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外国小说

《百年孤独》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2-27 来源于:简书 作者: 墨余斋 点击数:

  百年孤独讲述了一个家族由衰到兴,由兴到衰经历百年孤独寂寞的轮回最终破灭消亡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

  故事的最后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破译出羊皮卷时整个马孔多全被飓风抹去,从世人的记忆根除。最后一句话“羊皮上所载的一切永远不会在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整篇小说无论是站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去回忆现在的事情的这种叙述方式,还是语言文字的风趣易懂,以及全小说充满的魔幻的色彩都吸引着我。特别是故事的人物营造的非常好!鲜明清晰的家族遗传性格,故事发展的魔幻莫测,让人喜欢安静的阅读下去。

  读完整本书,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绪混乱,唯一清晰的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性格,就如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孤独”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个布恩迪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与人说话,有的只执着于一个目标疯狂地表达,并不考虑到彼此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虽然他们孤僻,但他们却有着坚毅的眼光,不经意言败的态度,可以用他们独特的魅力来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

  为了对抗这种孤独的画面,家族中只有第一位女主妇乌尔苏拉和最后一位女性阿玛兰塔·乌尔苏拉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生活报满希望,但也无能为力改变深入骨髓的家族诅咒。其他女性也被“诅咒”所感染,空虚寂寞,麻木迂腐,无法自拔。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作了许多努力,但孩子们却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的深渊,最后她仍无法战胜这种孤独,遗憾终死。而阿玛兰塔·乌尔苏拉最后和她姐姐的孩子乱伦,最后产子时失血过多而死。

  家族从第一代到第六代每代人都在重复家族的悲哀。他们的名字,性格,遭遇,无一不在预示着悲剧的发生。可以说这个家族的名字无限在重复,命运也在无形的重复。生男的就叫做奥雷里亚诺或者叫阿尔卡蒂奥,女的就叫做蕾梅黛丝,这样的取名怎么也逃避不了,仿佛就是一个诅咒。

  每个人的遭遇,性格的孤僻。 在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对抗孤独的方法,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是终其一生沉溺于情欲,有些甚至听起来就很疯狂。他们最后的落幕都是一样的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孤独是一种病,冥冥之中无法抗拒,在整个家族一代代相传。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年轻时与小说中一直神秘莫测的吉卜塞人梅尔基亚德斯成了好友从此迷恋上各种外界的新鲜事物。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以至于封闭自己,不顾外界交流,沉迷雨自己的炼金术,压抑恐惧的内心深处到处都是孤独的寄生虫。晚年用家里人听不懂的话与被他亲手杀死的老友交谈,孤独是如此可怕,乃至于死去的人也要爬出来与你交谈。每一天重复一样的事,以至于他总认为今天是星期一。最后被绑在庭院里的栗树上日晒雨淋。灵魂都与栗树融为一体,直到很多年后还在那个地方游荡。几乎整个家族中的人不是离奇的被暗杀(第二代也就是上校的哥哥离奇被暗杀,上校的十七个儿子全被暗杀),就是在孤寂中麻木,情感的消失,最后无病无痛的死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三代管理上校也就是他叔父要他好好管理的马孔多,他很残暴,无法无天,最终被抓起来枪决,枪决时他无比轻松,孤独理他远去。没有恐惧,没有留恋,只有解脱。

  第四代是两兄弟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他们小时候如此的相似,相同的动作,话语,玩着换名字的游戏,以至于他们的母亲都分辨不出。都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永远的把名字搞混晓了。直到他们遇到了同一个女性,他们开始大不相同,一个沉迷于酒色,聚会,一个好于斗鸡,对新鲜事物好奇,俨然第一代的摸子。最后一起死去,然而讽刺的是安葬他们的人把他们互相埋错了。

  第五代两个女的,一个男的。男的也叫阿尔卡蒂奥,女的叫雷梅黛丝和小阿玛兰塔·乌尔苏拉。男的母亲让他留学欧洲,期待着教皇,而他不学无术,欺骗母亲(他母亲比这个家族更加迂腐,以前总是待在阴暗的屋子里,期待着将来做女王)回来之后家里只有他姐姐雷梅黛丝与木工匠偷情的孩子(第六代)最后被溺死与浴缸。木匠与她偷情时被他母亲以为是偷鸡的请人用枪打死,雷梅黛丝之后就从未说过一句话,被他母亲送回修道院去了。

  第六代在之前都再破译羊皮卷,之后与他姨母乱伦,过着荒淫的生活,最后生子是失血过多姨母死了,生出来带猪尾巴的孩子,被红蚂蚁吃掉了。就在此时他怀疑自己的身份,终于破一出家族的命运羊皮卷,当他准备破译自己的命运时,一场飓风刮走了一切,世上从此再无布恩迪亚家族。

  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他表妹结婚,第三代险些和自己母亲酿成大错,第四代和自己祖母有点不好的肌肤关系。到第六代阿尔卡蒂奥与他姨母相爱,无不表露了家族里的乱伦关系。

  这不仅是这个家族的悲哀,愚昧。而且揭露出当时美洲民族的不思进取,社会混乱。

  本书是一部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孔多发生的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感悟。其实最后一句是作者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未完待续

  下面摘录了几个好句子

  1、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

  2、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

  5、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6、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到没有一丝水分,然后荣光才会拨动你心灵最深处的弦。

  7、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8、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9、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10、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11、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12、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13、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巴尔扎克《高老头》读后感

    尔扎克总是这样出手不凡!如若将作品《高老头》改编成影视剧,导演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伏盖公寓内外的布局、陈设,原封不动地通过一个个镜头予以呈现。哪怕是那些公寓...[详细]

  • 司汤达《巴马修道院》

    《巴马修道院》是一部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历史小说。司汤达以政治为经,恋爱为纬,绘制了一幅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生活的画面。这幅色彩缤纷的图画集中反映了从拿...[详细]

  •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加爱情的小说,内容涉及法国19世纪王政复辟时期各派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和阴谋诡计,深刻反映了那个历史倒退年代的黑暗与反动,同时又以极其细腻的...[详细]

  • 文泽尔系列――《冷钢》读后感(未看可入)

    从2.1买到三本文GG的书,到现在2.8号了,只读了两本半,果真我是老了,已经静不下心读长篇,而且我也很久没有读长篇了。《冷钢》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完的,第一页是大...[详细]

  • 彼此的星光——王凯《星光》读后感

    老王把《星光》发给我,我读了两遍。老王是王凯,他长着一副匈奴人的样貌。第一遍是在手机上读的,比较匆忙,感觉还是熟知的老王风格:部队题材,叙事讲究,结构缜密,语言是惯常...[详细]

  • 吴长青:以“个体”为中心的网络魔幻小说的“互文性”

    关于网络文学超文本的互文性特征研究在网络文学评论界已不鲜见。但是具体到某一中类型的文本研究,笔者认为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前者的研究立足互联网技术特征和媒介...[详细]

  • 杨志军长篇小说《藏獒》读后感

    杨志军这样叙述他与藏獒感情的由来:“一切都来源于怀念——对父亲也对藏獒。在我七岁那年,父亲从三江源的玉树草原给我和哥哥带来一只小藏獒,父亲说,藏獒是藏民的宝,什...[详细]

  • 《紫蔷薇影楼》读后感

    作为关注“妓女从良”问题的小说,《紫蔷薇影楼》的小丫和以往所有类似题材作品的主人公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从良“方略”和结局,《紫》则将重心移到了从良后的生活中,叙...[详细]

  • 乔叶《最慢的是活着》读后感

    小说从和朋友的聊天入手,切入主题,引发了对已经去世的祖母的怀念。对祖母的回忆和叙述中,作者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运用家常话娓娓道来,亲切、朴素、自然,如同作者坐在我...[详细]

  • 伊萨克· 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读后感

    有一定鉴赏力的读者自然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除非出于个人的偏爱和嗜好,否则,很难对某作家的某作品一读再读而不忍释卷。一旦遭遇这样的情形,那无疑就是经典了。伊萨克·...[详细]

  •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小说世界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1956年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从小在缅因和新罕布什尔的小镇长大,在贝茨学院毕业后又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一年。她于198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她的不少作品发表在《红书》和《十七岁》上。她的《艾米和伊莎贝拉》获得2000年度的桔子奖提名。《奥丽芙·基特里奇》则获得了2009年度的普利策奖。后来此书又在意大利获Premio Bancarella奖,据说是海明威之后第一个获该奖的美国人。 ...[详细]

  • 《巨人的陨落》人物形象简析

    《巨人的陨落》是现象级畅销小说大师,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肯·福莱特作品。   《巨人的陨落》这本书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整本书的写作技巧。   它有深度,在五个家族发生的情节之间,夹杂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使人们对于这场世界大战、这场巨变的认识更加真切。...[详细]

  • 东西方侦探小说简史

    21世纪,新世纪,推理小说理所应当迎来新的纪元。日本的创作者们继承了社会派推理清新的文风、深刻的思想和新本格推理华丽的设定,将两者有机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推理小说。这类小说类型化痕迹非常模糊,已经很难适用某种定义,“好看”成为了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这些作...[详细]

  • 读布尔加科夫小说《狗心》

    这是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个公案。米·布尔加科夫的中篇小说《狗心》,从1926年被苏联政府没收原稿,禁止出版到1987年被搬上莫斯科大剧院舞台公演,整整60年,差不多贯穿了整个苏联历史。据说该剧的演出在当时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应,场场爆满,而且还有数千人被拒之门外。...[详细]

  • 龙与地下城题材奇幻小说及其衍生作品简介

    龙与地下城题材奇幻小说及其衍生作品简介...[详细]

  • 《指环王》背景中的诸神简介 

    本文中专有名词的翻译参考台湾朱学恒在联经版《魔戒之王》2002年1月初版中的翻译,其他的人名是我按自己认为的发音翻译的,但是没有确切考证过,仅作参考。Valaquenta是Eldar[艾达,高等精灵]中流传的诸神说明。因为原文中诸神名号繁多,本文只是简介,故不给出全部称谓,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查看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详细]

  • 美国官场文学小说热销

    《我在美国当公务员》是一本“美国官场文学”作品,作为从美国联邦卫生部的一年合同工到与总统同台演讲的联邦医疗福利专家,何奇恩以“美国公务员”的经历,用大量的生活细节对美国“官场”进行了直观的描述,让读者触摸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运转机制。不过,书中并没有潜规则、钱权色交易等这些“官场文学”习见的内容,而是用详尽的笔写出了进入陌生国度、未知行业的忐忑以及现实与心理困难的克服。换句话说,热销的“美国官场文学”提供的是励志作品。 ...[详细]

  • 最罗嗦最狗血的畅销小说:《暮光之城》

    小说《暮光之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故事描写的是中学生贝拉与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的浪漫爱情故事。仅在美国本土,《暮光之城》系列的销量就已超过5000万册,全球销量则突破8500万册。改编自小说的电影的上映,更是在全球掀起了...[详细]

  • 石原慎大郎《太阳的季节》

     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发表后,立刻引起了文坛上的激烈争论)反对派佐藤春夫说:“这只不过是任性青年的一种猥亵文学”。同时,他们还认为这是过去青少年流氓文学的新翻版。赞成派却认为这部小说很有新意。...[详细]

  • 美科幻小说家状告育碧《刺客信条》侵权

    美国科幻小说作者John L. Beiswenger声称《刺客信条》中的许多地方和自己的作品《Link》有类似的地方,因此状告育碧侵权。 ...[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