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用负责任的态度书写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王 研 点击数:
  □作家在撰写历史文化人物传记时,不能戏说、胡说、乱说
  □应当为读者提供一种距离历史文化人物更近的阅读方式
  □成功的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不仅要面向历史,也要面向当下
  敬畏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能够文明、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然而,近年来,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以戏说、颠覆历史文化为“时尚”,以恶搞、嘲弄历史名人为“乐趣”,这种创作潮流必然会对文化的整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中国梦的伟大愿景中,文化的繁荣强盛是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提升文化水平离不开对传统资源的继承。而继承传统,首先就需要用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传统、认识传统。
  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宣布将推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参与撰写工作的均为文学界和文化界的顶尖学者。
  首批推出的十种书已于今年1月正式出版,当中包括我省著名作家、学者王充闾撰著的《逍遥游·庄子传》。该书以严谨的态度面对历史,用创新的写作手法,真实而又艺术地勾勒出文化巨匠庄子的一生,展现了庄子的思想脉络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逍遥游·庄子传》出版后备受肯定,4月9日,王向峰、彭定安、贺绍俊等30余位省内外知名学者齐聚沈阳,围绕该书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历史名人热、传记热,是当下文化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站在传播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值得称道,然而,不少作品背离历史真实、以戏谑的方式书写历史名人,却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
  传记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又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它的第一原则是真实性。如果失去了真实的面貌,那么所谓的历史文化书写也就变成了一种亵渎历史的行为。
  肆意的戏说和颠覆,不仅不能为历史文化提供有价值的阐释,更意味着敬畏之心的泯灭。敬畏是每个人在历史文化面前都应具有的一种态度,因为敬畏才能做到严谨,严谨才能还原真实,真实才是对历史负责。
  《逍遥游·庄子传》正是一部带着敬畏之心、严谨创作而成的传记。该书的作者,著名作家、学者王充闾,以现代的视角去接近历史文化巨匠,用散文式的笔法描绘出庄子的人生,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哲思对话。
  著名学者王向峰、黄留珠、贺绍俊、李炳银等先后为《逍遥游·庄子传》撰写评论文章,给予高度评价。上周,“王充闾新著 《逍遥游·庄子传》研讨会”在沈阳举行,省内外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逍遥游·庄子传》是一部极具个性特点的上乘之作,作者以探寻、研究的意图书写庄子,使世人了解其成长历程、思想轨迹、性格特点、重大贡献与巨大影响,具有提供建构和谐生存人文环境的精神食粮的重要意义。
  在颠覆历史人物成为“时尚”的时候,庄严认真的治学写作行为显得尤为珍贵……当传主是影响后世的伟大人物时,更容不得半点戏说,这是一个不可侵犯的写作规约
  如今的图书市场上,历史人物传记数不胜数,但精品却很少。正如著名批评家、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李炳银所说,在到处都可见少正经、戏说、胡说、乱说历史人物的时候,像《逍遥游·庄子传》这样庄严认真的治学写作行为,就特别地显示出珍贵。
  “传记文学,是一种基于事实存在的文学写作。因此,真实、丰富的资料掌握,是传记文学作家最为要紧的工作准备。 ”李炳银表示,有人因为资料稀少,就没有约束地胡乱编造,这是一种对历史和现实都不负责任的表现,“像王充闾这样治学严谨的人,自然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
  著名批评家古耜评价《逍遥游·庄子传》是一部新意迭出、质文俱在、难能可贵的扛鼎之作。他说:“在传记著作中,让传主形象尽可能拥有准确可靠的材料依据,从而具备较高的历史真实性与可信性,是最起码也是最根本的要求,这决定了一切严肃的传记创作,都离不开必要的考证内容。 《逍遥游·庄子传》审时度势,知难而进,以独具个性的思路和方法,展开相关考证,从而把还原庄子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了一步。 ”
  作为传记,尤其是历史人物传记,其基本事实的真实性是必须遵守的。针对当下的一些文学现象,渤海大学教授石杰提出,作家在撰写历史人物传记时,可以进行细节的虚构,可以力求传神,使语言具有感染力,但不能随意发挥、凭空捏造,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她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
  那么,面对庄子这样一位原始资料极少的历史人物,应当如何作传?石杰认为,《逍遥游·庄子传》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充闾先生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以其对《庄子》的个性化解读,来整合、还原庄子。这种解读从头到尾都围绕着传主的人生,都充满着作者的生命体验,体现出很强的识见修养。 ”
  青年学者王明刚强调,当传主是影响后世的伟大人物时,更容不得半点戏说颠覆,这是一个不可侵犯的写作规约。他说:“为庄子立传是非常冒险和艰难的事情,因为史料记载一鳞半爪,最具权威性的《史记》提及庄子也不过234字。想从《庄子》中了解庄子,也并非易事。 ”因此,他认为,不肆意颠覆,不堆砌材料,也不板着面孔掉书袋的《逍遥游·庄子传》,火候适宜,将历史性、当下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融”为一炉,熔炼出了真实严谨、潇洒雅致、深邃厚实的美学风格。
  根据学者李耀中的粗略统计,《逍遥游·庄子传》中涉及直接论及庄子的著作78部;论述所及中国古代文献135部;读庄诗逾百首;古今论庄及相关文献著作人258人;外国名著19部;外国名家40人。这还不包括王充闾用于研读篇章而未在书中直接述到的大量作家作品。因而,李耀中坦言,王充闾的写作是建立在对庄子的充分研究基础之上的,他所做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为专业工作者考虑,而是广及各层次的受众。
  “书中没有攻城野战、宫闱秘闻,传主被展示出的是思想锋芒和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充闾先生集纳各家观点,客观地表述和评述,最终凝练成自家胸臆,其全面客观,可谓古今无出其右者。这是一位学者的社会责任心。 ”李耀中说。
  用散文体书写人物传记,为传记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经验……不论读者出于文学、哲学、欣赏哪种立意,都能在品味过程中被引入一种哲思的境地
  王充闾以文学手法立传,还原了一个在平民生活经验中升华人生哲理的智者。这是《逍遥游·庄子传》为传记文学创作所提供的一个有益经验。
  著名学者、辽宁大学教授王向峰说,《逍遥游·庄子传》是一部长篇历史文化散文,“我认为,《逍遥游·庄子传》是一部工程浩繁的散文工程,充分地显示了王充闾的传统文化素养与精进的专务之功,堪称他文化散文创作的举巅之作。 ”
  王充闾把庄子称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人哲学家”,为他作传,若不能穿透他的诗性语言,不能进入他的哲学体系,则无法成文。对此,王向峰表示:“即便进入庄子的哲学语境,但如不能感悟他的精微哲理,以至达成心印,也很难实现应有的境界。 ”《逍遥游·庄子传》之所以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成就,就是因为它进入了这样的境界。
  《逍遥游·庄子传》令人耳目一新之处是采用散文体来创作人物传记。王充闾对这样的写法有详细的阐述,他说:“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钩沉出处行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凡有细节勾勒、形象刻画,尽量注意出言有据、想象合理;征引寓言故事,坚持抽象与具象结合;立论采取开放、兼容态度,展列不同观点,择其善者而从之。 ”
  辽宁大学副教授徐迎新坦言,王充闾提供了另一种历史写作方法,将叙述、描写、评议、论证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由记载、记忆、联想与憧憬构成的立体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认为,充闾先生不是在一般的意义上为庄子作传,而是以探寻、研究的意图走近庄子、庄学。由于材料极少,人们几乎没有可能复原庄子完整的人生经历及其生命中那些重要的细节,只能就有限的资料,抓取其光彩的时刻。这种情形,只有结构灵活、形式自由的散文体最为适合。 ”
  作家白长鸿也称赞 《逍遥游·庄子传》成功地将传记、散文、理论专著融为一体,展示了较强的可读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提供了一种距离读者更近的《庄子》阅读方式,也为丰富庄学的文本类型提供了借鉴。他认为:“这是一部语言精湛、文笔恣肆、思想深刻的‘品庄’之作。不论读者出于文学、哲学、欣赏哪种立意拿起这本书,在品味过程中,都会被逐渐引入一种哲思的境地,不知不觉成为庄子哲学思想的思考者。 ”
  王充闾的散文创作在文学界享有极高评价。散文的文体风格与庄子思想中的“逍遥”之意十分契合。王明刚在仔细研读 《逍遥游·庄子传》后发现,除了散文笔法,当中还杂糅了多种文体,戏剧效果、小说写法、历史叙述和诗歌意境闪烁其间。因此,这本传记显得既厚重又轻盈,既细密又疏朗,既朴素又华美,给读者以品咂不尽的审美感受。
  优秀的历史文化散文,应是作家对史学视野的重新厘定、对历史的创造性的思考与沟通,从而为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科学的参照体系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名人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再出发的精神动力。正因为此,中国作协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的出版。 《逍遥游·庄子传》便是这一工程的首批成果。
  回望历史的根本目的是从历史中汲取养分,然后为今所用。也就是说,一部成功的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不仅要面向历史,同时也要面向当下,用历史的经验来观照现实。
  研讨期间,多位学者提到《逍遥游·庄子传》的第六章“善用减法”。在这一章中,王充闾写道,从中国历史来看,大致可以找到三种人,一类专门用“加法”,一类善用“减法”,还有一类人是“加减法”混合用。所谓“加减法”指的是一种人生理念,“减法”指的是不慕荣利、摒弃虚誉,追求自我精神的超越,强调知足知止。当今社会,喜用“加法”的人太多,而善用“减法”的人太少。当“加法”效应不断放大,人必然会深陷焦虑而无法自拔。 《逍遥游·庄子传》虽是以古人为书写对象,但实际在为现实的困境寻求出路。
  青年学者王香宁说,《逍遥游·庄子传》写出了一种现代价值,书中的史料不再是僵硬的陈迹,而是实现与现代语境对接的媒介,这是将庄子其人其作其思想自然而然地转换到中国现代逻辑思维的契机。她认为:“充闾先生为庄子立传,不仅看重庄子其人其作的深刻内涵,而且看重庄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当下,传统的价值认同被功利性的价值观所取代。现代人急功近利、心灵迷失、情绪焦虑、行为浮躁,与庄子所说的‘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具有相似性,即人的生命内性的丧失。这时需要深度的精神文化,关怀人的情感世界,引导人们化解现代社会的矛盾冲突,释放心理压力。 《逍遥游·庄子传》便具有提供建构和谐生存人文环境的精神食粮的意义。 ”
  “充闾先生在创作 《逍遥游·庄子传》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与庄子对话的姿态。 ”著名批评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提出,在写作过程中,王充闾的身份并不是一名纯粹的作者,他以非常确定的主体性进入到了写作之中。 “充闾先生有浓郁的政治情怀,他的政治情怀从文化内涵上看,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意识,二是具有传统的儒家精神。他始终以先贤为榜样,将匡世济民作为文化理想。现代知识分子意识,使得他对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认知更加清醒,也更加科学。 ”
  作为一位文化学者,王充闾的文化理想、使命和责任,透过《逍遥游·庄子传》获得了完整的体现。正如他自己所说:“优秀的历史文化散文,不应只满足于对历史场景的再现,而应是作家对史学视野的重新厘定、对历史的创造性的思考与沟通,从而为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提供一种丰富的精神滋养和科学的参照体系。 ”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