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打造新时代军事文学的战斗品质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焦凡洪 点击数: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作为军人来说也是战斗的时代。提高战斗力,能打仗、打胜仗是部队建设的根本标准,也是军营生活的主旋律。军事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步伐,推出精品力作,就要聚焦军事斗争准备的生活实践,塑造尚武打赢的军人形象,张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战斗精神,从而使军事文学作品以强军梦想的憧憬、英雄气概的充贯、铁血豪情的飞扬、战斗品格的彰显,领时代精神之风骚,开创军事文学创作繁荣兴盛的新局面。
  军事文学的生命力在于作品所表现的战斗力。其所建构的战斗生活形态、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运用的军事话语体系、充畅的兵情兵味气韵,形成了鲜明的军旅特色,这也是军事文学作品屡屡以红色经典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受到读者青睐的关键所在。历史开启新时代,部队踏上新征程,这无疑也需要军事文学创作开新图强,攀登高峰,与筑就强军伟业同频共振。当然,在国家更加开放、文化日趋多元的大背景下,军事文学创新驱动的路径是宽广的,但面向未来要不忘本来,军队的战斗生活依然是军事文学创作的本源,打造作品的战斗性仍然是军事文学本体的必然要求,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反映新时代军营生活的本质中体现军事文学的特质,释放其独具品格的艺术魅力。
  战斗的新时代展现战斗的新生活,培育着新的战斗精神。军旅作家要深刻体认它,精准反映它,必须学习掌握新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而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要义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从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提出,到强军伟业的擘画;从部队建设战斗力标准的确立,到培养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的要求,都体现了习主席军队是战斗队的思想精髓。这既是我军强军实践的根本遵循,也是军事文学体察和体现新时代军事生活本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需要广大军旅作家刻苦研读党的创新理论,以新思想的大视野放眼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背景、我军强军兴军的大实践,用新思想的新境界认知军队改革奋斗的新作为、官兵战斗精神的新内涵,将思想的威力化作创作的动力,让理论的灵光燃成艺术的灵感,呈现当代军人的强军理想之美、英雄行为之美、战斗情愫之美,使作品充满新思想的奋斗光耀。
  新思想的感召力催生着部队的战斗力,进而使得军营生活更加波澜壮阔,它在保持传统生态中焕发着勃勃生机,表现着崭新风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凸显,我军在担当新的使命任务中也使军事生活得到立体拓展,这支脚踏着祖国大地的队伍已由近海驶向远海,由近空飞向外空,由单一军种作战训练发展到诸军兵种联战联训,这种生活广度的外延牵动了生活肌理的嬗变,催动了生活质地的裂变,提升着军事生活的战斗质量。诸此战斗生活质量的丰沛还表现在,由于现代战争的转型而引发的我军练兵备战的战法和训法的转轨,当代军人所面临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更加智能化、隐性化,作战手段更加网络化、数字化,战争形态更加复杂化、残酷化,这种战争模式的颠覆,带来了我军战争理论的创新与战争准备实践的创造,而这种自我超越是要突破种种思想藩篱和重重现实羁绊的,由此也掘进了军事斗争准备生活的深度,使得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而板结的军营土壤而滚滚沸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所进行的大开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稳的改革,实现了我军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它在有效解决制约我军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中,给予战斗力以极大解放,让军事生活质量跃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展现了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都给军事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军事文学创作需要深耕现实军事生活的沃土,直达备战打仗的前沿阵地,认清我军改革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共性与个性,探清催发新的战斗力生成的外因与内因,摸清军营深处新的特点与规律,从而在创作中营造军事生活的时代意境,描绘战斗实践的生动图景,展现强军伟业的宏伟愿景,使表现的“新画面”因奋斗的图腾而出彩。
  精彩的战斗生活培塑着爱军尚武的精兵。军事文学作品要表现新时代的军营生活,当然要以官兵为主角,塑造典型的当代军人形象。必须正视,置于战争中的军人与处于和平生活的军人其生存状态是有着根本差异的,如何描绘好非战争形态下的官兵形象,是现实军事文学创作的一个难题。军事文学也正是在此难题的突进中才有了主题的开拓和本体的延展,续写着战争文学的芳华,而这种芳华的呈现同样是作品所反映的战斗年华的绽放,军事文学质的规定性也需要现实文学作品刻画好当代将士的战斗形象。可以说,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与非战争题材军旅文学作品,是一棵树上结出的两枝硕果,有着同样的生命根系。军人所面对的永远是战争与战争准备,那么,军事文学作品所要映像的人物状态也应该是打仗和准备打仗。这就要求在对当下官兵的形象塑造上,既要着眼共性,也要表现个性,使其身影具有时代战姿、面孔富有时代表情,展示有别于前辈军人的神采。表情是心灵的外化,战姿是军营的风貌。改革强军的大势,既给当代军人的精神注入了不竭动力,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压力,机遇和矛盾同在,振奋与阵痛共存。从外部来看,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国家所面对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我军的军事理论建设水平和干部战士的军事斗争准备实际能力都与党在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存在着差距,这支在传统战争中曾战无不胜的军队还能否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成了广大指战员急需回答的胜战之问;从内部来看,由于我军长期居于和平环境,受一些不良政治生态影响而滋生的“四风”及“和平积习”,严重消解着部队的战斗肌体,军队的正本清源、革痼除疾,必将使全体官兵经受破茧化羽、浴火重生的考验;还有,进入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开放性、自由性、舒适性程度越来越高,它与军事斗争准备状态下军营生活的相对封闭性、紧张性、艰苦性的反差明显加大,这无疑对军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意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代军人正是在攻克如此的难题中书写着党和人民交给的打赢考卷,在破解诸多的矛盾中向着强军目标砥砺前行,由此使得他们的思想灵魂、本事智慧、品格血性、道德行为充溢着时代光泽。军旅作家应以潜入战斗生活的深度发现这种美度,在把握思想向度和调试艺术纬度中找准创作的时代坐标,克服一些现实军事文学作品在人物书写上存在的“模式化”“同质化”倾向,用新时代的墨彩描绘亮丽的迷彩,以思想和艺术的高程展现当代官兵复杂的心理路程和艰辛的奋斗历程,使所再现的军人形象熠熠生辉。
  军人形象体现着战斗精神,战斗精神化育着军人形象。由而对战斗精神的形象表达既表现着军事文学的主题,也表征着军事文学的品相。进入新时代以来,军事文学创作更注重了英雄精神的理想彰表、人性书写,使作品愈加空灵鲜活,开拓了军事文学的新视界。但也无须讳言,一些军事文学作品还突出存在着内容“悬浮”、面容苍黄、表现失度的问题,被读者所诟病,这与其在战斗精神揭示上的“表层化”“玄虚化”不无关系。高昂不是高喊,生动不是空洞,那种口号的宣泄和概念的模写,只能给作品贴一张直白的标签,反映不了战斗精神的实质;那种自鸣得意的对我军官兵人物充满“酒气”“痞气”乃至“超人”“神人”的渲染,更是对战斗精神的一种误读。当今军营的战斗血脉,既有传统精神因子赓续的生生不息,又有时代精神细胞繁衍的汹涌澎湃,汇聚成了一种磅礴力量,有着强劲的时代脉冲。以武备做好战争准备,用伟绩构筑强军伟业,决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更不是靠所谓“侠气”“神能”去实现的,而是需要真打实备,进行伟大斗争。在这一壮阔征程上,对外要应对国际霸权对我崛起的扼制围堵,防范各种风险;对内要突破长期存在的“和平积弊”的阻碍困绕,从事自我革命。军队新的使命任务的战略引领使得官兵战斗精神的高蹈富有了时代意蕴,充盈着鲜活内涵,使其在保持人民性和人文性中放射着理想光焰,富有人性温暖。这种战斗精神在营盘的“刷屏”还表现在,面对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我军从战争的战役理论到战术理论,从军事武装的组织架构到力量编成,从练兵备战的实案化到实战化,从战场的战略支援到武器装备的联勤保障,都在进行着知识的扩容、体系的调整、技术的换代和质量的升级。在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进发的这一光辉历程中,广大官兵既需要有勇猛顽强的精神,也需要有卓越高强的本领,以谋略强壮胆略,用智能提升战能,靠底气显现霸气,在突围狼烟战尘的同时穿越智慧的风暴,让战斗精神的“中国芯”插上高能的奋飞翅膀。如此壮美的军事生活画卷正在当今的陆海空天展开。军旅作家要辩清这种精神的中国制造,体现好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讲好当代中国军营的故事,精心打造军字号文学作品的战斗品牌,再创军事文学的辉煌。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