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张克奇:读李庆锋长篇报告文学《琴弦上的歌》——长歌一曲 气韵悠长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物造化。有的却着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就像古朴的鄌郚与高雅的乐器。作为因为行政区域变更而摇身变成的新鄌郚人,我之前对鄌郚只知其名而知之甚少,直到读了李庆锋先生的洋洋巨著《琴弦上的歌》,才对这一方地域的前世今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一下子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块并不太肥沃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闻名世界的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同时被深深折服的,还有李庆锋的执著努力和斐然文采。没想到这位朴实的乡村汉子,竟然对这片土地爱得这么深沉,凭着超乎常人的坚韧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一步步走进鄌郚浩瀚的历史深处,一层层拨开那重重迷雾,用如诗如歌、气韵悠长的文字,把鄌郚的深厚底蕴、鄌郚乐器的发展历程如此真实地呈现了出来。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庆锋既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个探险家,还是一个极具责任心和使命担当的人。

  仔细读完《琴弦上的歌》,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令人感慨:

  一是宏阔的视野。该书的写作,有着宏大的开阔视野,虽然主要写的是近五十年来鄌郚乐器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但是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知其今而究其源,沿着历史的隧道一路溯源而上,一直追溯到上古五帝时代,对鄌郚数千年的深厚历史、新中国成立来的跌宕起伏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进行了深入探寻和挖掘,从而找到了鄌郚乐器发展的根脉所在。同时,以鄌郚为中心,辐射全国以及世界乐器领域。一个农民作家,经受着种种条件的限制,却能具有这么的大视野、这么大的格局,并且能驾驭这么大的一个架构,非常不易。这样宏阔的视野和格局,使得该书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鄌郚乐器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更是表现了一方地域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以及鄌郚与世界舞台的对接,使得原本的纪实性文本放射出了历史性的光芒,原本的地域性特质具有了国际性意义,为鄌郚这片土地树立起了一座融古贯今的巍峨丰碑。

  二是严谨的态度。纪实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属性,也是报告文学作品的生命所在。李庆锋曾在鄌郚乐器公司工作近20年,有着非常专业的乐器知识,对探究鄌郚乐器产业的发展情有独钟。《琴弦上的歌》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利用纪实的手法、详实的史料、大量的图片,真实记录了鄌郚乐器近50年的发展历程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出了鄌郚乐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同时以鄌郚乐器为窗口,反应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一个中外合资的成功典范和一个走向国际的靓丽品牌。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浩大工程。为了掌握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李庆锋花了八年的时间,骑坏摩托三辆,行程五六万公里,冒严寒、顶酷暑,先后采访上百人。而这所有的花费,都是李庆锋自己个人承担的。这种精神何其让人感动?这种态度又是何其让人敬佩?

  三是斐然的文采。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另一只翅膀。阅读《琴弦上的歌声》,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也正是因为这斐然的文采,才更加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在这部书里,每一处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每一个惟妙惟肖的神情表述、每一次意味深长的境像呈现,无不散发着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着人一页页读下去。在欲罢不能的阅读中,既跟随着这些文字进行了一场产业发展之旅,又得到了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极大享受。文字展现着一个人的才情,也是一名作家最重要的基本功。正所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位优秀的作家,总是依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语言进行选择、锤炼,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他人的审美特质,从而让读者的阅读成为一次特殊的审美体验。李庆锋的文字,就有着这样的味道。

  四是深刻的哲思。好的作品,不仅能以文字滋润人,以故事吸引人,以情愫打动人,以意境感染人,还应以哲思超度人,带给人们一些思考、启发,或者顿悟。也就是思想要往深里走。这样的作品,才会显得饱满、厚重、意味深长。李庆锋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深谙此道,所以他的写作从来不是简单的描摹和粗略的表述,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在努力追求着一种深度的开掘。就像往深里去打一口井。阅读《琴弦上的歌声》,感觉既是在鄌郚大地上的一次行走,更是一场灵魂深处的叩问,还有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索。一代代的人,为了鄌郚的发展,为了鄌郚乐器产业的发展壮大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即使是在社会倍感迷茫、人生遭遇极度低谷时,也仍然高擎火炬在黑暗中艰难探索跋涉,照亮着前行的路。这里面所包含的启迪和智慧,总带给读者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让人得到提高和升华。

  如今这社会,似乎人人都在浮躁着,都是一副什么道理都懂的哲学家模样,但是又都一锅粥般地忙乱着,很少有人能真正安静下来、沉潜下去做一件事情了。李庆锋甘于抛却一切功利心,上下求索、纵横考证,为家乡鄌郚立下这么一块文字的丰碑,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鄌郚,李庆锋有幸;因为李庆锋,鄌郚有幸。这部获得多个省市重要奖项的作品,是值得大家好好读一读的。最后还要感慨一句的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张克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首批签约作家。现任临朐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