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乡土作家:沙汀

发布时间:2018-11-30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1939年春天,沙汀随同贺龙师长来到了河北,与战士们一道引吭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不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记贺龙》,将八路军的英武神勇描绘得淋漓尽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决心。“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至此,沙汀的创作上到了一个巅峰期,不久创作出了他的长篇力作三部曲《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为新文学运动又添加了几枚秦砖汉瓦。

  1940年沙汀从延安回到重庆后,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做文艺界的组织联络工作。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沙汀的创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战时国统区政治黑暗的暴露、讽刺和战斗;另一个内容是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新的斗争生活的反映和歌颂。

  在抗战胜利初期的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由于国共和平谈判,国统区政治紧张气氛有所缓和,沙汀还能在家乡安县县城露面。1946年上半年,他又曾受党的派遣到重庆做过一段时间的文艺界联络工作。同年冬内战爆发,他又奉命还乡,重新隐蔽下去。

  1948年,四川省保安司令部在《综合一周匪情》的报告中称:“安县奸匪杨子青(即沙汀),用川西北籍地方亲属关系掩护其工作,以睢水乡一带为根据地。”并下令缉拿他。严重的政治迫害使沙汀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几年间离开家庭,独自一人辗转奔波在安县的睢水、秀水、永兴、板栗园等场镇避居。然而,就在避居人家的“堆柴的屋子”里,在“锅炉房里”,他仍坚持进行创作。反映国统区农民自发的群众斗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还乡记》就写成于这个时期。此外,还写成了《呼嚎》和《医生》两个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范老师》《呼嚎》《医生》《酒后》《炮手》等优秀短篇小说。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沙汀与解放区文艺大军会合了。沙汀向率部解放成都的贺老总说:“贺老总,我来归队了。”贺老总说:“欢迎你的归队。”接下来贺老总又打趣道,“你这个沙汀啊,人家都是老婆跟着老公走,你倒好,跟着老婆走。”说完爽朗大笑。

  新中国成立后,沙汀着力于筹建川西文联、西南文联,1952年调任北京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回川后任四川文联主席兼任《草地》主编。“文革”后,沙汀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并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工作,率领作家及研究人员赴各地考察、研究,直到1980年才辞去文研所所长职务。20世纪80年代,沙汀多次回乡,缅怀故里,形成了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创作高峰期,直到1992年过88岁生日的时候仍笔耕不辍。

  “文革”中被监禁期间,沙汀撰写了几十万字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直到20世纪80年代,沙汀才逐渐转变文风,讽刺成分渐渐减少,相继创作《青杠坡》《木鱼山》《红石滩》三部中篇小说,文学评论界誉之为新“三记”,并把它作为“前三记”的续篇。之后沙汀将三篇辑成《走出牛棚以后》。同期的散文亦以川味乡土题材为主,他先后发表《睢水十年》《杂记与回忆》等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1992年,沙汀走完了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魂归故里。回到美丽的安昌江畔,与诗仙李白为伴。沙汀去世后,安县人民政府将他的骨灰移至安县安葬,并建立沙汀作品陈列室予以纪念。其平生所作大多收集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沙汀文集》中,四川人民出版社也整理出版了四卷本《沙汀选集》。

  沙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过对形式、风格的刻苦锤炼和追求,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主要的、确定的风格特征。这种特征可以大致表述如下:他无论是对反动统治的揭露、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或是对新生事物的歌颂,都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习中选取富有特征意义的事物,并且将平凡事物的描绘与迫切的社会问题的揭示结合起来。不同于漫画式的夸张和突出刻画的手法,他注重让形象说话,不轻易流露主观感情,用简洁、含蓄、乡土气息浓郁的笔墨,严格遵循生活本身的逻辑,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对事物做客观的描绘,从而使作品的倾向性在鲜明、逼真的画面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他也追求创作中的情感因素和诗意,但不是感情的放纵和诗意的奔涌,而是将情感和诗意包孕在沉实缓慢的节奏和凝重、淡泊的意象中,从而透露出蕴藉、隽永的诗意来;他的作品明显地以幽默、讽刺见长,但这是一种“在愤怒中保持平静,在狡猾中保持仁厚的幽默”(别林斯基语),是一种将厌憎深藏在揶揄、嘲弄后面的富于喜剧色彩的讽刺。在美学风格上,不是田园牧歌的抒发,也不是原始遗风的追寻,而是从现实黑暗和人民苦难生活中浓缩成尖锐的畸形画面,透露出阴郁的苦涩格调,作品具有一种大巧之朴,浓后之淡的醇厚、质朴、老辣、精微的美。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聂姆佐娃《外祖母》

    《外祖母》成书于聂姆佐娃失去爱子、物质生活极端贫困的时期。它是一部对“童年的天堂”的回忆录,是作者“为了安慰自己背上的灵魂”而创作出来的。聂姆佐娃的童年...[详细]

  •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 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

    《安吉堡的磨工》属于社会小说。作家以从“第一天”到“第五天”的五天时间为题,把错综复杂的情节、各式各样的人物巧妙地编排融和起来。整部作品看似松散,实则集中...[详细]

  • 王梓均《重生野性时代》

    宋维扬重生回到1993年,带着满肚子的来自未来的商业知识,回到老爸进监狱,企业即将破产,偷渡去香港,在全民下海经商的档口,利用知识骗取第一桶金,盘活企业,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详细]

  • 《头顶三尺》:赵宏兴的两重世界

     《头顶三尺》集中的多部中短篇,脱胎于此前的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父亲与小叔的各种冲突,既能相互关联,又可单独成...[详细]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详细]

  • 袁甲平《宗明女儿》叙述的魅力与自信

    袁甲平的《宗明女儿》是一篇部可以慢慢咀嚼的中篇小说。...[详细]

  • 烽火戏诸侯:构建“雪中行”的小说世界

    有小人物的江湖梦,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有令人向往的侠气和风骨,有少年不走寻常路的可贵勇气……这就是《雪中悍刀行》,他的作者是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详细]

  • 幽默武侠大师,搞笑小说圣手

    李凉的出现,使由金庸、梁羽生、古龙创的武侠模式被打破,这匹野性不羁的黑马,一反血腥江湖的格局,开创了一个嘻笑怒骂、妙趣横生由奇神、狂侠、神偷、酒狂等英侠少年构成的新江湖,这些少年人,一个个清纯脱俗,古怪精灵,或分怀绝技(丁小勾);或聪明绝顶(杨小邪)...[详细]

  • 周敏

      周敏 Zhou Min (1973.7— )女,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1996年调入东方少年杂志社,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201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详细]

  • 傅爱毛

    傅爱毛,出生于新密市的女作家。她从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已近200万字。   小说《嫁死》,以奇异的构思、平实而冷峻的笔调完成了围绕死亡展开的叙事,引起全国文学界、影视界...[详细]

  • 东北作家群及小说代表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一段创作经历,有些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开始文学活动。他们怀着对于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详细]

  • 老舍创作历程简述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 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 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详细]

  •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详细]

  • 李印功

    李印功,男,1953年生,富平县人,现居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出版长篇...[详细]

  • 网络文学十年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5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 此间的少年江南着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详细]

  • 王鸿达

    王鸿达 (1961—)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伊春市汤旺河区克林学校教师,大庆市萨尔图区公安分局民警,萨尔图区文化馆创作员,大庆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创作员,文学创...[详细]

  • 冯延飞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