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周宝财:评尚启元长篇网络小说《刺绣》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别具风味的女性意识与性别书写

  ­——评尚启元长篇网络小说《刺绣》

  周宝财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阅读人群的增加以及资本力量的介入,在良好的网络文学生态环境下,大批优秀的作品崭露头角,这些新时代的网络文学作品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描绘独特和新颖的女性形象和特征。本文以青年作家尚启元的《刺绣》为例,在女性主义视野下对当下新网络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从形象重塑、性别重构、爱情婚姻观转变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女性意识;尚启元;性别重构;网络文学;《刺绣》

 

  从20世纪90年代肇始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学,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的光阴。在这30余年的时间内,网络文学经历了起起落落,创作也由自由化逐渐走向商业化、泛娱乐化。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阅读人群的增加以及资本力量的介入,在良好的网络文学生态环境下,大批优秀的作品崭露头角,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对于文字的把握、叙述视角的转化与创新都区别于传统,它们回归文学创作的本体属性,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热点,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作为文学的新形态,它们试探着不同的解构和再诠释,也使得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网络文学在为阅读人群提供世界想象的同时,更为创作者带来新的言说姿态。网络文学的创作,其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一脉相承,近年来脱颖而出的网络小说中,历史题材比重逐渐增多,并在改变早期历史文学中片面的女性形象。王岳川在《中国镜像》一书中,把“历史重读与女性书写”同作为“边缘话语”而归在了一起,而重写、重读文学史也着重强调对于女性角色的审阅和挖掘,足以说明女性主义与网络文学的某种联系。

  在“男尊女卑”传统社会风俗下,早期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成为边缘,甚至成为附庸,直到近代社会,女性主义及相关理论才随着“五四”运动流入、发展。女性主义从早期主张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到关注两性关系,消解男权社会的观念和体制。在《女性主义》中,李银河划分了女性主义的几种类型,并对新女性主义特征进行概括,这与新时代网络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建构和塑造不谋而合,因此新网络文学对于女性的书写是同男性书写区分开的,青年作家尚启元在其网络文学作品《刺绣》中站在女性立场,书写了20世纪上半叶以沈灵慧、沈雪馨为代表的苏州绣娘的传奇,为新网络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发展作出先锋示范。

  新女性意识的形象重塑

  自古至今,受传统思想文化深根固柢的影响,女性在社会和家庭层面饰演着重要角色。相夫教子、举案齐眉成为衡量女性道德水平的标准,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深受这些思想的浸染,各类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传统女性形象并未有太多嬗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年来各类外国文学思潮进入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思想意识也时移俗易。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区别于传统的文学模式催生出各类新鲜事物,新女性意识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网络文学中的新女性对应着过去,应具备现代性人格、思考和特性,是对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更新与突破。

  与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相比,网络文学中的新女性身上增添了多元化特质。受女性主义影响,她们对于独立意识的觉醒、个性精神的完善、自我命运的掌握都有前所未有的表现;其次,她们更是摆脱家庭的羁绊,在追求的事业道路上不懈努力;最后,面对传统女性只能深居闺房的礼数观念,新女性更乐于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这些文学形象在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成为意象化的文学符号,充实、丰富了文学色彩。

  “中国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每发生一次历史性的态度变化,女性角色都要进行一次自我的重塑,女性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中心感应区。”①网络文学偏爱女性作为诉求载体,除了考虑受众外,还有女性精神气质反映社会变迁有很大关系。新网络文学时代,创作者也都喜欢选择女性形象来创立、充实自己的文本,在此情形下,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命运成为受众的首选。

  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按所处环境主要分为家庭形象和社会形象。在家庭环境中,女性形象其决定性作用,不论是作为母亲、妻子、女儿、姊妹或者女眷,她们为家庭生活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贤妻良母”成为衡量标准。在网络文学《刺绣》中,作家尚启元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都是具有内在的审美。故事的空间集中在苏州这座江南古城的玉春坊刺绣坊,以沈灵慧、沈雪馨为代表的两代绣娘如何兼顾好家庭和事业的。在小说中对于沈氏两代人的家庭形象并未提及太多,身边朴实、单良并照顾沈雪馨的翠妈,温柔体贴、亲如姐妹的高芳芳、悦儿等成为传统家庭形象的符号,他们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沈氏两代人的成长和重振玉春坊的过程。

  同样,“五四”之后,女性主义传播到中国,女性主义提倡的自由平等开始唤醒中国女性,他们冲破家庭束缚,融入社会,寻求自身价值。沈雪馨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她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沈雪馨成人后,凭着天赋,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绣娘。因时代现状,她决定重振玉春坊昔日的辉煌,在此过程中,她冲破旧观念,在不同绣房之间切磋学习,努力打破各种制度中的不平等,并与闺阁坊、秋彩坊等弱势方共同工作,取得人工与机器的斗争的胜利。

  近年来,尚启元在相继推出的《大门户》、《芙蓉街》中,女性形象占据重要篇幅,平凡的生活中,将女性主义影响下的时代女性特征娓娓道来,这些作品中进行重塑新女性意识形象的探索,找寻女性生命视野的探求会逐渐成为新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

  平权意识下的性别重构

  对比西方和近代我国的女性主义运动可知,我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出发点并非单纯为了争取她们自身利益,而是与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更像是“由男性主导,建立在两性共谋而不是性别对抗基础上,把女性解放纳入到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②这使得两性之间的关系有了共谋。但是,在付出责任获取权利的过程中,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寻求男女平权,这导致两性关系由共谋转向冲突。

  纵观全球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的三次浪潮,女性追逐平等自由的权利逐步扩大,更加关注身份认同,并解构两性二元论,认为两性关系应重构,更为多元化。然而在各国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因地域、习俗和环境的影响,进度还是大相径庭的。但涉及两性权利关系的时候,仍然可以判定为性别平权。

  在网络发展的大潮中,网络文学也或多或少带有主体性、实体性和及时性的特征,在要求话语平权的影响下,网络文学创作者们对于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平权意识进行了重构,摒弃二元对立,男女形象都有了明显改变。将中国传统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与《绣娘》中的女性形象相对比,能发现在尚启元笔下不论沈氏母女还是他们身边的翠妈、悦儿还是高芳芳、陈兰芳,她们都是更有时代性的女性,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觉醒和明晰的自我权利定位。

  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温柔的、隐忍的、无声的,她们的命运被提前安排,由男性决定着她们的未来。有个别女性为自由或者权利而努力争取的时候,周遭的阻力就接踵而至,最终迎来的结局只能是以死明志,因为这样才能使得女性更“完美”。而在《刺绣》中的沈雪馨一连打破上述的诅咒,自我认同方面,她不甘心母亲留下的玉春坊一蹶不振,怀着满腔热血,肩负责任,最终在刺绣行业中闯出一份新天地;在认命方面,从小温室中长大的她,同时接受东西方教育,并未被书本桎梏囚禁,也没成为大家眼中的花瓶,在充满荆棘的路上识破日本人的阴谋、赢得人机大战的胜利、投身革命事业,追求自我,对抗命运。另外,沈雪馨既没有追求自己而受到惩处,也没有付出任何惨重的代价,爱情事业上收获了大团圆结局,虽然故事发生的内部时代比较遥远,但仍然和如今现实时代形成的复调,映射女性主义的平权意识。

  女性主义的平权意识同时也会影响男性形象的塑造。传统文学中刻板的男性形象多被批评为“阉割”过的,他们具有不可置否的权威、地位和话语权,这些反面形象被女性主义批评得体无完肤。但是平权意识下,在新网络文学极力地改变着这样的男性形象。《刺绣》中的高晓涛、张铭辉、陶清珂三位主要男性形象虽然因为共同追求沈雪馨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三人更是摆脱了传统文学中“被阉割”的刻板男性形象。尤其高晓涛,欲扬先抑式的过程更凸显他是一个温润的、绅士的、派克式的英雄。这样的高晓涛也突破了固有的两性关系一方缺失的模式,尚启元旗帜鲜明地点出平权模式下两性成长过程中的互助与协作,最终成就了高晓涛与沈雪馨的爱情。

  爱情婚姻观的突破转变

  黑格尔曾说:“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爱情和婚姻众多文学作品中绕不开的话题,也很好地反映了对应时代人们的道德观念以及对美好愿景向往。网络热潮的今天,关于爱情和婚姻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仍旧很多,女性意识的进步使得传统思想得到解放,女性对于爱情和婚姻固有的心态也在潜移默化变化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会一改曾经荏弱的形象,试图摆脱寄托男性主动的形象,摆脱世俗眼光,变被动为主动选择和追求爱情,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变得现实和严格。

  虽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婚姻是传统社会指派给女人的命运。”③然而在不能避免婚姻制度的情况下,爱情和婚姻成为女性主义必须面对的话题。新网络文学中,创作者们更加关注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中的主动,价值取向的转变使他们的爱情观念有了新的追求。沈雪馨作为女性主义思想代表人物,她面对张铭辉和陶清两人的爱情攻势,并没有盲目抉择,虽然翠妈和陈兰芳一再提醒,但是她对于爱情的希冀更多的是建立在平等、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相同的经历在沈灵慧和陈兰芳身上也得到一定体现,沈灵慧为了女儿拒绝各类求婚,觉得孤身终老;陈兰芳更是无意考虑婚姻大事,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结婚不再成为他们的必经之路,独身生活也是他们追逐自由的体现。与独身状态下的女性相比,文中这些未婚妈妈、未婚姑姑,更是颠覆和嘲讽了传统婚姻观念。

  “当我们断言这个或那个具有‘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我们各自的感情,而不是在表达一个即使我们个人的情感各不相同但却仍然是可靠的事实。”④所以这就更凸显了理性的意义,即使在情感的抉择上,有时候会让人更加矛盾,理性更能保持客观性。沈雪馨虽有选择张铭辉或者陶清珂之心,但是对两人的好感和感情止于她对苏州绣坊势力的理性分析,于是她舍爱与高晓涛走近。受新思想熏陶,她开始认清婚姻和恋爱的关系,婚姻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她敢于冲破教条主义,追求独立和自由,宁愿独身也不会为短暂的好感而冲动,虽然感情成为维系婚姻的因素之一,但是更要长远眼光去考虑未来婚姻的质量,这种自我支配意识使得沈雪馨的形象挖掘更具有现代性。

  同样,从古至今,两性关系中的主角一直是男性,女性要遵守严格的三从四德,提倡对男性的忠贞。新网络文学却对于女性贞操观有了全新的书写。新建构的女性在家庭地位中有了地位,并完全滞留在家务和日常生活中,她们更多的是照顾好子女、主导家庭的前景。《刺绣》中悦儿在跟刘子良结婚之后,照顾着一家老小;当受到日本人蹂躏之后,更是以死明志。其实,《刺绣》中的贞操不仅是个人的,还是上升到国家情怀的贞洁。陈兰芳、高晓涛的革命人身份,沈雪馨对于刺绣技艺的传承保护都是一种贞操的自我选择和恪守。

  在现代传播媒介不断更新的当下,新网络文学重新诠释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选择和增强,试图站在女性立场表达她们的处境,“迄今为止,女性话语需要说明也能够说明的东西,也许并非‘什么是女人’而是男人以及男性一贯主宰的历史,她应该说出来并正在说出来和说下去。”⑤《刺绣》通过气势磅礴的文字和恢弘大气的历史担当,表达家国情怀的同时,还不断地寻找两性关系并按新网络时代的特征去重建,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文学创作理想,还为后续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受众提供了示范。

 

  注释:

  ①徐颖涛、杨金戈.浅析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文化符号的运用及品牌建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

  ②张文灿.两性的共谋与冲突——社会性别视角下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化阐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

  ③[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M].桑主影,南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199.

  ④[英]B·罗素.宗教与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3.

  ⑤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9.

  (原载《网文新观察》2021年第一期)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