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孤山再梦》

发布时间:2022-10-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孤山再梦》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三卷六回。题“渭滨笠夫编次,姑苏游客校集”。作者王羌特,字冠卿,号渭滨笠夫、梦醒主人、惊梦主人,伏羌人。成书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前后。现仅存清抄本,藏中央党校图书馆。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清抄本。

  江南姑苏有一钱姓夫妇,平日乐善好施,广行仁义,并在家中朝夕供奉观音菩萨像。一夜,妻子袁氏梦见观音菩萨将一枝梅花插在她的头上,醒来后便觉有了身孕,十月后产下一子,因梦中之事遂取名曰梅生。此子自幼骨骼清奇,相貌俊美,年及十五,入馆拜在杭州名士田先生门下,与少年白加色同窗苦读,并结为金兰。钱梅生不但貌若潘安,而且才逼子建,诗词联赋无所不精,深得先生赏识。相形之下,白加色则才疏学浅,窘态百出。

  一日,师徒三人酣饮散尽后,钱梅生趁着酒兴翻阅了杂记《孤山梦》,深感于书中小青和舒心谈的爱情故事,不觉在朦胧醉意中睡去,遇观音菩萨托梦告之,他即是舒心谈后身,而小青的转世后身则是一头戴梅花的白衣女子,日后当与之结为连理。梅生醒后,心下大奇,遂静待后验。

  清明时分,师徒游春,行至虎丘,见一美貌女子素衫赤履,头戴一枝白玉梅花簪,不由令梅生忆起梦中之言,顿觉与之有缘。而那女子亦有意于他,两两顾盼,互生情愫。次日,梅生寻至那女子宅第外,遇老妇人木易婆,才得知女子名曰宵娘,乃本城富豪万钟之女,赋性聪颖,色艺双绝,而且诗书满腹,只因自恃甚高,故不轻易许人。梅生心下甚是称意,遂请木易婆代为求婚从中撮合。而宵娘亦早有此意,但欲先试梅生内才,故通过木易婆约梅生翌日相会。次日清早,梅生被木易婆乔扮成卖花女进入万府。在宵娘闺中,二人一见如故。谈诗论赋,梅生出口成章,应答如流,赢得了佳人芳心,并许他不日托媒求亲。

  孰料不知此情的钱氏夫妇,暗中为儿子安排与亲戚程家联姻。梅生得知,不觉忧郁成疾,父母惊惶,遂首肯其向万家求亲一事,并央木易婆上门说媒。万钟夫妇见女儿欢喜,亦慨然应允。梅生闻讯,大喜过望,不慎将此前后之事泄与白加色。不料白加色亦钟情于宵娘,闻言妒火中烧,心生邪念,假作梅生笔迹,修书一封,寄至万家,言当日私会及父母已订程氏之事。万钟阅后大怒,当即退婚。梅生获悉万家悔亲,登时忧愤交加,一病不起,父母无奈,只得求助于学馆田先生。田先生吩咐钱家先娶程氏过门,只说是万家女儿瞒过梅生,待成亲后以夫妻恩爱来疗其相思病苦,此计果然奏效。但好景不长,洞房之夜,梅生勘破实情,自此病复加重,奄奄待毙。而万宵娘得知父母退婚及梅生新娶,亦伤心欲绝,误以为钱郎薄幸负心。后经木易婆两地传书,方知其迫于无奈,情非得已,遂相思成疾,病危中梦遇观音菩萨告之,日后将还魂与梅生结为夫妻。

  不久,宵娘即撒手人寰。万钟夫妇按其临终遗言,把灵柩寄放于虎丘观音庵殿内,以待他日还魂重生。万钟悲痛之余,愤恨不已,欲上报官府,咎梅生之责。而身染沉疴的钱梅生自见宵娘书后,心中略宽,又见程氏甚是贤淑,病体渐愈。 不料一日,经人告知宵娘死讯及白加色诬告之事,顿感痛不欲生。 为避免与万家对簿公堂,遂决定离家出走。 一路上,钱梅生风餐露宿,戴月披星,饱尝颠沛、强虏之苦,幸得义士相助,菩萨护佑,方保无碍。 流落荆楚之后,梅生广交俊彦,吟诗作赋,霎时名满当地。 三年后,适逢京师招考,梅生前往应试,一蹴而就,委任杭州推官,并于赴任途中衣锦还乡。

  重回故里,乍逢父母、发妻和昔日恩师,梅生感触良多,对白加色亦既往不咎,并与万氏夫妇冰释前嫌。一夜,宵娘忽托梦而来,俱告之还魂之法。梅生大喜,遂于次日清晨携万钟夫妇等人同往虎丘观音殿上开棺。在山门杨柳树下拜祷之后,梅生用碗盛住杨柳枝上滴下的甘露,将其洒于宵娘七窍并灌入其口。果然,过不多时,万宵娘即还魂重生,众人皆喜。翌日,二人便拜堂成亲。自此,宵娘与程氏以姐妹相称,同侍夫君。三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并同赴梅生任所。

  钱梅生在任五年,为官清廉,政通人和。不日又蒙菩萨托梦,遂醒悟人生,激流勇退。在孤山脚下,建造住宅,携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至此,孤山一梦终得再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葛亮:从《美食家》到《燕食记》

     据说《燕食记》是葛亮继《北鸢》《朱雀》后,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的“中国三部曲”长篇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借美食的传承故事,描摹20世纪近百年社会文化、世态...[详细]

  •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白鱼亭》

    《白鱼亭》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八卷六十回。题“趣园野史黄小溪撰述”。黄瀚,字小溪,号趣园野史,珊城人,生平不详,约清道光前后在世。成书于清道光年间。...[详细]

  • 《刘宾客嘉话录》

    《刘宾客嘉话录》志人小说集。(一名《刘公嘉话录》〕,唐韦绚撰。本书内容广泛,韦绚序称包括“国朝文人剧谈,卿相新语,异常梦话,若谐谑、卜祝,童谣、佳句”等。除部分讨...[详细]

  • 打金枝故事出处《因话录》

    《因话录》,志人小说集。唐赵璘撰。书中根据所记人物身分地位为五个部分。宫部记帝王及后妃生活,商部叙王公及官宦琐事,角部记未仕的平民众庶故事,微部记典故,并附谐戏...[详细]

  • 《醋葫芦》序言

    诸凡甘婆心而稔怕婆者,虔请一卷,迎二三高纳,对其乃正,焚香恭涌,礼拜忏悔,不必白面玉皇、黑脸阎老,梅檀香横,法界花飞,有妒无妒,一时同超醋海。...[详细]

  • 轮回观念中夫妻关系,《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以一个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详细]

  • 《好逑传》——外国人眼中的中文经典

    在十八世经、十九世纪的欧洲,如果你问一位学者或作家,他所了解的中国最优秀的小说是哪一部,那么,他一定会告诉你,是《好逑传》。...[详细]

  • 明清禁忌小说阅读笔记

    (1) 异样的风流  自古至今,读书都是一件极风雅的事情,可是,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时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读小女人散文,仿佛交了一个特纤细、特敏感的情人,满腔都是忧郁的柔情、哀怨的奉献、伤感的甜蜜,可你偏偏找不到半分...[详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 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详细]

  • 反思中国古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

    由于江湖可以泛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它又可以引申出与朝廷和正统相区别的含义,宋元以后,游离于正统社会、往来奔走于江河湖海间的各色人等开始摹仿士人们的自诩,逐渐借用了江湖一词。由于这些游走于四方的人士大多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非正统色彩,这样一来,用江湖形容的人群和时尚就烙上了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印记,或者说,一切有别于当时封建官方的、正统的、主流的和常规的群体或习俗都可以冠之以江湖。 ...[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小说,是指“记录见闻,搜集逸异,尚奇重譬,长短随宜的笔记体作品”。其主要形式,一是文言,二是短篇。但当然,以上所引多为史家之见,而且历史家们又多是从目录学分类的角度来界定小说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毕竟是传统的文学观念的反应;在庞大而辉煌的诗词文赋面前,小说是不属于文学的。...[详细]

  • 水浒传108好汉的简介以及外号的由来

    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详细]

  • 儒释道宗教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详细]

  • 王国维小说理论述评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1 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后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启蒙作用。其小说研究,如《红楼梦评论》,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然而,一直以来,对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进行整体、全面考察...[详细]

  •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有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此书成与南宋。...[详细]

  •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叙述人和叙述视角的灵活的转换和移动,这种以全知视角为主,巧妙地溶入参与叙述人的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这两种视角艺术上的长处,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也由于这两种视角的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弥补,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共同完成了对对象的叙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的创造和贡献。...[详细]

  • 儒林外史中的吃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其谈“吃”的文章中写到。“相府老太太”乃李鸿章长子李经芳嫡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刘家世居安徽肥西三河,发迹之前,过的也是平常人家日子。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是安徽全椒县人,后移居江苏南京,书中饮食,确实如张爱玲所说,“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对得上老太太的口味。...[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