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九月寓言》

发布时间:2018-12-18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张炜的长篇小说《九月寓言》 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殿军之作,它所描写的是一组发生在田野里的故事,具有极其浓厚的民间色彩。小说写了一个“小村”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它由三类故事所组成:一类是传说中的小村故事,一类是民间口头创作的故事,还有一类是现实中的小村故事。第一类故事带有传奇性,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如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等等;第二类故事主要是通过人物之口转述出来的历史故事,明显经过了叙述者主观的夸张与变形,成为口头创作文本,如金祥忆苦,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等等;这两类故事的民间色彩极强,似与具体时代的意识形态无关,即使有个别的故事脱胎于时代烙印,如忆苦大会,但经过了叙述者的艺术加工,也使之充分民间化了。只有第三类故事即描写现实中的小村,才隐隐约约地透露出70年代中国农村的信息。但由于小村历史是以寓言化的形态出现,所以,小村其实是一个基本处于自在状态下的民间社会。

  小村历史本身就是一则寓言。作家将叙述时间的起点置于十几年后的某一天,村姑肥和丈夫重返小村遗址,面对着一片燃烧的荒草和游荡的鼹鼠,面对着小村遗留下的废弃碾盘,肥成了小村故事的唯一见证人,其他一切都消逝殆尽。全书共七章,第一章采用了肥夫妇俩的视角来回忆往事,但自第二章始,作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叙事者,正式插入故事场赴,由回忆带来的真实感逐渐为寓言的虚拟性所取代。小说的结尾处,作家不再回复到叙述的起点,而是结束于小村历史的终点:在一场地下煤矿的塌方,也就是村姑肥背叛小村祖训、与矿上青年私奔的时刻,一个神话般的奇迹突然出现:

  无边的绿蔓呼呼燃烧起来,大地成了一片火海,一匹健壮的宝驹甩动鬃毛,声声嘶鸣,尥起长腿在火海里奔驰。它的毛色与大火的颜色一样,与早晨的太阳也一样。“天哩,一个……精灵!”

  这个结尾使小村的历史完全被寓言化了,由回忆始,由寓言终,当事人的回忆在缠绵语句中变得又细腻又动听,仿佛是老年人讲古,往昔今日未来都成混沌一片,时间在其中失去了作用。

  小说的无时间性不仅仅指那些独立的传奇故事,它还包括一些故意摆脱了历史参照系的现实性事件,就好像一般寓言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很久以前”、“古时候”、“从前……”等等不确定的时间概念,使故事本身与时代背景相分离一样。这一特点在《九月寓言》里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第六章“首领之家”,集中写村长赖牙一家的故事,暗示了乡村权力者的淫威与丑陋,若把它放在7 0年代初的政治背景下去理解,可以找出许多时代的蛛丝马迹,但作家显然有意回避了这类表面的影射,而在赖牙和大脚肥肩夫妇的家庭生活里插入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大脚肥肩虐待儿媳妇的惨剧,另一个是大脚肥肩三十年前的情人独眼义士寻妻的佳话,这两个故事都描写了大脚肥肩的狠毒、刁辣、薄情和心理变态,但更主要的作用是把一个本来含有现实政治内涵的家庭故事消融于民间传奇之中。同样,第二章写疯女庆余逃荒到小村,暗示了6 0年代初“自然灾害”在农村的可怕后果,但这个故事的现实悲剧很快又被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的传奇所冲淡。从中可以体会到小说的叙事特色:作家采取了“寓言”的笔法,一次又一次地在现实故事中插入无特指时间性的叙事,把故事从具体历史背景下扯拉开去,扯拉得远远的,小村的历史游离开人们通常所认识的历史轨迹,便展示出无拘无束的自身的魅力。

  于是,正如有的评论家诗意地指出:“《九月寓言》造天地境界,它写的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小村,小村人的苦难象日子一样久远绵长,而且也不乏残暴与血腥,然而所有这一切因在天地境界之中而显现出更高层次的存在形态,人间的浊气被天地吸纳、消融,人不再局促于人间而存活于天地之间,得天地之精气与自然之清明,时空顿然开阔无边,万物生生不息,活力长存。在这个世界里,露筋与闪婆浪漫传奇、引人入胜的爱情与流浪,金祥历尽千难万险寻找烙煎饼的鏊子和被全村人当成宝贝的忆苦,乃至能够集体推动碾盘飞快旋转的鼹鼠,田野里火红的地瓜,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因为融入了造化而获得源头活水并散发出弥漫天地、又如精灵一般的魅力。”8 这种天地境界的造化并不回避小村人物质财富的极度贫乏,但作家更强调的是他们的近乎可怜的精神需要。相传小村人的祖先是一种叫“鯅鲅”的鱼,有剧毒,谁也不敢碰。其实这不过是反映了正常社会对小村的拒绝心理,“鯅鲅”不过是“停吧”之误传,小村的历史起源于流浪人,他们从四面八方逃难到平原上,感到疲惫不堪,于是一迭声地喊:停吧,停吧,就这么安下小村来。所以,小村社会形成某种无政府状态,小村人的心理依然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田野流浪生活。小说里的民间传奇故事都与流浪有关,而且当描写到小村青年男女在夜色苍茫中无目的奔跑的意象时,总是洋溢着青春蓬勃的生命力,也可以说,这样的田野聚会与奔跑对小村人来说就类似于民间的狂欢节,是他们所确认的精神需要。“忆苦”也是一种类似民间聚会的集体活动,“忆苦”是“文革”时期统治集团的一种统治术,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然而这个严肃的政治活动在社会底层的民间却产生另外一种含义,金祥与闪婆这两个传奇人物都是“忆苦”的好手,尤其是金祥忆苦,成了幸福的提醒者:“在寒冷的冬夜里,给了村里人那么多希望,差不多等于是一个最好的歌者。”实际上忆苦的政治目的在民间已经很不明确,人们从金祥那种充满神奇、惊险、刺激、怪诞的民间故事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就仿佛今天青年人期待听一场流行歌曲。金祥是一个出色的民间歌手,他把“忆苦”这个沉重的话题转化成充满趣味与魅力的精神食粮,填补了小村人在漫长冬夜中百无聊赖的心理空间。

  张炜笔下的小村历史可以用“奔跑”和“停吧”的意象来涵盖。一旦由“奔跑”转换为“停吧”,便是善良渐退,邪恶滋生,兽欲开始取代人性力量,于是有了男人摧残婆娘,恶婆虐杀媳妇,也有了男人间的自相残害。小村的历史就是一个寓言,有人性与兽性的搏斗,有善良与邪恶的冲突,也有保守与愚昧对社会进程的阻碍,一切冲突都可归结为“奔跑”与“停吧”的转换。小村最终在工业开发的炮声中崩溃、瓦解、消失,正如小说中一个人物所叹息:世事变了,小村又一次面临绝境,又该像老一辈人那样开始一场迁徙了。“停吧”时代行将结束,小村人将在灾难中重归大地母亲,将在流浪中重新激发起蓬勃的生命力。结尾时的宝驹腾飞,或可以说是小村寓言的最高意象。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诗要依赖对生命的觉悟力、洞察力,特别是仁慈。”

    小说家张炜写了一部长诗。他的《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等,都是长篇小说。小说,乃至长篇小说,已经是张炜最为熟悉的“手艺”。他何以要丢开自己最为擅长的...[详细]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杜卫东长篇小说《山河无恙》

     “山河无恙”四字,意境雄远、恢阔,取作此部小说的名字,甚得风概,引出的旧事彰示着历史维度,一场现实博弈竟隐含着昨日况味:清末,青桥的曾祖为让吸食鸦片者祛除成瘾之苦...[详细]

  • 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慷慨激昂的军工之歌

     《长安》主要描写位于西安附近的某军工企业从“八号工程”发展为长安机械厂,为研制和生产军用炮弹不懈奋斗的艰辛过程与激情岁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格局...[详细]

  • 王蒙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灿烂诗心与如火激情

    王蒙的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花城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沿袭了他一以贯之的灿烂诗心与昂扬蓬勃的如火激情,以追忆的方式,叙写了鲐背老人、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摊...[详细]

  • 读王尧的《民谣》:个人是细节,历史才是故事

     批评家写小说,成为近年来一种时髦的文学“跨界”现象。李敬泽、张柠、朱大可、李云雷、梁鸿……王尧也加入了这一“教授作家”的行列。王尧积十年之力的首部长篇...[详细]

  • 男孩的“元宇宙”——杨好长篇小说《男孩们》

    《男孩们》这部小说,书名就是很好的入口——男孩们,这肯定是一部关于男孩的小说。男孩最终会成长成男人,那么,这肯定又是一部叙述成长过程的小说。以作者杨好的几乎是...[详细]

  • 魏春春:梅卓文学创作论

     梅卓的文学书写肇始于青春年华,与所有这一时段的青年一样,生活的绚烂、生命的蒸腾、情感的纤徐,共同构成了她青春书写的底色。梅卓的青春书写与其精神成长轨迹相伴...[详细]

  • 评阿莹长篇小说《长安》

    阿莹的《长安》(作家出版社2021年7月版)当然应该被归入到所谓“工业题材”的范畴之中。然而,一旦提及工业题材,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一题材的...[详细]

  • 《百炼成钢》艾芜工业题材长篇小说

    五六十年代,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中,《百炼成钢》堪称优秀之作。它以建国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表现炼钢又炼人这一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作品的中心线索是平炉车间九号炉三位炉长在快速炼钢竞赛中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冲突,同时穿插厂领导干部之间思想作风的冲突,青年工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之间的敌我矛盾。...[详细]

  • 沙汀《淘金记》

    《淘金记》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详细]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描写太行山区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描写阎锡山统治下山西政 局的动荡,以及对于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详细]

  •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详细]

  • 茅盾《蚀》三部曲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详细]

  • 柳青《种谷记》

    柳青(1916—1978)的《种谷记》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长篇。这部作品反映的题材十分平凡,情节也比较简单。全书以王家沟组织集体种谷的事件为线索,展示了解放区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详细]

  • 王松《双驴记》

     小说不是简单地让一个人和一头驴对称着往前走,以获得象征和寓言的效果,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他们俩像一条绳索的两个分支,纽结着向前推进,谁也无法停下来。故事的张力就出来了。没有天花乱坠也没有匪夷所思,甚至故事推进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和陈旧,但它在执拗的推进中毫不懈怠,反而获得了单纯的力量。故事越走越远,故事的阴影就越来越大,而这越来越大的阴影,正是小说孜孜以求的,超越故事之外的意蕴,也是故事和小说的目的。...[详细]

  • 周立波《暴风骤雨》

      土地改革,作为解放区农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成了当时一些中、长篇小说共同的题材。这类作品中,除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 外,要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最为突出。《暴风骤雨》的写作时间与《太阳照...[详细]

  • 蒋子龙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的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围绕解净与刘思佳、叶芳、何顺之间的工作、爱情、友谊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心,展开矛盾冲突,表现了年轻一代在经历了10年内乱之后的新觉醒。...[详细]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一九四六年《五四指示》发表后处于初期阶段的华北农村的土改斗争。小说原计划写三个部分:第一是斗争,第二是分地,第 三是参军。现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分。但就已成的部分看,结构有头有尾,人物生动活泼,主题清晰明确,反映出了农村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已经 是一部独立完整的长篇。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并且展现 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