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浓重的生命情调与绚丽的叙事风景――论薛涛的儿童小说创作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王晓雁 点击数:

一.《白银河》:对生命与永恒的追问

对人类精神与灵魂的关怀是文学关注的重心。儿童文学创作更不能回避当代社会生活中文化问题、生态问题、价值取向、精神追问等问题,否则便等于丧失中国文学的内在核心。文学艺术应该关注人类灵魂的救赎。豁达与沉重,灿烂与黯淡,欣然与悲伤,这些都是优秀作品产生的前提。

薛涛认为作品的情节发展与人物命运的走向会按照自行发展的规律而超越作者的掌控。正是基于这样的艺术原则,他的小说并非出于对悲剧基调的钟情,而是在其作品中为人物提供现实生活的舞台场景和道具。“通往天堂的路有多远?是一天的路程还是一辈子的修行?”《白银河》开篇便提出这样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不安灵魂的拯救,形影不离的相伴,死生不渝的忠诚与无怨无悔的爱,这些构成小说《白银河》的多重主题。顽强的生命力量与执着的生命意志使这部小说流动着浓烈的生命气息,昭示着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薛涛的小说不回避死亡的描写,人与动物的死亡在他诗意的文字中表现出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死亡也因此不再是令人恐怖的画面。在《白银河》的结尾,死亡在作家的笔下流露出神圣的光辉:“阳光普照群山,雪山现出辉煌耀眼的金顶。茧悬浮片刻,朝金顶扑去。茧轻触金顶的瞬间,发出砰的一声。茧碎成无数片白花,眨眼间被雪山吸收了”。小说中圣洁的雪山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那场突如其来的雪崩象征着某种人文精神的瓦解,隐喻着某些价值观的破碎,显示出作家在“个人化”时代的焦虑感。当物质文明带来个体解放的同时,也对传统价值观念带来颠覆性的解构。理想的没落与人文精神的衰退使社会与个体都不可避免地“碎片化”。这是作家隐含于作品深层的忧虑。

童年最熟悉的景物充满天真的气息,能唤起一个人最热烈的情感。由于并不刻意描写地理意义与政治意义层面的故土家园,薛涛笔下的乡土童年人生便成为生命理想的象征,其对乡土童年的深切追怀指向民族品格与人类精神的构建。这与沈从文所倡导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①有异曲同工之妙。

灵魂救赎是人类文化永恒的母题。以物质财富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使当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问题,诸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冲突,伦理观念与社会秩序改变所带来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等等,这些严峻问题日益加剧社会裂缝与文明危机。薛涛在这部关于生命与永恒的小说中,重新寻找个体生命独立的人格地位。单纯的童心,淳朴的民风,这些构成《白银河》最绚丽的叙事风景,表现出作家对人类精神家园以及文学家园的热忱守望。

二. 《大富翁》:温暖的人性光辉

《大富翁》是薛涛“纯真生命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他以严肃清醒的现实主义手法直面当代社会生活的边缘,关注那些个体生命卑微却顽强的生存状态。小说以充满温情的文字描述了三个渴望自由生活的少年——谷哥、网小鱼和鼠辈的离奇经历,从他们艰难成长的人生历程中反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阴暗面,也折射出温暖的人性光辉。

薛涛认为真正的写作是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应该坦然面对现实的残酷。而残酷的现实对于读者和作家来说,都如同伟大的恩赐。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作家安排《大富翁》的最后一章是“富足的生活”,书中的主人公谷哥和网小鱼经历种种艰辛磨难,终于过上梦寐以求的富足生活。少年鼠辈以生命的代价挑战轮滑比赛,冲向辉煌的夕阳和地平线,他的生命也抵达了绚烂的终点……少年时代的悲欢离合为他们的人生乐章增添了苦涩的基调,使生命更具有厚重蓬勃的力量。

在《大富翁》这部作品中,作家以严肃深刻的态度关注那些由于家庭问题而脱离正常生活轨道的少年,并深入挖掘产生这些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表现出对少年一代成长的人文关怀。从《大富翁》的书名来看,似乎带有较浓的喜剧色彩。梦想财富与追逐财富的确构成这部小说的一部分叙事内容,然而深藏于作品之中的却是强烈的悲剧色彩。作家以别样的叙述手法表现童年生命中那些热闹中的孤独和孤独中的热闹,深刻解读童年生存状态的复杂性。但过于追求情节的离奇使《大富翁》在艺术上表现出明显的粗糙生硬之处。流浪儿童,流浪动物和漂泊的灵魂层出不穷地出现于薛涛几部近作中。这一方面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社会留守儿童的关注,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反映出作家在深入这一题材时出现创作模式化的倾向。

三. 《形影不离》:梦想在远方

人生中能够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容纳自由灵魂的心灵之乡?从薛涛的小说《形影不离》中,我们可以得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那就是对远方的期待,对接近梦想的信念与坚持,还有任何时候都不会泯灭的亲情。

薛涛一再强调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并非是为孩子们提供一块美味的甜点心,因为苦涩才是现实生活惯常的滋味。而苦涩也正是当下儿童文学作品中常常缺失的滋味。《形影不离》表现童年人生时融入了对人生况味的复杂感悟,对生命的思考,对自我价值的找寻与灵魂的救赎构为作品的主题。

《形影不离》是薛涛第一部原创首发的长篇小说,作品出版后即好评如潮。虽然作家声明此书适合7~14岁的孩子阅读,但对于成年读者来说,这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小说以戏曲学校女生小菊寻找隐居的京剧名家梅先生的神奇之旅为线索,以风镇和桃花吐为背景,描写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途中与小菊相伴的有她心爱的小青蛙,有喜欢唠叨的老婆婆玲珑,还有风镇神秘的乌鸦,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聚集在风镇的人。这场看似率性而为的旅行却并非一帆风顺,滞留风镇的焦虑不安和野外生存的种种冒险经历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真善美的憧憬与追寻的表现力度,构成杰出的艺术作品的张力结构。在成长小说中,对心灵孤独的体验也是对童年生命历程的观照。在这部小说中,薛涛运用充满想象力的生动文字,描绘了一个奇幻的冒险故事。相对于以往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形影不离》中的父亲形象更加鲜明具体,父爱在作者深情的文字里表现得令人动容。小说中与小菊形影不离的是乌鸦、黄狗还有爸爸的声音,原来爸爸曾与乌鸦合为一体,变身为那只无处不在的乌鸦。“爸爸是一个声音”正是解读这部小说的密码。

作为已经远离童年时代的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在书写过往的童年生存时,能够全面而深入地审视与挖掘童年生命历程的本质特征,表现童年情怀的内在精神,童年时段因此成为最光亮、最温暖的审美对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人性的深度与丰富的情感,童年书写应该注重对生命本体性的追求,是反映“世界——人生——心灵”的文字。②

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安稳最单纯的生命形态,面对都市汹涌而来的文明潮流对乡土文明的冲撞和挤压,许多作家都流露出深深的焦虑,于是对童年生命的追怀便成为人类救赎的一种方式。薛涛的小说书写悲欣交集的人生况味,通过儿童单纯清澈的眼神来审视世界的辽远与广博,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深刻反省现代社会中个体生命的异化状态,因而表现出浓重的生命情调。

参考文献:

①沈从文:《序跋集·<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第45页,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

②王蒙:《读评论文章偶记》,《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