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战争文学的另一种叙说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蔡桂林 点击数:

  作为人类文化、民族文化一种形态的战争文学,不能否定其“宏大叙事”给我们的阅读视野。比如《红日》,比如《保卫延安》,比如《解放战争》,通过对一场战争或一场战争中某一战役的宏阔描写,以史诗的品格,带给我们关于战争历史性的整体理解,流贯其中的英雄主义浩荡长风,振奋我们,鼓舞我们,召唤我们。当然,这只是军事文学之一种。还有一种,血肉横飞的战场只是一个切面,只是叙事背景,构筑其上的是一个丰厚生动、充满各种人生寓意的文学世界,这种寓意,由这种寓意所达到的艺术目的,成为对人类生活的开掘和理解,有着超越战争意义的精神回味。显然,曾剑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枪炮与玫瑰》属于后一种。
  江在山坡下伸向远方。江面是静止的,江水是流动的,细听,江水撞击着鹅卵石,清脆悦耳。岸边,一片高耸云天的巨大柳树,树冠如伞如盖,枝条飘逸成荫。绿荫下是一个小山村,几十户人家,房屋完好无损。院子严谨,错落有致,白发白裙的阿妈妮敲钹起舞,银发童颜的阿爸吉击鼓而歌,少女荡着秋千,儿童嬉戏欢笑,妇女们在江边的捣衣声隐约可闻,间杂着母鸡下蛋后的咯咯叫声。突如其来的战争,把城市变成废墟,把乡村变成坟场,毁灭着一切世外桃源瞬间横尸遍野,面目全非。作家灵动的笔触,深入战争、战场的纹理,写出战争的残酷。宋春来、刘磨栓等一群才艺超群的文工团员,带着各自的经历、各自的成长背景,跨过鸭绿江,挺进战场。团员杨秋花说几句快板后追赶队伍,看见坡地横七竖八卧着的一片尸体,肚子都鼓胀着,她往旁边的草丛里一跳,不想正踩在一具尸体上,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扎实鲜活、具有强烈画面感的细节,令人惊悚战争的惨烈。当然,战争的残酷不仅在它对如诗如歌的生存环境的摧毁,更在于它中断了人的生命自然进程的长链,把死亡突然提前摆在没走到生命尽头的所有人的面前,检验人的应对态度,应对方式。《枪炮与玫瑰》执著于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写出人忘我的崇高、庄严的奉献和不灭的人性,强化着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里的爱与恨、悲与喜、无畏与无惧、高尚与卑劣等等人类的一切情感。面对战争,作家不是单单地记录枪声炮声,这是不能让读者稍感满足的,读者希望透过弥漫的硝烟,看到战争背后的东西。《枪炮与玫瑰》完成了这样的给予,写足了严酷环境里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尊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迄今为止的全部人类文明史,一半被战争的阴霾所覆盖,一半被战争的太阳所照耀。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史的本身,就是由战争这只魔掌揭开其第一页的。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多年中,已发生过一万四千多场战争,夺去了几十亿人的生命,毁灭的财产折合成黄金,可以铺就宽10米、厚20公分的黄金路绕地球数以百周计。战争,是人类至今仍未能避免和消弭的巨大实在。它时而显露狰狞可怖的面目,时而潜伏到政治、经济生活的深处。也因此,战争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史最重要的章节,战争文学几乎就是世界文学史的高峰。作家们借助于战争文学的激情描写,表达着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各种各样的思考,传递着关于战争各种各样的哲学观念。几乎可以说,没有这样的思考和观念,就没有战争文学。毋庸置疑,《枪炮与玫瑰》呈现着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壮美,但它同时又给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灌注了崭新的内涵。躲在山上的敌人的小口径炮弹夺去了刘磨栓的生命,战友的牺牲使宋春来愤怒至极,暴跳着要上山亲自干掉那些敌人,团长告诉他:“战争并不是为了将敌人消灭,战争是伸张正义。战争是要让敌人屈服,而不都是死亡。”这样的思考,在此前的战争文学中相当罕见,甚至是不可想象的,简直让人吃惊。它将人、人的生命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这样的几乎是颠覆性的战争观、价值观展开文学的描写,使《枪炮与玫瑰》获得了不仅仅属于文学的意义。战争,是人性美与丑、勇与怯蘸着鲜血、迸着火花的试金石。《枪炮与玫瑰》以一种全新的思想精神和姿态面对着战争这块试金石。生与死、爱与恨,是人类面临的两大永恒主题。爱是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现象,也是人类印象最深刻的经验之一,它同希望、信念构成了人类生存意义的主干,这两大主题,在战争中获得最生动曲折、最丰富深厚、摄人心魄,几乎是终极性的呈现。《枪炮与玫瑰》为这样的终极性增添了新的内涵。
  我想说,《枪炮与玫瑰》借大的战争背景抒写人性小我,形成一种具有自省意识的个性化讲述。人物命运感人至深,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历史纵深富于意味。细细研磨,它既有别于传统战争题材小说,也不同于《红高粱》《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创作,它以广阔的审美视野,尽可能呈现出属于人的本性和人类生存格局的力量,于对战争变幻的描写中把各式各样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展示出来,写出人的思想感情上的回旋跌宕,艺术地传达出战争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美学内涵,具有较强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显示出战争小说写作新的可能性,是近期军事题材作品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