础,立即带着自己的两篇作品向宣传文化处科长陈勇主动请缨。经校领导层层筛选,终于承担起了首期《入警大学生报》的编辑工作。

  臧思佳回忆道,4个月的集训生活就这样一晃而过,已至于在她回到大连之后,在4年的边防检查站工作中渐行渐远,当时的创作经历也在后来日益完善与丰富的写作经历中日显黯淡,但是她仍然怀念那段在草原的时光,并将此收录在她的第一本诗集中,即第一章“凝眸军旅”。

  如果说,是草原的入警大学生集训生活开启了臧思佳走上军旅文学的道路,那么4年多的边防工作,便将她这条文学之路不断修缮与拓宽。锁住非法出入境的人员和物资,保护一方百姓的幸福和平安。她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力量和意义,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于是情付笔端,为建党90周年撰写了诗集的第二章“红色蓓蕾”。

  到鲁迅文学院深造的“诗路”

  回忆起今年8月代表全国边防官兵到鲁迅文学院学习的经历,臧思佳用了“受益终身”来形容。“来这里学习的公安系统的人中,平均年龄42岁,最大的55周岁,我是其中年龄最小的,站在文学的至高点上审视自己,更觉得自己的成绩多微不足道,更觉得自己的进步还远远不足以回报培养自己的公安系统和边防部队。”不仅如此,在今年11月,臧思佳又到北京参加了第八届全国作协会,回来后,她更加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目前,我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很满,几乎没有娱乐的时间。”臧思佳介绍,她每天6时之前就会起床,然后下楼进行1500米左右的跑操,下午2时左右,还有3000米跑以及打一套擒敌拳。其余的时间,她都安排在工作以及诗歌的创作上。不仅如此,她还强制安排自己每天的阅读量,“我既然已经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就会继续走下去,而且要越走越远。”

  今年12月,诗集《橄榄树的红果实》出版后,得到从中国作协副主席到诗歌界专家、从公安部领导到边防战友的肯定和好评,臧思佳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诗集《橄榄树的红果实》是我文学之路的开始,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一定会牢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教导我的话,‘你要永远地坚持下去,坚持你的方向,坚持你的纯真,坚持你的激情,坚持你的独立,也坚持你对生活的态度和这个时代所感染你的一切美的东西’,我一定会做到“无论今后干什么,都不放弃手中的笔!”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幽默武侠大师,搞笑小说圣手

    李凉的出现,使由金庸、梁羽生、古龙创的武侠模式被打破,这匹野性不羁的黑马,一反血腥江湖的格局,开创了一个嘻笑怒骂、妙趣横生由奇神、狂侠、神偷、酒狂等英侠少年构成的新江湖,这些少年人,一个个清纯脱俗,古怪精灵,或分怀绝技(丁小勾);或聪明绝顶(杨小邪)...[详细]

  • 周敏

      周敏 Zhou Min (1973.7— )女,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1996年调入东方少年杂志社,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201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详细]

  • 傅爱毛

    傅爱毛,出生于新密市的女作家。她从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已近200万字。   小说《嫁死》,以奇异的构思、平实而冷峻的笔调完成了围绕死亡展开的叙事,引起全国文学界、影视界...[详细]

  • 东北作家群及小说代表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一段创作经历,有些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开始文学活动。他们怀着对于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详细]

  • 老舍创作历程简述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 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 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详细]

  •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详细]

  • 李印功

    李印功,男,1953年生,富平县人,现居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出版长篇...[详细]

  • 网络文学十年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5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 此间的少年江南着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详细]

  • 王鸿达

    王鸿达 (1961—)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伊春市汤旺河区克林学校教师,大庆市萨尔图区公安分局民警,萨尔图区文化馆创作员,大庆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创作员,文学创...[详细]

  • 冯延飞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