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闹花丛》

发布时间:2023-08-2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一名《闹花丛快史》。四卷十二回。题“姑苏痴情士笔”,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姑苏痴情士序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清本衙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抄本,藏英国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清抄本,199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明清艳情小说”删节排印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姑苏痴情士序刊本。

闹花丛

  明弘治间,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宦家子弟庞国俊,字文英,才貌双全,十四岁时便以案首进学。因父亡守制在家,十七岁服满,乡试之期已过,梦梓潼帝君相告:“汝婚姻良缘,该在看榜之日。汝宜留心。”

  至期往布政衙门看榜,见旁边楼上帘内有一美艳小姐,遂迷恋不已。乘问捱身进院,隐于花园,得丫环帮助,与小姐相会。小姐为刘状元之女,名玉蓉,年方十六,情窦初开,亦动心于文英之才貌。两人诗文唱和,互相激赏。文英求欢,玉蓉未允,而以玉鸳鸯相赠,并约其九月十五日其母去齐云寺进香时再来相会。文英如约赴会,以杜丽娘、崔莺莺故事打动玉蓉情怀,遂共赴阳台,一圆好梦,丫环秋香一旁也得沾惠雨露。

  玉蓉另一婢春梅与安童在梅香阁私合,事发被卖文英无法入刘府,玉蓉思念文英,郁郁成疾。此时逢文英母六十寿诞,其表姐桂萼来祝寿。桂萼年十八,嫁王姓,婚后不久其夫即亡故。文英见桂萼貌美,忍不住不时挑逗,桂萼也有意,惟不得其便。桂萼归时约文英妹娇莲去其婆家玩,文英遂乔妆其妹前往,到王家与桂萼同宿。桂萼小姑琼娥与丫环发现二人奸情,两人亦贪文英俊俏风流,因得通。

  琼娥出嫁,其夫陈次襄发现其非处女,追问奸夫,得知文英,便逼令其写书将文英邀来。原来次襄好男风,久已垂涎文英貌美。文英到陈府后,陈将其聘为西席,乘其醉狎之,文英则得与琼娥恣意,以至三人连床聚淫直待次襄因讼入狱,文英不得不回到家中。

  此时刘玉蓉思念文英疾甚,文英知道后,扬言有医治女子疑难杂症之良方,托人吹嘘。遂假扮医生到刘府,夫人留其在府中替小姐治病,使两人得便欢会。其事为玉蓉之叔刘天表所知,捉奸讼于官。学宪却怜念男女二人皆为宦族,又爱文英之才,竟判二人成婚。文英入赘刘府,学中科试,得拔一等一名。刘天表考在六等,被除名,恼恨之极,纠集打手伏于府侧,欲毒打文英。文英求人将己接出,与社友同到清净寺庙中苦读,乡试中举,又入京会试。

  清初姑苏痴情士序刊本《闹花丛》插图书影

  文英考中进士,殿试第一,选翰林院编修,在京纳一妾美娘。三年后请假还乡葬父,与玉蓉团圆,又纳桂萼。在地方官面前为陈次襄说情,次襄出狱后万念皆灰,将其妻琼娥送与文英为妾,自己则出家修道。文英又纳秋香为妾,一妻四妾,风流快活。在乡一年,代人说分收礼得四万余金。假满后携眷回京,过黄河时遇到风浪,得地仙赤松子救护。赤松子言,文英与自己本仙班同列,劝其不可久恋人间富贵。

  十余年后,文英由翰林累升至兵部尚书,生三子,皆聪颖。忽陈次襄持赤松子札来访。文英遂告病返乡,将家产析与三子,携众妻妾及老母、岳母乘船入大湖,后皆成仙,永享长生。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小说的趣味性有多重要——以蒋琏长篇小说《串场河》为

    消灭小说这一文体的最有效的利器是什么? ——乏味。英国20世纪著名的作家、评论家C.S.路易斯说:“每本书都应该是引人入胜的。一本好书更应该有...[详细]

  • 蒋彩虹长篇小说《花鼓》:一曲花鼓唱“戏乡”

    关键词:《花鼓》 荆州作家蒋彩虹的长篇小说《花鼓》是一部充满江汉平原文化气息的厚重之作。 荆州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公安派”、“竟陵派”的故...[详细]

  • 长篇小说《边关明月》:边关明月照亮万家灯火

    周玉陶的《边关明月》(河南人民出版社)是一部讲述边防军人坚定理想信念、献身边关的长篇小说。作品以男主人公金一兵军校毕业后主动请缨戍守边...[详细]

  • 蒋彩虹《花鼓》: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

    蒋彩虹是一位耐得住寂寞的虔诚写作者,积十年之功创作的长篇小说《花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首先,它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花鼓简史,具有非遗学价值。...[详细]

  • 蒋彩虹长篇小说《花鼓》:笳鼓悠悠 生息荡荡

    关键词:《花鼓》 蒋彩虹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花鼓》,经由快递取到手里。打开来,眼前浮出10年前她的身影和笑,在鲁迅文学院的樱花树下,也在浩浩汤汤...[详细]

  • 艾伟长篇小说纵横谈

    关键词:艾伟 摘要:艾伟已有超过二十年的长篇小说创作经验。通过对其小说叙述主线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出艾伟的创作思想由先锋主义意识向现实主义...[详细]

  • 长篇小说《北爱》:洋溢昂扬蓬勃的青春气息

    关键词:《北爱》 老藤的长篇小说《北爱》(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3年4月推荐书目),重点塑造了一...[详细]

  • 贾平凹长篇小说《秦岭记》:在这里尽览秦岭

    关键词:《秦岭记》 贾平凹 贾平凹的《秦岭记》一定意义上是他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也是当代文学中不多的笔记体小说之一。笔记体小说被认为是中国...[详细]

  • 长篇小说《从军记》:现实质感与动人细节

    关键词:文清丽 《从军记》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军事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批农家出身的军队青年作家,近距离描摹自我从乡...[详细]

  • “创伤—治疗”与复乐园想像——论艾伟长篇小说《镜中

    关键词:《镜中》 小说《镜中》可阐释性很强,其精神向度方面的探求,是本文关注重点[1]。笔者愿意把《镜中》看作一部关于心理创伤及其治疗的小说,拟...[详细]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