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文学叛徒”今何在?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谢有顺 点击数:

  似乎是一夜之间,小说家普遍成了精神顺民,不再抗争,也不再扮演叛逆者的角色,写作日益臣服于现有的语言秩序,臣服于消费主义的诱导,也臣服于身体、欲望和各种思想的压迫。当妥协变成一种美德,探索成了一种笑谈,如何才能更多地分享到由名声、版税和奖项共同构成的文学利益,便成了小说界公开的秘密。或许,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俗物,世俗的利益链条进入小说家的视野,是一种常态,正如世故是小说家的基本品质一样。多年来,大家早已习惯了一个没有争论、彼此呵护的小说界,一团和气,没有什么能令他们愤怒,也没有什么能令他们向往,多数的时候,写作不过是一种经验的讲述,作家也不过是故事的奴隶而已。精神的重担就这样轻易地被卸下来了,语言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寂灭,小说界正在进入一个纷纷言说陈词滥调的时代——凌厉的生存追问,孤寂的叙事实验,如同一个古董,正在小说家的视野里消失。
  故事无非是写欲望和欲望的各种变体,叙事也只剩下传统现实主义这一套路,都在依靠情节和悬念吸引读者。小说的阅读,业已沦为一种几无挑战和难度的阅读——面对小说界的这一严峻面貌,有多少个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危机?
  与诗歌界比起来,小说对这个时代的介入和发言,越来越缺乏精神的说服力。由于诗人一直很难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反而甘于退守,至少在很多诗人那里,还不乏对诗歌的生命投入及对语言纯粹性的坚定捍卫。在我看来,这个小说为王、诗歌边缘化的时代,最热闹的是小说,成就最大的则是诗歌。诗歌因为被普遍忽视,反而有了走在时代前列的自由和契机,而谁能够在这个时候,从精神顺民的阵营中站出来,担当一个文学叛徒的角色,谁就可能在文学界发出不同的、有价值的尖锐声音。
  小说界尤其需要这种发声方式。一个没有文学叛徒的时代,就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时代。困守于一种写作潮流,躺在现有的语言遗产上享清福,通过一些小的写作变化来取悦于时代,这正是写作创造力衰颓的重要象征。而文学史上最可贵的精神之一,就是反叛意识。不愿流俗,不愿和众人合唱,不愿重复旧有文学经验,这就注定很多巨人只能是叛徒的形象:苏格拉底被指认为“反对民主的叛徒”,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人曾被当时的苏联政府定罪为背叛国家,鲁迅则是真正的“逆子贰臣”(瞿秋白语),他说他不想做人,想做鬼,做“女吊”,因为“女吊”决绝于恶的人世……还有那些艺术的叛徒,总是想探索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扩展艺术的边界和语言的空间。普鲁斯特、博尔赫斯、罗伯——格里耶,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先锋小说家,都曾充当文学的叛徒,为文学创造了新的话语景象。
  不过是十几年时间,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叛徒们,多数也成了精神顺民。今日的作家,更愿意做秩序的囚徒,而不是从秩序里出走的叛徒或持精神异见的人。文学的气氛日益轻松而甜蜜,锐利的声音贫弱,新的叙事精神匮乏,甚至可以值得一说的人物形象也寥寥无几,大多数作家只是凭一种惯性在写作,不再有文学抱负,也不再为自己的写作建立新的难度,写作不过是他们混世界的一种手段而已。
  我开始怀念一种文学的先锋精神、叛徒意识。文学的创造,说到底是提供一种新见、异见,是孤独的前行、寂寞的探索,是建立难度和超越难度。正因为此,吴玄、陈希我、李师江等人,便成了我近年特别看重的作家,他们的叙事粗鲁而有力,经验独异而极端,语言锋利、毒辣又充满叙事的速度感。他们的写作恢复了小说写作的原始作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疑难,把小事写得壮观、辉煌。
   比如吴玄,在读过他的小说后,我在其中发现有存在的疼痛感,有语言的探索热情——也许,这些不过是他承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写作品质,但在一个精神和叙事上都无所作为的年代,真正的先锋,也可以是一种后退,正如创新有时也可以表现为是一种创旧一样。这些作者的姿态,是和当下许多作家做着相反的文学见证的 。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