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外国小说

百万美元请来《百年孤独》

发布时间:2011-06-15 来源于:人民日报 作者: 陈众议 点击数:

  《百年孤独》影响了我国好几代读者,但自从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以后,国内就逐渐难觅其踪影,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未能取得此书的中文授权。近20年后,这个状况终于改变。《百年孤独》的中文版权被国人购得,重译的《百年孤独》也于近日出版。

  终于有人以百万美元的高价“请”来了《百年孤独》!这当然不是坏事。它多少可以消除马尔克斯的一些偏见,比如他曾公开指责中国和哥伦比亚出版界“海盗猖獗”。同时,也说明我们一些民营出版机构,已经发展到了能一掷千金而求物有所值的境地。

  众所周知,我国“50后”、“60后”一代,甚至更老一点的和更年轻一点的,很多人都受过马尔克斯的影响,其中又以“寻根派”为甚。具体说来,首先,《百年孤独》独特的叙事方式震撼了无数作家。它从第一句“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面对行刑队,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开始,行云流水般地瞻前顾后、纵横捭阖。这是一种集神话叙述与个性化叙述于一体的马尔克斯方式。其次,是他的成功为中国作家走向世界树立了信心。虽然马尔克斯那一拨拉美作家大获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冷战是个不可小觑的客观因素,但他们处理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等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方法,无疑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尽是《百年孤独》,它含括了一批优秀小说,比如《彼得罗·巴拉莫》、《玉米人》、《消逝的足迹》、《深沉的河流》等。它们最大的魅力无疑是重新发现并美妙地表现了美洲混血文化。其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集体无意识则是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为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披上了神秘色彩。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内心,一旦你信以为真,它就会产生作用——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历史还是现实。我本人并不觉得魔幻现实主义有什么新鲜。新鲜的是在那个时代会涌现出这么一大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以马尔克斯的作品来说,个人最喜欢的当然是《百年孤独》,其次是更加不事雕琢的《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两部作品都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力量。至于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家长的没落》,我认为则太过匠气。

  如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冤家兄弟巴尔加斯·略萨也成了诺贝尔家族的一员。我曾称马尔克斯为文坛梵高,略萨为毕加索。前者是天才,《百年孤独》犹如神来之笔;后者则是与时俱进且极富创新精神的学者型作家。因此,孰轻孰重是文学的问题,也不尽然是文学的问题。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文学解读和批评可以是感性的、印象式的,也可以是理性的和高度理论化的。文学不是用单纯的社会学方法便可以一览无余的,就像心灵不能用此时此刻或彼时彼刻的一孔之见来一概而论。

  无论被冠以怎样的文学流派或头衔,探究经验与超验、已然与或然、物质与精神,以及情感的诚挚与怪诞、历史的真实与虚妄……依然并将继续是文学的使命。作为各民族的认知、价值、情感、审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的文学,既是民族文化及民族向心力、认同感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之立于世界之林而不轻易被同化的鲜活基因。也就是说,大到世界观,小到生活习俗,文学在各民族文化中起到了染色体的功用。独特的染色体保证了各民族在共通与相似的物质文明进程中得以保持不断变化而又不被淹没个性。

  对待西方文学,需要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如今,拉丁美洲当代文学,我指后马尔克斯—略萨时代的文学,固然璀璨依旧,但终究风光不再。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马尔克斯那一代的“文学爆炸”多少得益于冷战,而冷战的结束又多少导致了资本之外一切皆无。物是人非,他们和我们都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的市场时常惟利是趋,而拉美文坛也早已不是半个世纪前的文坛了,他们率先进入了由美欧所主导的“全球化”的狂欢。不少拉美作家如巴尔加斯·略萨、布里斯·埃切尼克、阿连德等选择了侨居美欧和“国际化”的写作路径。这种所谓的“国际化”既有立场和价值观指向,也有题材方面的变数。当然,也有不少拉美作家孜孜于超越马尔克斯等老一辈的光辉。这有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联手打造的“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以及译林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引进的不少作品可以为证。

  回到马尔克斯。在这样一个图书市场低迷的时候高价购买《百年孤独》,以目前国人的阅读情况看,要想在版权期内赚回此等投资是完全不可能的,况且对真正热爱文学、喜欢马尔克斯的人来说,如一些作家、评论家、文学青年等,《百年孤独》早已是人手皆有。当然,无论真喜欢还是假喜欢,每一代读者总会有一些相对钟情于名著的人,这也是各种名著长销而非畅销的原因。如是,靠《百年孤独》赚钱应该不是其版权购买者的主要意图,他或他们想由此为中国出版业正一点名、争一口气也未可知。再则,读书人的事怎能单单地指钱说话呢?借用桑塔亚那的话来说,衡量事物好坏的尺度并非喜欢者的多寡,而是喜欢者的喜欢程度。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代表小说

    《百年孤独》还是马尔克斯采用外祖母那种“不动声色地讲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方式进行创作的第一例。为了这个漫长的“百年故事”,他想了15 年,而后因为目...[详细]

  • 劳拉·埃斯基维尔

    劳拉·埃斯基维尔,1950年生于墨西哥,享誉全球的小说家及电影编剧。1989年出版她的第一本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或许是墨西哥这一仙人掌国度的魔幻氛围赋予了她非...[详细]

  •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讲述了一个家族由衰到兴,由兴到衰经历百年孤独寂寞的轮回最终破灭消亡的故事。...[详细]

  •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

    4月17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去世。这是1989年4月15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拍摄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资料...[详细]

  •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它讲述了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展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和爱情...[详细]

  • 《2666》:超越 《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

     这是一部在罗贝托·波拉尼奥辞世后才得以出版的作品,它获得了“超越 《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这样的美誉。在这部超级长篇小说中,作者把社会、文学、哲学、历史...[详细]

  • 拉美缩影和人类生存隐喻

    马孔多不仅是拉美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人类生存的隐喻。超现实力量对个体存在真实性的根本否定和作为个体对此否定的无能为力使得忧伤、忘记和混乱等成为人类生存的...[详细]

  • 《百年孤独》怎样影响华人

    1967年的5月30日,阿根廷南美出版社出版了加西亚·马尔克斯杰作《百年孤独》,2011年5月末,华文世界第一个获得正式授权的中文版《百年孤独》于上月末在京首发。44年间...[详细]

  •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小说世界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1956年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从小在缅因和新罕布什尔的小镇长大,在贝茨学院毕业后又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一年。她于198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她的不少作品发表在《红书》和《十七岁》上。她的《艾米和伊莎贝拉》获得2000年度的桔子奖提名。《奥丽芙·基特里奇》则获得了2009年度的普利策奖。后来此书又在意大利获Premio Bancarella奖,据说是海明威之后第一个获该奖的美国人。 ...[详细]

  • 《巨人的陨落》人物形象简析

    《巨人的陨落》是现象级畅销小说大师,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肯·福莱特作品。   《巨人的陨落》这本书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整本书的写作技巧。   它有深度,在五个家族发生的情节之间,夹杂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使人们对于这场世界大战、这场巨变的认识更加真切。...[详细]

  • 东西方侦探小说简史

    21世纪,新世纪,推理小说理所应当迎来新的纪元。日本的创作者们继承了社会派推理清新的文风、深刻的思想和新本格推理华丽的设定,将两者有机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推理小说。这类小说类型化痕迹非常模糊,已经很难适用某种定义,“好看”成为了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这些作...[详细]

  • 读布尔加科夫小说《狗心》

    这是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个公案。米·布尔加科夫的中篇小说《狗心》,从1926年被苏联政府没收原稿,禁止出版到1987年被搬上莫斯科大剧院舞台公演,整整60年,差不多贯穿了整个苏联历史。据说该剧的演出在当时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应,场场爆满,而且还有数千人被拒之门外。...[详细]

  • 龙与地下城题材奇幻小说及其衍生作品简介

    龙与地下城题材奇幻小说及其衍生作品简介...[详细]

  • 《指环王》背景中的诸神简介 

    本文中专有名词的翻译参考台湾朱学恒在联经版《魔戒之王》2002年1月初版中的翻译,其他的人名是我按自己认为的发音翻译的,但是没有确切考证过,仅作参考。Valaquenta是Eldar[艾达,高等精灵]中流传的诸神说明。因为原文中诸神名号繁多,本文只是简介,故不给出全部称谓,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查看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详细]

  • 美国官场文学小说热销

    《我在美国当公务员》是一本“美国官场文学”作品,作为从美国联邦卫生部的一年合同工到与总统同台演讲的联邦医疗福利专家,何奇恩以“美国公务员”的经历,用大量的生活细节对美国“官场”进行了直观的描述,让读者触摸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运转机制。不过,书中并没有潜规则、钱权色交易等这些“官场文学”习见的内容,而是用详尽的笔写出了进入陌生国度、未知行业的忐忑以及现实与心理困难的克服。换句话说,热销的“美国官场文学”提供的是励志作品。 ...[详细]

  • 最罗嗦最狗血的畅销小说:《暮光之城》

    小说《暮光之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故事描写的是中学生贝拉与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的浪漫爱情故事。仅在美国本土,《暮光之城》系列的销量就已超过5000万册,全球销量则突破8500万册。改编自小说的电影的上映,更是在全球掀起了...[详细]

  • 石原慎大郎《太阳的季节》

     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发表后,立刻引起了文坛上的激烈争论)反对派佐藤春夫说:“这只不过是任性青年的一种猥亵文学”。同时,他们还认为这是过去青少年流氓文学的新翻版。赞成派却认为这部小说很有新意。...[详细]

  • 美科幻小说家状告育碧《刺客信条》侵权

    美国科幻小说作者John L. Beiswenger声称《刺客信条》中的许多地方和自己的作品《Link》有类似的地方,因此状告育碧侵权。 ...[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