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叶辛:小说是作家的生命密码

发布时间:2010-05-31 来源于:河北日报 作者: 刘 萍 点击数:

  在中国作协举办的“走近红色岁月”西柏坡站的活动上,记者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先生。他个子不高,眼里充满着坚韧与智慧。这位上海作家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标记——— 知青。在中国文学史上知青文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标记。在众多知青作家中,叶辛无疑是杰出代表,他与知青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把知青生活当成割舍不了的生命的一部分。

  对年轻一代人来说,知青只是闪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的片段,知青生活是陌生而神秘的。而作家叶辛,用他的小说、散文、日记,让我们这一代和以后的几代人都铭记住那个时代的符号———“蹉跎岁月”,不仅如此,知青文学也穿越时空,给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和思考。

砂锅寨里的上海视角

  “烟霭雾岚之中还是能依稀看出那一级一级的阶梯,就仿佛在巍巍的山岭间,砌起供人攀登的石阶,曲曲折折,弯弯拐拐,时而通向岭巅,时而直落深谷;或盘山绕岭隐没草丛,或通向遥远天际。不论多么崎岖,人们照样能辨别出来,这是崇山峻岭的路。人生的路不也是如此吗?”

  在遥远的云贵高原之上,有一个平常的村寨叫砂锅寨。1969年,这里迎来了一位来自大城市上海的知青。他叫叶承熹,身体有些瘦弱,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上海小伙子竟然在40年后成为这里的名人,他所居住过的石屋子,现在还挂上了“叶辛故居”的牌子。

  回忆起初到贵州修文县砂锅寨时的情景,叶辛依旧激动不已。“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我睁大了一双寻找田园风光、诗情画意的眼睛,真觉得如同到了异国一般。我怀着青春的热情,投身到广阔的天地里来了。”

  大多数知青经过“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之后,都开始由狂热、虔诚陷入彷徨、颓丧。而叶辛却不然,对文学写作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开始用上海人的目光审视这里的山水风景和风土人情,与上海迥然不同的环境,深深地激发出了潜伏在叶辛身体中的文学能量。他认定,“我来对了,我是离文学之路近了,近了,我要写。”

  要写作,谈何容易?知青生活大多是忙碌而艰苦的。白天,挑粪、耙田、铲田埂、钻煤窑;夜晚,茅屋,油灯,蚊虫咬。为了文学梦想,床板、椅子、搓衣板……都成了叶辛写作的地方。而一年之后,叶辛笔下的诗情画意渐渐化成肥皂泡一个个破灭,在笔端凝结的越来越多的是对苦难和严峻现实的思考。“必须脚踏实地地写作,迈出我生活的脚步。”在川黔铁路的工地上,叶辛又开始了最艰苦的写作生涯,牙齿脱落、关节疼痛都没有让他退缩。叶辛称其为“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但是1973年,40万字的小说退稿和扑面而来的风凉话,让这位对文学充满憧憬的上海知青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人是不同的,有的人面对困难选择退缩,有的人选择的却是前进。”叶辛说,这是他的性格中最倔强的部分。

  1977年,叶辛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发表,第1版发行20万册,第2版印了17万册,这个印数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高了。不久还被翻译成了盲文、朝鲜文,改编成了连环画,后改编成电影剧本,由谢飞导演拍成了电影《火娃》。

  插队10年之后,1979年,叶辛的长篇小说《风凛冽》写就。“紧接着一部一直在我脑海闪现的小说开始着手创作,人物都浮现出来了,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开头,所以一直在等待。”而当无意间听到的一个故事打开叶辛写作密码后,经过三年的细心打磨,1982年,《蹉跎岁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蹉跎岁月》源于一个我听说的有关知青的真实故事,我把它改编了一下,就写成了。我当时经常用‘蹉跎岁月志弥坚’自勉,所以就用其做了书名。”

  近30年来,《蹉跎岁月》一印再印,多达十几个版本,销量几百万册。“蹉跎岁月”也成为人们对那个特定年代知青经历的代名词。

乡村视野下的大上海

“19岁以前我生活在上海,生活在繁华的黄浦区。之后,我在贵州生活了21年,又回到上海之后,用另一副目光看熟悉的上海。这两种目光交错出一种独特的视角,我一直从这个视角表现自己故乡的欲望。”

  1983年叶辛完成了另一部代表作《家教》。在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选中了叶辛的《蹉跎岁月》、《风凛冽》、《家教》等三部小说准备再版,这引来了新华社记者的慕名采访,不久,全国30多家媒体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报道叶辛自学成才、坚持写作的事迹,他也成了全国知青的典型。1990年他回到了阔别21年之久的故乡上海,并担任《上海文坛》杂志主编。叶辛开始用知青的另一种眼光审视和思考着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大都市,以及生活在大都市里人们的生活与命运。

  在上世纪80、90年代,争相观瞻叶辛知青小说,成为大中学校的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文学时尚。一位评论家对叶辛现象剖析称,以叶辛的《孽债》为代表,中国的知青文学创作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向,知青文学从早期的“自恋式”情感诉求开始走向“理性回归”,他们开始尝试用理性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自己。如果说《蹉跎岁月》还停留在对封建血统论的批判,《家教》还刚开始展示夫权、族权、包办婚姻以及新旧文化心理结构的多元冲撞,那么《孽债》则是叶辛对社会上欲求与良知搏击的生动刻画,是对传统文化中进步的一面——— 美好道德回归的呼唤。

  叶辛的《家教》是一部典型的审视大都市的作品。它以上海生活为背景,通过返城知青和他们子女的目光勾勒出上海改革开放后的巨变,在关注和反映城市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用人物形象和命运的变化来探讨几代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与心理结构的种种冲突,从而展示出历史的因袭对今日的重负,让人们看到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道德如何与现实格格不入。“《家教》写出改革大潮对人们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还把笔触深入到对人物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的评判,更具有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叶辛对记者称。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著名女作家:豆豆(原名李雪)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受到广泛...[详细]

  • 《外卖员与小说家》:驳杂中辨析出真实

    关键词:房伟 文学如何来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如何介入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叙述我们这个时代,一直是不容易的,房伟的小说新作《外卖员与小说家》中,体现了...[详细]

  • 叶辛:记录下乡野画幅的生活符号

    关键词:《乡村生活》 这是张加春先生近年来的第二本书了。我说是近年来,印象中他的前一本书出版还没有多久。作为一个曾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任过...[详细]

  • 莱姆:他被整个世界所接纳

    莱姆不仅属于波兰,而且属于世界。当我们谈到他的世界性时,往往会列举出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并行销数千万册等数据,事实上除此之外例证还有很多。早年间英语系科...[详细]

  • 日本推理小说家——有栖川有栖

    有栖川有栖是目前活跃于文坛的人气推理作家,现任“新本格推理作家俱乐部”会长,与绫辻行人和法月纶太郎并称关西三大推理小说作家。他毕业于日本同志社大学法学系,大...[详细]

  • 日本知名本格推理作家:内田康夫

    作品风格属于本格派,尤以“旅情推理”最出名。内田康夫的浅见光彦系列堪称日本旅行推理的代表作,主人公浅见光彦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为《旅行与历史》杂志撰稿,常常开...[详细]

  • 爱伦坡

    谁是爱伦·坡?他是侦探小说的创造者;他是19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评论家;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详细]

  • 吴晓东:现代小说家的诞生

    编者按吴晓东老师新著《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商务印书馆2021年)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级个案和鲁迅、沈从文、郁达夫、张爱玲、废名、卞之琳等作...[详细]

  • 班宇《冬泳》:安装变压器的小说家

    现代以来,一种想把小说从天才的炼金术,转变为工业的、机械的、可分析的图纸的冲动,一直诱惑着现代小说家们。他们想用精密的语言技术降服小说,用理性主义降服神秘主义...[详细]

  • 【图文】美侦探小说家杰佛瑞・迪佛续写007神话


      杰佛瑞・迪佛将打造全新邦德
      转载自国际在线
      《007》系列小说原创作者伊恩・弗莱明的家族习惯于在弗莱明的忌日(5月28日)那天公布《007》的最新动态,...[详细]

  • 幽默武侠大师,搞笑小说圣手

    李凉的出现,使由金庸、梁羽生、古龙创的武侠模式被打破,这匹野性不羁的黑马,一反血腥江湖的格局,开创了一个嘻笑怒骂、妙趣横生由奇神、狂侠、神偷、酒狂等英侠少年构成的新江湖,这些少年人,一个个清纯脱俗,古怪精灵,或分怀绝技(丁小勾);或聪明绝顶(杨小邪)...[详细]

  • 周敏

      周敏 Zhou Min (1973.7— )女,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1996年调入东方少年杂志社,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201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详细]

  • 傅爱毛

    傅爱毛,出生于新密市的女作家。她从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已近200万字。   小说《嫁死》,以奇异的构思、平实而冷峻的笔调完成了围绕死亡展开的叙事,引起全国文学界、影视界...[详细]

  • 东北作家群及小说代表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一段创作经历,有些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开始文学活动。他们怀着对于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详细]

  • 老舍创作历程简述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一部分作品受有英国小说的明显影响,主要是取其 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他一向注意写得通俗易懂,后来又努力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工作,他的作品特别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广泛的读者。《 骆驼祥子》译成多种外文后,得到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影响。...[详细]

  •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详细]

  • 李印功

    李印功,男,1953年生,富平县人,现居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出版长篇...[详细]

  • 网络文学十年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简介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5日正式在京落下帷幕,十佳优秀作品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 此间的少年江南着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详细]

  • 王鸿达

    王鸿达 (1961—)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伊春市汤旺河区克林学校教师,大庆市萨尔图区公安分局民警,萨尔图区文化馆创作员,大庆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创作员,文学创...[详细]

  • 冯延飞

    冯延飞 (1948—),男,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现供职于吉林省艺术研究所。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冯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