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塑造新时代农村新人形象――读老藤长篇小说《战国红》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俞 胜 点击数:
  《战国红》是一部正面聚焦扶贫攻坚的长篇小说。在辽西一个叫柳城的小乡村,以陈放为代表的三位驻村扶贫干部在治赌、办书屋、建企业、打井、栽杏树、引自来水等一系列扶贫工作中化解矛盾,在带领村民脱贫过程中,让大家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实现精神升华。小说再现贫困乡村由“贫”到“富”巨大变迁,也展现党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展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着信念。
  值得肯定的是,《战国红》致力于塑造新时代农村新人形象。在省直机关做文字工作的驻村干部陈放进村时已经57岁,三年驻村结束也就到了退休年龄。他投身扶贫工作不是为个人前途,而是出于两股动力:一是想做成一点事,陈放心中有“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正如他说:“我的青春和才智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最终存进档案馆。到柳城就不一样了,我们三人的想法很快就由文案变成了现实……说实话在柳城我感受到了一种由虚变实的获得感,这种获得感让我的人生进入了另一种境界。”另外一个动力是,他爷爷曾经在辽西这片热土上战斗。“我爷爷在辽西参加过抗日义勇军,对辽西有感情,他临去世前嘱咐我不要忘了大庞杖子,要让那里的孩子天天吃上面包。”陈放继承爷爷遗志,誓让贫困地区脱贫,让这里的孩子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体现其“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这也让这部小说具有历史纵深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首要担当。从扶贫攻坚过程来看,普通群众自身也有强烈脱贫愿望,只是他们在如何脱贫上一时找不到出路,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心连心、同呼吸”,探寻行之有效的致富路子,引领贫困群众从困境中走出来。与一些同类题材作品中贫困群众被动接受帮扶不同,《战国红》中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主动作为,积极改变自身命运。小说塑造了以杏儿、李青为代表的新时代农村新人形象,她们有文化、有思想、有情怀,在扶贫干部遇到棘手问题一筹莫展时,常常主动请缨,帮助扶贫干部与群众沟通,化解矛盾,以汪六叔、柳奎为代表的老一辈农民也与扶贫干部力同心。正是村民和扶贫干部共同推进,使柳城扶贫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进展、一个又一个成功。
  扶贫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战国红》中,原扶贫干部海奇的黯然离去就显示出扶贫工作的艰巨和复杂。海奇扶贫工作不成功,不是他缺乏足够热情,也不是因为出现猪瘟病,归根结底是他在扶贫工作中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由这一人物,作品构成“复调”叙事,有助于读者思考现实的复杂性,增加作品深度。
  《战国红》故事架构、人物塑造和文字叙述都有比较突出的特点:杏儿爱诗与作诗的人物描写,为扶贫故事平添文学情味,为描绘新农村建设和塑造新农民形象增加文化视角;在书写柳城村扶贫故事时,注重营造和描写大大小小矛盾冲突,如开始阶段的观念习惯冲突,后期的商标之战、协议之争等,既具有现实生活质感,也为塑造人物形象、讲好扶贫故事提供必要戏剧张力,读来引人入胜。《战国红》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较好,接地气、扬正气,在当下现实题材中别具一格,值得关注。
  近年来,老藤相继有几部小说问世,仅从长篇小说创作来看,《刀兵过》写乡贤文化,记录东北乡村百年沧桑,《战国红》聚焦扶贫攻坚,塑造农村新人形象,题材跨度较大,体现创作者宽阔视野和多方探索的能力。女性形象塑造是其长篇创作亮点,比如《刀兵过》中的塔溪、止玉,《战国红》中的杏儿、李青,身上都闪耀着温情、圣洁的光辉。与对女性形象满怀深情的赞美相对应,《战国红》语言绵密、细致,读来格外具有温润心灵的艺术力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