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威廉《野未来》:在现实与科幻间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10-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王威廉 《野未来》

《野未来》是王威廉用文字在消费社会与科幻之间构筑起来的小说集。这是王威廉作为80后代表作家致力于先锋实验探索的一次检阅,不仅展现了其“极佳的小说意识和卓尔不群的叙事本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希),更标示着其在当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中探索新文本创作的成功。

带有哲学辩证思维的集子及每篇文章的标题都值得研究。小说集以其中一篇小说《野未来》作为总题。对于未来,只要没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天灾人祸,发展始终是向前的,未来只有更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文明,怎么用一个“野”字作前缀呢?这正是作家构思的巧妙之处,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未来已来”的时代,未来之科学发展不可逆转,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未来科技中,不适应者只能野蛮生长,甚至被社会淘汰,被未来抛弃。

在《不见你目光》里,我们看到假人、影子和真人在现代科技的符号条码(照相机、摄像头)间转换,爱情在仿真的拟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现实生活中的恋人就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视而不见,这种借助现代科技“窥视”带来快感的婚姻,还有什么真情实感?而在《地图里的祖父》《草原蓝鲸》里,我们看到了血脉里的亲情,前者借助地图定位到祖父出现的画面,来表达我对祖父的怀念,其实作家笔下依托着另一种孤独的乡愁,甚至对空巢老人的担忧。通过尚在人世的三爷和堂弟,不禁让读者反思,我们要关爱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亲人,经常陪伴在他们身边,而不是借助定位系统、透过摄像头“观察”他们的生活,不要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后者以南沙城市进程发展为依托,一位母亲从城市石屎森林进入幻境,穿越看到120岁的儿子,在外公与儿子之间切换“生死对话”。但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南沙地处岭南,就在南海边,怎么会有草原?蓝鲸应该生活在海里,又怎么会出现在草原?

不走寻常路的文学构思,让读者看到小说创作的多种可能性。经常听到身边的设计大师讲“设计的标新立异,不在于你比别人跑得有多快,只在快半步而已”。这并不难理解,设计终归是要市场化的,太快了人们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太慢了跟不上节奏也不行。“快半步”就不一样了,既让你有时间跟过去作别,又让你跟未来握手。文学也一样,有市场(畅销)而且有大市场的文学作品,才是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也才是接地气的好作品。

关于《野未来》中的监控器、人脸识别、地图定位、纳米机器人注射液、无人驾驶技术、整形手术等,都以科技手段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作家笔下这种超真实的世界里,似乎已经没有真假善恶之分。作家试图用文学构思的拟象来证明“真实”,这种“真实”又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拟象,于是有了更广阔的阅读想象空间。

《野未来》的“野”,野在赵栋身上,这个不喜束缚、野蛮生长的机场保安,其实重叠着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镜像,比如城中村里的出租屋,漂泊异乡的产业工人,还有城市追梦者,他们心底都有自己淳朴的梦想,而这梦想不管是在城市边缘游离,还是在社会大潮中随波逐流,他们都不曾放弃。一方面展示着这类人在各种复杂的生活环境里坚强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又表达出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去追求新的世界,作家以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拟像,展现了一种新的写作探索,或许这是《野未来》的另一种“野”。

《野未来》与王威廉的其他作品不一样,在于其借助现代科技穿越,完成现实与科幻之间的时空转换,但又不得不让我们沉思,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性,紧迫感,焦虑感,怀旧感。不管是无人驾驶技术、GPS定位,还是硅胶女人,抑或是意识芯片和纳米机器人注射液,都有相当大的现实消费市场。这些应用,有的抢夺了人类的劳动力市场,一部分人因此而失业;有的替代女人,成为男人解决生理需求甚至情感依赖的工具;有的做了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帮助人类解决问题,实现人类更健康、更长寿的梦想。作家笔下的人物有的彷徨,有的兴奋,有的投入,有的逃避,但无一例外都被卷入到现代科技打造的社会大潮里,而他们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身边人的命运。

王威廉的《野未来》跟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不一样。在现代科技产业化的时代,他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演绎科幻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和阅历沉淀,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与科幻之间转换自如的。我们知道,近20年来,全球化发展使人类社会、世界经济、文化教科等经历着一个个断裂或新的发展阶段,把每一个人都快速地推进到后现代时代,“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让人们有些惊慌失措,无所适从。那么,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怎样认识这20年,取决于写作者对这20年的认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写作,就是在写人生的一种境界。王威廉自2018年起,从现代科技发展对消费社会产生的影响落笔,创作底气来自他对这20年的认识,所以我们既像是在读现代那般身临其境,又让读者在文学拟像中去探寻科学的未来,去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走心的文学作品,更容易为普罗大众所接受。

所谓文学即人学,作家站在岭南文学高地,以文学先锋之笔,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现实,既让我们保持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也让我们更加如鱼得水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作家展现的人生百态、时代变迁、未来畅想,既有现场感,又描述着理想的人类生活远景,这样的创作,无疑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学创造。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详细]

  • 浅论师陀《果园城记》——三类人物群像与果

    《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几乎是与抗日战争时间相重合。《果园城记》的最初版本共包括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虽独立成篇,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以“果园城”为表现对象加以展现。其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本文将其分为留守者、离去—归来者和跋涉者三类群像,试从不同人物类型入手,分析他们与果园城的关系。...[详细]

  • 黄土文学:当代陕西作家群

      在 中国 西北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有一片雄浑神奇、 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地,这便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文人,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茅盾的短篇小说赏析

    短篇从《野蔷薇》集到《林家铺子》和《春蚕》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茅盾努力不断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同时,在不断探求新的表现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详细]

  • 张天翼小说代表作品概述

    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往往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在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详细]

  •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怀念先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详细]

  • 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修改版)

    在大概一年以前,我发了个帖子"四大名捕时代的武力基本排名",有不少朋友拍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先谢过:)重新读了老温的著作,对自己原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贴吧不能编辑帖子,只好重新贴出一个排行榜,希望大家继续支...[详细]

  • 《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解读

    中篇小说《玉米》《玉秀》《玉秧》(通称“《玉米》三部曲”)初发于《人民文学》《钟山》时,即大获好评,以至有人惊呼那两年的文坛成了毕飞宇年,成了“玉米”年、“玉秀”年。毕飞宇的笔触涉及城市与乡村,贯通艺...[详细]

  •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详细]

  • 精品推荐